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不斷深入,企業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競爭制勝的基礎和競爭優勢的源泉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信息化道路,以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企業信息化實現途徑有多種。考察國內外的應用實踐情況來看,IT外包不失為一項新選擇。
國內外IT外包現狀
彼德·德魯克曾預言:“在10-15年之內。任何企業中僅作后臺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應該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級發展的機會和活動、業務也應該采用外包的形式。”哈佛商業評論更將外包稱作為過去75年來產生的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之一。
十幾年來全球信息技術外包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組織以與戰略相融合的視角看待外包。除了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影響外。這一時期IT外包的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不斷增加的財務壓力;二是部分成功的外包案例所起的正面推動作用;三是企業更多地聚焦于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上。業務戰略逐步轉向于獲取持續競爭優勢。如果從1998年HP為愛立信中國提供IT外包服務算起。外包在中國的發展已有九年。在這九年時間里。中國外包服務市場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今已初具規模。
企業IT外包動因分析
在IT外包興起的近20年時間里,企業所關注的焦點是不盡相同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降低成本是企業實施外包的最主要驅動因素。理論研究也認為。利用外包商的規模經濟效應和學習曲線效應,作為委托一方的企業通過外包自身的IT功能可有效節約運營成本。九十年代末期。企業開始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待外包。認為IT外包不僅是出于成本考慮,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內外部資源,迅速獲取新技術,掌握更多的優勢與能力,以贏得競爭優勢。進入21世紀后。企業逐漸認識到外包有助于優化自身的資源配置結構,將企業有限的時間、精力與資金用于企業核心業務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以上分析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環境的飛速變化對企業的認知產生了極大影響。同時也說明了人們對外包動因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那么,綜合起來看。企業實施IT外包的原因主要包。括:降低和控制經營成本;減少對非核心業務的投資:將企業不變成本轉換成可變成本,盤活資金;利用與外部企業的聯系,獲得內部缺少的資源;避免職能管理失控;適應企業戰略調整,改善業務關注點;迅速獲取新技術;促進組織重組;分擔風險;更好地為客戶服務;超越競爭對手;以較低的風險進入新的市場。
企業IT外包過程研究
IT外包的實施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外包決策過程。首先分析企業內外環境,明確自身所面臨的優勢和劣勢、存在的機遇和威脅。以決定是否進行外包。在優劣勢分析中。從企業價值鏈人手,分析企業的信息技術在市場上處于什么水平,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在機遇威脅分析中,確定與企業發展戰略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業務發展方向。如果業務在市場中有一定競爭性,但不是企業戰略的發展重點或者既不是戰略發展重點。在市場中也不具有競爭性的。那么該業務就需要考慮逐步予以剝離。
外包商選擇過程。就工作流程來說。這部分工作包括:委托方擬定信息技術需求說明書和招標書。以Intenet和Intranet或有選擇的郵寄等方式將其發布:潛在技術服務提供商獲取企業外包市場信息,準備投標;企業綜合考慮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的市場信譽、技術實力以及提供的服務、價格等各方面因素后。進行優化決策,選擇評價最優的服務商;談判,并在此基礎上簽訂契約。
外包商管理過程。契約簽訂以后,外包雙方即按照時間規定進入履行階段。緣于信息不對稱以及外包商的“悖逆選擇”而引起的外包風險的存在。使得企業必須十分重視外包的關系管理。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監控組織以監督、評價外包商契約履行情況、協調契約履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要從正面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外包商予以激勵,如與外包商建立長期互利的戰略協作關系,對外包商的已見成效的努力予以價格補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外包商更多的獲利空間。
外包績效測度過程。信息技術外包契約期滿后,大多數企業會隨即開始或稍早開始進行新一輪的外包運作流程。對于前期外包的測評則不夠重視,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外包服務水平與質量的評價,不僅可以準確地對外包商進行激勵或處罰。保護企業最大利益的實現,同時作為企業難得的經驗積累。也有助于新一輪的外包決策與實施,更好地采取多種形式避免外包風險。從而強化外包效果落實。
企業IT外包風險及其規避
對實施信息化建設的企業來說,IT外包也似一把雙刃劍,在為企業帶來收益的同時。外包固有的風險因素會使企業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外包的風險表現在多個方面。從交易費用理論的分析來看,外包存在一定的資產專用性。增加企業的轉換成本,使企業過分依賴少數外包商;在選擇供應商、談判和草擬合同等過程中產生隱藏費用。從委托一代理理論的分析來看。外包可能會導致管理的失控,相對于內制而言。外包需要的是對環境適應性要求更強的、更為專業的管理知識和管理人才:外包面臨的不確定性很多。技術發展的前景、社會的穩定以及委托代理雙方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調整都將對外包產生極大的影響;外包雙方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性,加之外包商可能實施的“敗德”行為,外包企業將面臨許多潛在的陷阱。除此之外,IT外包風險還有:喪失技術創新能力和戰略柔性、雙方企業間的文化沖突、長期的高費用對短期節減的抵償引起的成本節約目標無法實現和外包商不能滿足企業對信息技術的需求等。
為了防范以上各種風險。志在通過IT外包實施信息化的企業,一要使外包行為與企業戰略相適應。明確外包的戰略意圖是提高企業信息系統的柔性和高效性,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并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根據戰略目標而采取不同的外包管理體制和方法。二要重視組織學習,注意外包管理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降低與外包商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性,削弱對某一個或幾個外包商的依賴程度。三要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除了不要簽訂為時較長的合同外。企業還應定期對外包活動進行調整和監控,總結合作經驗,制定改進方案。四是要保留技術好、情況熟悉的項目經理和職能人員,將其作為組織學習和外包商聯系的主要渠道。五是不要為了解決問題才去實施外包,大量實證研究表明,IT內制時管理不佳的企業外包實施狀況同樣不會好。六是要重視突發事件的處置,平時就要與外包商共同設立應急機制、預先做好合同中斷的應急準備,以備不測。七是要重視外包績效的測度。這樣做不僅有助于企業維護自身利益,確保外包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企業積累經驗。為后續外包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蚌埠汽車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