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發展,各國問經濟往來的日益密切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會計國際協調問題逐漸成為各國關注的現實問題。也是各國會計界研究的重要課題。會計國際協調的涵義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會計國際協調?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探討,有利于推動會計國際協調的發展,有利于使會計信息更好地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為經濟全球化進程提供服務。
會計的國際協調化是指各國間通過溝通與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吸收彼此之間會計模式的合理成分,不斷求同存異,增進共同的內涵,使得國際上的會計信息有效、可比。其最理想的狀態即各國采用規范而統一的會計模式,實現國際會計的標準化。
經濟全球化是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的歷史過程。它是各國家或地區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相互融合的歷史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這一歷史潮流下。各國的政治、法律、經濟及文化等許多方面相互交織、相互融合。而政治、法律、經濟及文化等環境因素的趨同,必然要求其貿易往來的媒介和作為“國際商業語言”的會計也進行相應的調整。經濟全球化對會計國際協調化的必然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跨國公司的發展
跨國公司是在兩個或更多國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進行有效控制和統籌決策,從事跨越國界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實體。母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和別國市場,實現優勢互補,企業得以擴大市場份額、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是現代企業發展到國際化生產的產物。可以促進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合理配置資源。作為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不斷地改變著世界經濟格局,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跨國公司的發展要求會計進行國際協調化,亦可從四個角度來看:
1、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跨國公司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建立子公司,為了滿足不同國家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公司的會計部門需要采用兩套或兩套以上的會計準則來編制其財務報告。編制多套財務報告。造成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浪費。如果會計實現國際協調化。各國采用的是統一的規則、標準化的慣例。跨國公司只需要編制一套財務報告就足夠了。如此一來,會計部門開支減少,公司成本降低。經營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2、母公司對子公司管理的需要。母公司通過對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和統籌決策來實現企業整體的經營目標。為了加強各子公司的經濟聯系、了解各子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母公司有必要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處于不同國家的母子公司之間、各子公司相互之間都需要提供可比的會計信息。尤其是近年來,跨國公司的發展異常迅速,公司規模日益擴大,子公司已遍布世界各地。而處于不同國家的子公司必須采用所在東道國的會計準則來編制財務報告。會計的國際差異給合并報表的編制帶來麻煩,不利于跨國公司進行內部經營情況的對比、考核和分析。倘若實現了會計的國際協調化,世界各國的會計處理基本趨同,會計信息相互之間可比而有效。在編制合并報表上,母公司就不必費太大力氣了,財務工作簡化,工作效率提高。省下的精力則可以用在諸如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其他活動上。從而提高跨國公司的整體經營效益。
3、東道國對跨國公司監管的需要。跨國公司通常是一些資金雄厚、經驗豐富、極具實力的大型企業。它利用別國的勞動力優勢、自然資源優勢、政策優勢等和自身優勢實現互補,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跨國公司對東道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甚至是思維方式都構成強有力的沖擊,它的經營好壞足以影響到東道國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此外。跨國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最終目標也給東道國帶來道義上的風險。東道國必須對跨國公司實施監管,需要了解跨國公司的整體經營績效、財務狀況及子公司的經營情況。
4、股東和債權人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跨國公司的股東和債權人一般不局限于本國,而是身處世界各地。各國的會計處理差異和財務狀況披露要求不同。可能導致股東和債權人無法讀懂公司的財務報告或者無法準確理解其財務報告,而對公司經營情況做出錯誤的判斷,影響其決策的有效性。股東和債權人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也需要各國家或地區的會計信息可比、有效。在世界范圍上實現會計的國際協調化。
二、國際貿易的發展
國際貿易,亦稱“世界貿易”,泛指世界各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活動。它既包含著有形商品(實物商品)交換,也包含著無形商品(勞務、技術)的交換。國際貿易由各國家或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已發生,并隨著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時至今日,更是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密切,知識經濟的全面、迅猛發展而空前擴大。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潮下,各國家或地區無一避免地參與國際競爭、參與國際貿易,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一員,成為世界經濟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實際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會計都是在處理相同或相近的經濟業務,可是其處理的程序和方法卻存在許多差別。在國際貿易中。交易雙方主要是利用披露的財務信息來了解對方的經營狀況及風險狀況。但現實情況是會計存在國際差異。交易雙方的財務報告往往按照不同的原則進行編制,財務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交易雙方彼此間了解和溝通并非易事。日益發展的國際貿易從客觀上要求消除國際貿易往來上的語言障礙。作為“國際商業通用語言”的會計,迫切需要進行國際協調化。各企業按照國際慣例提供滿足國際貿易需要的公允、可比的會計信息,才能增進國際貿易雙方的理解和溝通,降低會計成本,才能提高國際貿易的效率,適應經濟發展潮流,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三、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
近年來。國際間的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想繼續維持生存和發展。惟有適應環境的變化,接受挑戰,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主動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時俱進,才能為企業謀得生存空間。
企業需要改進產品。創新營銷手段,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等等,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融資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感覺到本國市場籌集資本的有限,而紛紛到境外上市。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其所屬母國的會計準則和其東道國的會計準則之間差別日益明顯。編制兩套或兩套以上的財務報告不僅使企業自身耗費大量額外成本,而且調整財務報告本身也給操縱會計準則、修飾財務報告、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等行為提供了可能,內部控制難度加大。不僅如此,多套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差,使人們對企業真實的資產實力、資信狀況和風險狀況產生潛在的困惑。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編制同一家公司同一年度的財務報告。采用不同的會計準則也可能造成差別很大的結果。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德國的戴姆勒一奔馳公司。該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德國和美國兩地同時上市。在1994年公司編制財務報表時。報表結果受不同會計準則的影響相當明顯。按照德國準則。戴姆勒一奔馳公司報表利潤年逾l億美元,但是,按照美國會計準則。公司報表利潤卻有10億美元的虧損。這種情況對投資人來說極為不利,投資人無法確定哪個是真實的數字。不利于其理智地進行決策。國際資本市場迫切需要有一個真實、透明的環境。會計的國際協調化勢在必行。
此外,國際證券監管機構為了實施有效的監管,也需要國際上采用國際慣例。采用通行、公認的會計準則。這樣。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活動的企業就無須對原有的財務報告進行重編或調整。有利于減少跨國發行證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證券市場效率。提高國際資本市場上財務信息的可比性。
人類社會經歷了5000多年的農業經濟,又經歷了大約300年的工業經濟。如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可以說是生產力和生產要素發展的產物。知識經濟在本質上是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紐帶,它在國際范圍內快速流動、日新月異促使了技術、管理、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各國家或地區的快速流動和不斷進步。通訊技術、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更是使得金融工具不斷創新、資本市場越來越發達,各國家或地區的空間距離不斷縮短。在不同領域的交流和融合日益緊密。這一國際化的趨勢客觀上要求會計走向世界。客觀上要求全球采用統一的國際商業語言。同時。知識經濟引起社會經濟的巨大變化,對會計系統也帶來了多方挑戰。尤其是給會計理念帶來了挑戰。比如。知識資本、人力資本成為企業重要的資產。會計上如何計量它們的價值?越來越多網絡公司、無實體公司的興起。過去以實體公司為服務主題的會計該做如何調整?傳統的會計觀念強調穩定、謹慎。而知識經濟時代卻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保守、狹隘的傳統會計觀念不能很好適應時代的發展。會計人員迫切需要革新思維、轉變觀念。從更廣泛、更高層次上樹立新的會計理念,會計理念的提升無疑將促進會計的國際協調化。此外。知識經濟時代的環境下。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等,沖破了國界。縮小了各國家各地區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會計的國際協調化有著廣闊的前景。
總之,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國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各國在政治、法律、經濟及文化等許多方面相互交織、相互融合。這些環境因素的趨同。必然要求會計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也給會計的國際趨同創造了廣闊的前景。作為國際貿易往來的媒介和“國際商業語言”的會計。其國際協調化勢在必行。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