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即企業資源計劃或企業資源管理,其內涵就是以持續的人員培訓為基礎,以內部管理網絡為依托。以ERP管理軟件為工具,對企業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進行適時有效的管理,提高資源綜合使用效率,以達到發揮最佳管理效能的目的。
由于行業特點,紡織企業ERP系統應當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企業ERP建設要和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相協調
ERP是企業裝備水平、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依附在以上各項管理發展水平上的先進工具。因此,不能忽視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在企業發展的合理階段適時引入信息化,整合企業各項資源。最大可能的發揮資源效能,降低運營成本。取得滿意的經濟效益。但同時要防止把企業ERP建設絕對化、理想化,顛倒了和其它硬件管理水平的關系,脫離企業整體水平的現狀,在ERP的引入時間和范圍上陷入盲目性。
二、企業ERP建設規模、速度要和企業贏利能力相協調
棉紡織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在整體技術水平鏈條上,又屬于比較低水平的技術類別,投資門檻低。生產者眾多。市場競爭充分,這個特點決定了棉紡織企業的贏利能力比較低。用于發展的投入資金有限,而用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資金更有限。這是一個現實,和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程度無關。要克服盲目求全、求大。避免那種一談ERP就要從產品定單一直到物資采購全過程的無紙化、信息化。否則就好象不是ERP一樣的簡單化、理想化。所以,企業的ERP建設絕對不能脫離企業的贏利能力現狀,在有限的資金投入條件下,紡織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只能采取關鍵突破,逐步投入滾動發展完善的建設方式,而不可能在制造監控、經營管理、辦公自動化等方面齊頭并進,同時進行。
三、紡織企業ENP建設要以財務核算為核心,以物資管理、銷售管理為兩翼重點突破
棉紡織企業的和電子、機械等高技術行業有一定的區別。產品設計技術相對簡單、制造工藝和生產流程成熟,裝備的使用效率幾乎到了極限。即使花費大量資金引入制造過程的設計、監控等信息化管理措施,對產量、質量、品種不可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也就不能新增太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生產控制不是棉紡織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辦公自動化管理對提高經濟效益能產生間接效果,也不能作為突破重點。相對來講,紡織企業的財務管理(財務核算、財務分析)、物資管理(采購、庫存),信息流量巨大,信息交互復雜,在人工核算條件下信息冗余度高,不便于進行經營分析,造成資金使用效率、物資管理的無形損失,存在改進的余地大。銷售工作是企業的龍頭,銷售人員必須對庫存情況作到心中有數,隨時掌握動態的庫存變化資料,才能對市場需求作出快速反應,抓住市場機遇,提高銷售利潤率。又由于財務管理、物資管理和銷售管理過程核算辦法專業、規范,便于計算機工具的應用,如果能及時引進ERP管理,會迅速產生顯著的管理效果,大大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因此,棉紡織企業的ERP建設應當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物資管理、銷售管理為兩翼,首先推進,逐步完善。
四、生產組織過程的半離散形式決定了棉紡織企業的ERP建設只能采取人、機結合的柔性模式
和電子、機械等行業比較。棉紡織企業生產組織過程呈現半離散形式。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手工操作和機器操作共存并相互影響:一是產品計量單位的多樣性,在重量計量中,既有按照實際稱重計量,也有按照機器計量碼表折算計量;在數量計量中,既有按照產品個數計量,也有按照件數和批次計量;在長度計量中,既有按照機器計量碼表折算計量。也有按照件數計量。二是產品產量、質量計量的相對性,紗產量要受到計量時點溫濕度、單位紗線基準重量偏差等的影響。要按照基準溫濕度、基準單位重量對稱重進行修正;布產量要受到伸縮率的影響,因而在織布機上的產量要小于最后的入庫產量,小于的幅度又受到諸多因素的不確定程度的影響。紗、布質量指標都分別有通過計量儀器測試項目。又有通過人工目測確定的項目。三是生產過程半制品的周轉基上依靠車輛搬運,不可能完全靠傳送帶周轉等等。
鑒于以上原因。棉紡織企業ERP建設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生產、管理位置,設計不同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或人工。或計算機,或人工結合計算機等等的柔性模式,而不能采取簡單的剛性理論模式。一切以能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問題,從整體上促進管理效能的提高為目標。
五、要堅持不懈的進行全過程、不間斷的人員培訓
由于行業特點,棉紡織企業的ERP更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建設初期。由于傳統觀念和管理的惰性。部分員工甚至領導會產生ERP無用論。當ERP建設進行過程中,特別用電子信息和人工信息過渡過程中,工作量在短期內會大量增加。涉及的部門和員工會打退堂鼓,出現不耐煩情緒。當ERP建設完成后,還有不斷升級改進的工作,仍然要不斷的學習。因此,整個ERP建設、實施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對員工培訓、學習的過程,否則。很可能半途而廢或事倍功半。
(作者單位:陜西風輪紡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