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秋簡介: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畢業于石家莊陸軍學院。歷任內蒙古青聯常委,呼和浩特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奶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前瞻觀點:
大責任創造大成就,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日漸成熟的今天,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誰能夠把眼光從面前的一得一失轉移到長遠利益,愿意成為積極主動的責任承擔者,誰就將在新一輪的發展格局中占據最重要的席位。
2006年影響力:
伊利集團通過奧運營銷與精益管理,成功捍衛了業績第一的地位,同時再次成為行業內唯一的“最佳企業公民”得主。伊利還代表中國公司首次進入了全球知名媒體《福布斯》評出的2006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業200強”,位次領先于摩托羅拉、微軟等國際著名企業。
2006年,是伊利的奧運營銷開局之年。同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奧運冠軍劉翔和郭晶晶相繼成為公司的代言人,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國家乒乓球隊、羽毛球隊、跳水隊、田徑隊、花樣游泳隊都紛紛選擇伊利成為自己的獨家乳制品合作伙伴。
對于一個乳制品品牌而言,想躋身于奧運殿堂,品質要比價格重要的多。與其他行業相比,乳制品行業的贊助金額并不是奧組委考量的首要條件,產品的安全、健康、企業的綜合實力、信譽等要素才是被奧組委最終列入贊助名單的關鍵。
事實上,伊利贊助奧運并不是以營銷為終極目的,而是以責任為導向的。奧運會選擇贊助產品和企業的標準,幾乎等同于全世界最高的標準,只有那些擁有超級領導力、創新力、發展力和影響力的行業領袖,才有機會躋身奧運品牌之中。成為奧運贊助商,就意味著有機會躋身于全球頂級品牌俱樂部。伊利已經是一個百億級的大公司,在行業內業績遙遙領先。要開拓新的市場,就必須把企業品牌推至全世界,贊助奧運會恰好給伊利提供了一個進入全球頂級品牌殿堂的契機。
根據數字一百在2006年對所有奧運品牌展開的一項調查中,伊利和聯想成為社會大眾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奧運品牌,可見伊利“為夢想創造可能”的品牌主張深入人心。
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判斷,伊利這兩年悄悄“雄鷹重生”,致力于革命性的流程再造,營銷變革與品牌創新。在品牌建設追求集團一致性的協同效應,營銷觸角從集團內部延伸至合作伙伴的每一個角落。
2006年底,伊利推出的兩大系列產品,再次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成功推出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批量生產的低乳糖奶品種——營養舒化奶,被國內專家寄以厚望,認為這有望全面解決85%黃種人患有乳糖不耐癥從而無法正常享用乳制品的大難題;而伊利在稍早些時候推出的金典有機奶,重新定義了有機食品的健康標準。
所以伊利的2006年,成為其多年深厚積淀的一個代表性時段,在不經意間體現出百米速度的良好爆發力同時,繼續把精力集中在為基業長青苦練基本功上。
對伊利集團來講,注重各方面的創新過程中,還一直強調社會責任。承擔社會責任,支持公益事業對于中國企業并不陌生,但企業如何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承擔社會責任的道路確是一個現實問題。
伊利集團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總結出一些適合中國國情和自身發展的規律。例如:伊利集團不僅僅向困難群體捐款,而且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受助者面臨的問題,幫助他們提高“造血能力”。正如伊利一直倡導的“要救助,更要幫助”的觀點,也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相同。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成功營銷網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歡迎訂閱《成功營銷》雜志!
訂閱電話:010—856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