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枬簡介:
威漢環球營銷機構的創辦人,現任大賀中國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生于香港,畢業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擁有20多年的廣告經驗,是精信中國的開拓者,美國艾菲獎評委,中國廣告協會公司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廣告商會主席。
前瞻觀點:
2007年整個廣告行業的方向將是品牌國際化和品牌體驗化。國際化的品牌工具不一定是外國人做出來的,現在中國人也可以研發品牌工具,而且更適合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因為中國已經不是跟著別人亦步亦趨了。
一個公司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的引導作用上,每一個公司都是要引導這個市場的,引導市場就要樹立一些新的營銷概念、傳播概念。威漢傳播機構在2007年的概念有兩個:一個是品牌的國際化;一個是品牌的體驗化,因為我相信2007年整個行業的方向將是品牌的國際化和品牌的體驗化。威漢將幫助中國的企業國際化,國外的企業本土化。
現在全世界的眼球都在注視中國,不是Made In China ,而是 Sale In China ,以前我們沒有品牌經驗,外國人帶進來的品牌工具很好,也教會了很多人。現在的中國市場完全不一樣,中國的企業用外國的那一套我覺得不一定適合,現在我們有能力做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工具,全球化的品牌工具不一定是外國人做出來的,好像一件衣服,你可以發明別人也可以發明,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自己的衣服,現在中國人也可以研發品牌工具出來,水平是一樣,而且更適合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因為中國已經不是跟著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了。
怎么做我們自己的營銷呢?一定是用我們的體驗營銷的方法,所以強調的是品牌體驗化的概念。營銷和廣告是為了建立品牌,品牌說到底就是文化,買中國品牌的商品就是買中國的文化,同時接受中國人的價值觀。這需要營銷機構了解當地的文化并擁有國際化的視野。
縱觀中國廣告營銷業,只有兩類公司:國際化的跨國公司和本土化的中國公司,缺少那種能結合國際化與本土化運作經驗的廣告公司。威漢就是這么一個起到中西方品牌服務橋梁作用的公司,以此來驅動中國廣告業第三股力量的發展。創立“威漢環球營銷機構”,這是在適合的時機做適合的事。想走入國際的中國企業,不一定適應國際的慣例,而中國市場情況復雜,國際廣告公司沒有這個概念,這個困擾就是門不當、戶不對,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有國際團隊、國際背景,但是我們有中國情懷,明白中國企業的需要。
中國的自主品牌目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走在一條掙扎于“生存”與“品牌打造”的矛盾線上。大部分自主品牌都過分偏向于“生存”,注重短期收益,往往很少投資在長遠品牌資產上。因此,跟國外品牌相比,我們認同的機會少了,品牌影響力也弱了。羨慕-模仿-接軌-原創是一個國家品牌發展所遵循的路徑,如何能夠更早地進入最后一個階段,這要看中國自主品牌的營銷意識是否快速增強。
中國的企業家可以花一個億,甚至十幾個億投資在生產線上,花幾千萬在渠道建設上,花兩三個億在中央臺里去打品牌知名度,花兩千萬找國際明星或體育名人等做代言,但他們卻不愿意或認為不值得花兩萬塊去找一個專業到位的攝影師把產品拍得完美一點。
品牌不是一下就能打造出來的,需要有扎實的品牌架構和平臺。只要不怕失敗,堅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相信中國很快就會有世界級的自主品牌出現。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成功營銷網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歡迎訂閱《成功營銷》雜志!
訂閱電話:010—856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