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從小到大,要碰到許多樁喜慶事。譬如每年生日、結婚生子、升職加薪、喬遷新居和子女升學等等,都是值得慶賀的喜事。每辦一樁喜慶事,都會有許多張請帖在你手中滑過,可你想到過嗎?這些請帖也會衍生出財富來!
在深圳,有這樣一名女孩,她在一次朋友的婚禮上,偶然發現了“送帖”的商機。幾經波折,她使自己變成了一個職業“報喜鳥”,一張張小小的請帖能讓她每月賺上萬元,還從此過上了有錢又有閑的滋潤日子……
婚宴席暗藏商機,小女子慧眼識中
今年24歲的賈玉敏,原來是河南商丘市一家大型百貨公司的職工,由于商業系統的不景氣,2003年年底她在一次人員裁減中下了崗。
2004年的3月,就在賈玉敏呆在家里一籌莫展的時候,她接到原單位同事田姐的電話,邀請她到深圳去打工。田姐2002年辭職去了深圳創業,后來與人合伙開了一家工廠,2003年廠房擴建,工廠要招一批有素質的辦公室文員,田姐就想起了當年的老部下賈玉敏。田姐的這個電話對賈玉敏來說無疑于雪中送炭,她二話不說拎著包就趕往深圳,順利地在田姐手下當上了一名辦公室文員。
2004年國慶期間,田姐的兒子舉行婚禮,賈玉敏送去了200元賀禮,錢雖然不多,她主要是想借此機會表達自己的謝意。田姐是廠里的老板,很多廠里的中層干部也都有和賈玉敏一樣的想法,加之田姐的祖籍又在深圳,所以親友多客戶也多,光酒席就在酒店訂了50桌。
那天的婚禮上,賓客如云,氣氛異常熱烈,可不知怎的原定于中午12:30的開席時間卻遲遲沒有動靜。只見田姐一家人,站在酒店門口不住地張望,想必他們是在等那些沒到的客人吧,一直到了下午一點多,婚禮主辦方才宣布酒席開始。
酒席開席了半天,賈玉敏發現其中有五六桌每桌都只坐了兩三個人。就在酒席快結束時,酒店門口跑來兩個人,他們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接著就半嗔怪半開玩笑地對田姐說:“令郎結婚也不事先給我們發一個請帖,你打了電話,又說得不清楚,如果我們今天不趕來參加婚禮,你田老板豈不要誤會我們?”一席話,說得田姐一家人連連道歉。下午近4點,就在宴席快要結束的時候,又來了幾撥人,遞上禮金后,這些人只是扒了幾口殘羹冷菜,就結束了酒宴。
事后,為了彌補自己心中的歉意,田姐又特意擺酒重新宴請了那些沒有能夠及時參加婚禮的客人。“婚禮上至少有5桌是完全浪費的,這浪費5桌再重新宴請5桌,一來一去浪費了許多冤枉錢!歸根結底就是由于一些請帖沒有及時送到這些客人手里,所以他們對舉辦宴席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十分清楚。這樣一來,難免誤了時間,不但造成了浪費,還得罪了一些親友。”田姐的一番訴苦,讓賈玉敏頗為震驚,沒想到一張小小的請帖竟牽扯出這么多的大麻煩來。
2004年的11月份,賈玉敏所在工廠的另一位本地老板的父親過七十大壽,當賈玉敏事前去到他家送賀禮時,發現這位老板正看著那厚厚的三大摞請帖發愁,他說自己的幾個兄弟都是或大或小的領導,每天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去發請帖喲!當他看到賈玉敏時,不禁眼睛一亮,說:“小賈,你在辦公室的時間比較寬裕,幫我送送請帖,如何?”賈玉敏聽老板發了話,連說這還不是小事一樁,當即就把這活給攬了下來。
結果,賈玉敏利用一周的工余時間,把這兩三百封請帖都給一一發了出去。老人壽辰那天,三十多桌席位坐得滿滿的,老人那個當局長的大兒子一個勁地握著賈玉敏的手說:“小賈,太感謝你了,要不是你一個一個去發請帖,老爺子這壽席可不會辦得這么熱鬧啊!”說著,還遞給賈玉敏一個紅包,要她無論如何也要收下。回來后,賈玉敏拆開紅包一看,里面足足包了1000元錢呢,這可是她一個月的工資啊!
這次經歷,讓賈玉敏有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獲。事后,她在心里不禁琢磨開了:這些年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特別是在深圳,很多人擺酒席請客一次都是幾十桌上百桌。然而,請帖卻是寫起來容易送起來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暇送請帖的大有人在,那么,假如自己能專門幫人送請帖,再從中收取一定的“勞務費”,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辭工單干,幫人送帖大有干頭
為了方便業務,她特地配了一部手機,并印了一盒名片,名片的正面寫著:職業送帖人,下面印著她的手機號碼。而名片的背面則寫著這樣一段話:人生在世誰無喜?結婚、生子、生日、壽辰、升職和加薪等人生大喜之時,通知親朋好友時不要忘記給他們一份請帖以示尊重。為了替你省心省時省力,你的請帖,我來派送。只須你付很少一點跑腿費,就可讓你的喜宴辦得更加圓滿。
廣告剛剛撒出去的第三天,就有人打電話來了。那人說他是橫崗鎮政府的一個科長,姓廖,因為兒子今年參了軍,家里要辦酒席慶祝。他目前正在為送帖子的事情發愁。他擔心酒宴只是電話通知,親友們會覺得對他們不夠尊重,但要一一去送帖子的話,親友們分布在四面八方,自己實在擠不出時間。到現在才送出去了十幾張帖子,還有很多沒有送出去,正在焦頭爛額之際,碰巧在信報箱里看到了賈玉敏的名片。
很快,兩人就達成了意向,賈玉敏按送一張帖子5元錢的標準來算,廖科長250多張帖子大約要付1250多元錢。可此時離辦酒席只有5天的時間了,平均一天得送三四十張,幸好這個月賈玉敏剛好不太忙,她下了班后洗漱一番,就騎著自行車去送帖子了。就這樣整整忙了5天,除了有一家由于搬遷實在找不到人外,其它的請帖都按主人提供的地址一一及時送到了。酒宴結束后,主人高興地把錢如數給了賈玉敏,并且還給她一個200元的紅包。
接下來的十幾天里,大大小小的業務總是不斷,一個月下來,她居然掙了近4000元錢,差不多是賈玉敏4個月的工資了,這是賈玉敏事先怎么也沒有想到的。眼看兩者不能兼顧,2005年初,賈玉敏思前想后,向廠里正式提出辭職。成了自由人的賈玉敏,很快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送帖業務中去了。她在橫崗鎮六約村租了間小房子,又一下子印了20盒業務卡片,并將這些業務卡片撒向了附近的十幾個村鎮,輻射的范圍比原來大了十多倍,生意也越做越好。
由于有了先前的經驗,賈玉敏每次只先收對方一半錢,全部送達后再收另一半錢;每送一張請帖一律只收兩元錢。這個價位一般人家都接受得了,辦酒席的人家也樂意花上幾百元錢來買一個省心,再說,花錢雇人去送請帖,讓主人面子上也覺得很有光。
逐步完善,職業送帖人月賺萬元
2005年7月,賈玉敏眼看自己的生意一個人忙不過來,就鼓動在老家的男友也辭了職,南下和她一起創業。有了男友的幫助打理,賈玉敏干得更加起勁了,他們最多的一個月可以賺一萬多元錢。
這時,送帖的過程中又有麻煩出現了。2005年國慶節,一個年輕的私營企業主吳老板在深圳富華酒店舉行婚禮。由于他跟賈玉敏聯系得早,所以提前幾天,賈玉敏就把請帖都一一送到了客人手中,就等著婚禮那天好去收另外一半費用。誰知,婚禮那天卻出了亂子,直到婚禮快開始了,至少還有三四十人沒到,吳老板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斷地責問賈玉敏到底有沒有把請帖送到,賈玉敏委屈地說,她絕對是一家一家地送到了的。后來,大家又分頭用電話聯系那些客人,這才知道,原來在蓮花路上也有一家富華酒店,跟這個寶安路的富華酒店一模一樣的名字,那邊的客人還怪新郎新娘為何遲遲不登場呢!結果,為了補場,跑錯地方的客人又全部打的趕到了寶安路的富華酒店。本來熱熱鬧鬧的婚禮卻搞了這么個序幕,讓賓主雙方都不開心。
事后,吳老板雖然照數付了錢,但言語間頗有怨氣,說是賈玉敏送帖的時候沒說清楚。賈玉敏也頗感委屈,她想請帖是你們寫的又不是我寫的,憑什么怪我?但她又想到人家畢竟是客戶嘛,自己也有說清楚的責任。而以后該怎么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呢?賈玉敏又在心里琢磨開了。
因為幫人送請帖,賈玉敏每天都在翻深圳市區圖。她突然想,要是自己也能做一個像地圖那樣的卡片,將每次舉辦的宴席地點詳細地標出來,那樣的話,客人們就不會再找錯地方了。想到了就干,在以后的業務中,賈玉敏每接到百張以上請帖的單子,她就會新印一盒名片。在名片背面畫一幅簡單的地圖,例如:該酒店在某某路上,東南西北又各是什么路,附近有什么標志性建筑物……這樣基本可以做到萬無一失了。做完這一切后,她再把這些名片夾在請帖里面一起送到客人手里。
你可別小看這小小的一盒名片,可幫了賈玉敏的大忙。客戶們都覺得她是一個盡心盡力負責任的人,讓她代送請帖,絕對放心。而這些名片在來吃酒的客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他們都覺得賈玉敏從事的行業很有意義,并且覺得賈玉敏責任心很強,紛紛保留了她的名片,說是以后家里有了喜事一定通知她去代送請帖。有些熱心的客人還當場幫她介紹了不少新客戶。
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經過人們的宣傳,賈玉敏的單接得更多了。到了2006年10月初,賈玉敏和男友每個月都可以凈賺一萬多元了,她還被行內的人親切地稱為“送帖大王”。
成功在于發現!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之中,有不少機遇猶如天空中的流星墜落到你的腦海中,濺起一些思想的火花。想到了就去做,要做就做得最好!賈玉敏從一個下崗工人,在她南下打工的過程中,就是用這句樸素的語言,向我們詮釋了一個創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