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0日,安德森在其長尾博客上指出,“任何一個流行現象的出現都會招來某些批評和質疑。因此,現在有數十篇文章和博客日志,對《長尾理論》的主題和數據進行批評和質疑就不足為怪了(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支持長尾理論)。有時批評者會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見,但是更多的是對《長尾理論》的誤讀,或使用錯誤的統計數字尋章摘句地指責。其中的一些特例不符合長尾理論,但不是對這一理論作系統的分析。這并不是說《長尾理論》中忽略了原本應該提及的很多問題,或者談到了一些與長尾無關的東西,而是很多人對于長尾的理解過于死板”。
出于對大量重復批評意見一一回復的厭倦,安德森索性總結出反對者們心中“長尾理論五大典型錯誤”,并一一回應答辯,以便人們日后不要再糾纏于這些老生常談的誤讀,而是盡量能提出一點建設性的意見。
1、“××是熱門營銷現象,看到了嗎?熱門是不會死的。哈!”
安德森回答說,我從來沒有說過熱門會死,熱門是縫隙商品強權銷售的一種特殊形式,只有熱門的壟斷才會死。我的確宣布過“轟動營銷(Blockbuster)的死亡”,但并沒有把“轟動”(Blockbuster,該詞原意為“破壞力極大的巨型炸彈”—作者)界定為“大熱門”(Megahits)。
2、“我已經從百分率的角度分析過這個數據群,但是數據顯示銷售額還是聚集于頭部,而不是尾部。”
安德森回答道:這是百分比的錯誤。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對未來5年中銷售目錄清單上成倍的增長數字還不熟悉。以網上影片租賃公司Netflix為例,自2000年以來,其提供的影片數量已經從4,000個增長到超過70,000個,但是與此同時,排名前100位的影片租金收入卻從總數的27%跌至17%,可見,在實際統計表上,顧客需求已經被延伸到更多的長尾影片上。由于影片總數的增加,前100位的影片開始代表著更大庫存目錄中的一個更小的百分比(從2.5% 到 0.1%),這從表面上看就像“頭部”影片更集中一樣,但這樣的百分比在絕對數目上,在現實世界中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一個統計學上的錯誤,請不要再犯。
3、“我就位于長尾上,可我卻沒賺到錢,長尾理論根本就是無效的!”
安德森回答:長尾上的大錢都是靠產品品類的積累得來的,就像eBay 或者 iTunes所表現的那樣,對于個人生產者來講,你在長尾上絕對處于可悲的境地,因為創造長尾市場的力量—民主的市場進入機會和強有力的過濾機制會把需求壓成縫隙。不過,你可以憑借“連帶效應”的“加速器”盡快脫離長尾進入短頭,從而盈利。
4、“你說亞馬遜57%的銷售額來自長尾,這不可能!”
安德森說道:我知道。這是MIT機構在2004年文章中的部分性統計數字,現在看來,當時對熱門書籍的銷售額做了過低的統計。這種詭辯術經濟學并不合理。我們隨后做了更深入的統計,把這一數字最終確定為25%,以后請使用這一最新統計數字。
5、“你把Blockbuster、Barnes和 Noble 稱為‘短頭’,但是對于Blockbuster.com 和BN.com這樣的網上銷售如何處理呢?因為他們與Netflix 和Amazon的銷售目錄一模一樣!”
安德森無可奈何地長嘆一聲:你們依然沒有看到尾部與頭部之間在動態意義上的區別,“短頭”(Short Head)就是市場上最大的零售商的典型庫存目錄,而長尾就是剩下的一切(Everything Else),這很難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