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Sohu為了“知識產權”也好,為了“秀”也罷,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企業開始逐漸走向成熟了,既學會了保護知識產權,又學會了把保護知識產權也作為一場“娛樂秀”。
騰訊遭遇大棒痛失Oicq品牌,盛大與韓國游戲公司唯美德就《傳奇世界》的知識產權糾紛,思科起訴華為,Cebit中國多個MP3企業展位被查,知識產權幾乎成為中國企業界普遍的一塊心病。此次Sohu同Google的“詞庫門”事件則是一場相反的戰爭,是中國企業主動就自己的知識產權起訴跨國公司,雖然結果我們目前不得而知,但從Google的道歉來看,Google顯然理虧,同時我們也對Google這樣的偉大公司出現這種問題而感到遺憾。
首先,Sohu與Google都拼命爭奪拼音輸入法市場,為什么互聯網公司都熱衷于免費輸入法?這其中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可以增強輸入法用戶對網站的黏性;二是監控用戶搜索興趣的取向,從而得到很多關鍵的信息和調研的報告,為下一步產品的創新埋下更多的管線;三是增加廣告和文字連接等一系列增值收入。從這點來說,免費輸入法隱藏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正是這種經濟利益使得各大互聯網公司展開了對免費輸入法的爭奪。顯然,不起眼的輸入法正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熱門話題——孤獨的搜狗拼音不再“寂寞開無主”了,Google拼音輸入法的出現,讓搜狗找到了廝殺的對象。
“詞庫門”事件爆發后,我們觀察到Google中國在這件事情上所體現出的大公司擁有的風范:反思自身出現的問題,堅決對消費者和Sohu道歉。但這個事件也暴露了Google在管理上的失誤,從更深的層次來看則是Google急于在中國實現本土化過程中的挫折。
聯系到 Google這幾年在中國本土市場一直“乏善可陳”的表現,我們不難發現,本土企業的本土化優勢成為跨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市場屢屢遭受挫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互聯網更是一個高度本土化的服務性產品,這種產品要求比傳統諸多類產品的“本土化”屬性要求更高,比如本土用戶的特性、本土用戶的使用特點、本土用戶的體驗等等,這些都構成了新經濟產品的特殊性。從雅虎慘敗中國、易趣eBay被淘寶打敗到卓越網被外資收購后的蕭條表現來看,我們足以體會到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公司的優勢以及互聯網這種產品的特殊性?!霸~庫門”事件對Google來說,也是一個應該吸取的教訓,一家以“創新”和“不作惡”為企業信條的公司是一個標桿,大家可以原諒一個“非標桿”企業的錯誤和道德上的欠缺,但是卻無法原諒一個“標桿”企業所犯下的一丁點錯誤,更不要說是道義上的了。
與Google的“理虧辭窮”的表現來看,Sohu則是“揪著別人的小辮子不放”,得理不饒人。如果說跨國公司一直對中國企業“不尊重知識產權”的行為表現不滿的話,那么Sohu PK Google 的“詞庫門”事件則說明了中國企業對于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了。大家越來越追求技術創新,越來越對知識產權有“敬畏”和“保衛”的心態了。美國的科技界和企業界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對創新的尊重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也是這個國家能夠不斷引領世界發展的原因。
“詞庫門”事件同時也繼承了這家公司創始人張朝陽的“娛樂精神”和“秀”精神。盡管我們也可以預料,這件事情到最后恐怕也是不了了之,但通過這次PK,Google和Sohu都做了一次淋漓盡致的表演,“詞庫門”事件使得Sohu這家娛樂化企業的“事件營銷”水平更上了一個臺階。同時,這起事件也暴露出Sohu的某種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壟斷搜索引擎公司開發輸入法的權力。只要你把搜索引擎的熱門關鍵字整合到輸入法的詞庫中,就有可能侵犯了Sohu公司“將享有”的多項知識產權專利。不管是Sohu為了“知識產權”也好,為了“秀”也罷,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企業開始逐漸走向成熟了,既學會了保護知識產權,又學會了把保護知識產權也作為一場“娛樂秀”。
Sohu PK Google,這場游戲既屬于互聯網,又屬于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