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四項任務”和“四個跨越”的目標,其中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對于構建和諧四川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強理論研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強力支撐。
關鍵詞:和諧四川;文化強省;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J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07)03-0003-03
一、文化強省是“構建和諧四川”的強力支撐
—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確保生存繁衍、生生不息,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崛起于當今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不僅有賴于生存條件的不斷改善,更有賴于弘揚其先進的文化、燦爛的文明,因為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魂。
胡錦濤總書記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強調“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四川省也提出“構建和諧四川”的總體目標,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繁榮富裕、文明和諧、山川秀美的四川。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將四川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強省,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強力支撐。
二、向文化強省跨越的基礎和條件
(一)四川是我國著名的文化資源大省
許多科學資料證明,在5000年前,巴蜀之地已經完成了從野蠻到文明的過渡,成為當時世界農耕技術發達的八大中心之首,是世界最大的也是最早的農業中心。四川先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勞動、創造,為我們留下了珍貴、豐富的文化遺產。5000年的三星堆文化、3000年的金沙文化、2000年的都江堰文化,還有三國文化,以及近代的紅色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四川的文化內涵。
四川是中國文化遺產遺址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四川省共有1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00余處;館藏文物130余萬件;峨嵋山、都江堰等6處位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進入世界遺產最多的省份。
同時,智慧、勤勞、熱情的巴蜀人還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藏族舞表演、川江號子以及羌笛吹奏等,現已有27個項目進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5年8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出土于成都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作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這么豐富的文化遺產,留給了我們驕傲和自豪,留給了我們向文化強省跨越的堅實基礎。同時,在如何更好的傳承發揚四川傳統文化、如何將文化發展和構建和諧四川結合起來的方面,也留給我們沉甸甸的責任。
四川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和載體。多民族的特點讓四川擁有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支撐文化產業的基礎設施上,目前已建立基本覆蓋全省的廣播電視傳輸網絡,互聯網傳輸網絡,報刊、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發行網絡,群眾文化活動網絡,還有各個層次的演出團體、劇院、影院、藝術宮等硬件設施等。
(二)四川有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藝術院校
隨著我國教育形勢的發展,目前,四川音樂學院已經成為一所集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傳媒于一體的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占地面積1600畝,在校生人數達1.6萬余人(中央音樂學院占地80畝,在校學生1800余人;上海音樂學院占地72畝,在校學生1300余人;中央美術學院占地150畝,在校學生3800人;四川美院占地300畝,在校學生4700人),國際上最大的倫敦藝術學院在校生人數為1.3萬人。川音已名副其實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在校生人數最多的高等藝術院校,具有世界性聲譽的藝術家不斷涌現——鋼琴王子李云迪,小提琴家寧峰、文薇,歌唱家范競馬等,川音女子合唱團已唱響世界音樂人夢想的舞臺——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川音的交響樂團、管樂團、民樂團享譽中外。世界美術設計的“紅點獎”也由川音美術學院的藝術家獲得。他們從川音、從四川走向世界,不僅是川音的驕傲,也是四川的驕傲。全國著名的“超女”李宇春、何潔、譚維維同樣出自川音,展現了川音在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上全方位的藝術水準和實力。毋庸置疑,川音作為西南唯一一所高等藝術學府一定可以在四川向文化強省跨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四川人對文化的熱愛和渴求
由于四川省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四川人對文化的熱愛與渴求,這也是建成文化強省的重要有利條件。根據權威的統計年鑒,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類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總額14.38%,四川是22.57%;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總額11.3%,四川是16.21%。四川人無論城鎮和農村文化娛樂消費占人均消費結構的份額都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四川是一片發展文化產業的沃土,也說明了文化強省是民心所向。
中央號召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這是“天時”,四川具有的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地利”,在加上川人對文化的熱愛和渴求的“人和”,正是實現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最好時機。
可是,向文化強省跨越,我們還將面臨嚴峻的挑戰,付出艱辛的努力。
三、當前面臨的問題
(一)重硬件建設.輕內涵發展
目前成都影院、大劇場不少,但其利用率并不高,因為沒有豐富多彩的演出來支撐。硬件建設固然重要,但其內涵的發展和豐富也同樣重要。沒有優秀的樂團,精彩的演出,再好的硬件也是空殼,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好像哪怕打造了一金飯碗,但里面沒有飯也等于零。今年成都又投入文化劇場、場館建設超10個億,我們正翹首以待,希望有更好更豐富的內容融入其中。
(二)有人才,缺投入
四川音樂學院(包括川內其它設有藝術專業的20所高校)培養出的藝術人才和獲得各類獎項在全國和世界各地都有較大影響。僅僅2005年的“超女”比賽,前5強中四川就有4位(川音占3位)。全國大眾參與熱情之高漲前所未有,湖南衛視更是獲利頗豐??墒撬拇ㄒ魳穼W院在四川卻常常處于投入不足的窘境——些大眾喜愛的大型活動不能開展和接納,甚至國外許多演出或者學術交流邀請,也因為買不起飛機票而放棄。處于新校區占地50畝的藝術中心投入需1.5億元。由于四川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至今不能實施。
(三)缺乏高質量文化產業理論研究
和其他產業發展初期一樣,雖然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文章不少,但卻是“泡沫化”。其后果是,高質量的文化產業研究理論缺乏,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并且已經嚴重影響到產業的具體實踐。
(四)民族民俗文化的合理開發問題
民族民俗文化需要依托旅游進行綜合的開發和利用,使之傳承、發揚。但有些地方只是簡單商業性的或者急功近利的不科學的開發,大多數風景文化區門前爭先恐后叫賣的往往是文化含量少的土特產品及相當便宜的小工藝品,不僅產業利潤少,文化傳承弱,更使當地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
其他尚有教育的投入、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產業開發管理、市場環境培育等問題都是向文化強省跨越必須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四、采取的對策與建議
(一)要有一個組織協調的領導小組
文化強省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強有力的組織協調。鑒于目前不少地方文化產業管理體制落后,觀念陳舊,又各自為政,而要建成文化強省又需要政府在文化發展的進程中從總體上承擔著把握方向、謀劃全局的重任。因此,有必要成立一個整合文化資源或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賦予必要的權限,明確其職責,統籌安排一定的經費。領導小組應合理調配資源。定期召集官、產、學、研工作會、研討會,組織、指揮、協調全省文化有序、快速發展。這是建設文化強省的組織保證。
(二)要有一個科學的文化發展規劃
文化發展規劃特別是文化產業規劃對于文化發展是重要的。好的產業規劃能為發展指明前進方向,能有效地調動各種資源實現目標,有利于克服發展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好的產業規劃不是少數人靈機一動、拍腦袋的產物,而是建立在大量調查研究、摸透家底的基礎上,具有科學性、可行性的科學計劃。一個產業規劃要管5年、10年甚至更長,從而為文化產業大省、文化強省建設提供美好的可見可作的藍圖。
(三)充分利用現有文化資源
四川文化資源的豐富在全國具有很強優勢。結合四川文化藝術人才開展豐富多彩的演出和文化活動,使各地文化場館,如劇場、文化館、藝術宮、廣場等,成為人民群眾陶冶情操、休閑娛樂、唱響和諧之聲的堅實平臺。四川音樂學院現已有交響樂團、民樂團、合唱團、舞蹈團等近1000人的四大藝術團體,而省、市也有相應藝術團體,但在人員結構、數量上都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優勢互補,資源整合。
(四)打造新興的文化產業
去年,占地1.4萬平方米號稱動漫“西部硅谷”的動漫基地落戶成都高新區,正式投人營運。這表明我省打造當今最具創意、成長最快的新興產業——數字動漫產業的決心。動漫產業要規模化,必須產學研結合,才能做大做強。四川音樂學院乘勢而上,加大科學和藝術結合,將數字藝術系打造成西部第—個高規格的數字藝術創業基地,這必將會在數字動漫產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五)加強文化建設的科學研究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理論的研究當前首先需要是素質全面、踏實認真的研究者,不急于創立什么高深的理論體系,而只是從不斷的事件和數據收集中,總結經驗教訓,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者與之類似的問題。其次,就是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實踐經驗的豐富,加強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使之相輔相成,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就會逐步走向成熟,進而指導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六)充分發揮高等藝術院校的作用
四川省的文化可持續發展,高等藝術院校藝術實踐和人才的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四川音樂學院常利用暑假,組織了黨員師生分赴革命老區,把文藝節目送到老區基層群眾,送到軍營、送到監獄、送到邊防,還通過在省內高校中開展“高雅音樂進校園”活動,把文藝演出、音樂會這類平常大學生難以欣賞的藝術盛會呈現在他們眼前。這些活動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在藝術的欣賞中感受了社會的和諧。川音培養的出色人才如世界“鋼琴王子”李云迪、“超女”冠軍李宇春等不僅成為學校的成果,也成為四川驕傲的“文化名片”。這些“名片”還可以研究做大做強,做得更加耀眼奪目。
(七)四川文化要走向世界
四川要成為—個文化強省,就要表現出—個具有5000年文化底蘊的文化強省的精神氣度,不但要在“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實現“富民強省,全面小康”中發揮應有作用,還應研究領事文化,讓文化擴大到領事區,走出國門。新時代的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互相交融、滲透已成必然趨勢。獨特的四川傳統文化和現代新文化走向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四川在世界的知名度,同時,在這種文化交流中,更能促進四川文化的發展。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將國外知名的藝術家和演出團體請進來,讓我們本土的文化藝術走出國門,這是將四川打造成文化強省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成都300畝領事館區落定南延線,要設立20個領事館,將是四川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機,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領事館區的集中打造,這對整個四川、西部地區來說都意義非凡,將帶來領事館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不僅僅是指酒吧,不僅僅是涉外經濟交流的平臺,也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將中國、四川民族文化特別是特色文化自然地灌注進去影響他們,讓外國友人充分感受和諧中國、和諧四川。
我們堅定不移地深信,只要我們孜孜不倦地探索,堅持不懈地努力,具有5000年歷史文化積淀的四川,一定能建設成為—個文化強省。四川,將成為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責任編輯:陳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