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民、務實、清廉”,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需具備的三大優良作風。中華清廉精神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廣泛的人民性、鮮明的時代性、指向的權力性四大特性,是中華優良傳統廉潔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取得執政地位的力量之本,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清廉;民族性;人民性;先進性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06-0069-03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黨的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要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意見》也強調:這次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個目標要求是“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進一步增強,作風進一步改進,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進一步提高,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這就是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廉潔奉公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需具備的三大優良作風。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清廉精神,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基本目標,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已往理論界對為人民服務和實事求是作過充分的論述,清廉則是一個新的命題,本文特對中華清廉精神作專題論述。
一、清廉精神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是中華優良傳統廉潔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什么是清廉?“清”,東漢馬融《忠經·守宰》云:“清則無欲。”寓意樸實無華、表里如一,與“奢”相對。“廉”,據《辭源》解釋:廉,不茍取,與“貪”相對。《孟子·離婁下》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樣物件,沒有充分的理由,就不能擅自占有;如果占為己有,就違背了清廉的原則。違背了清廉的原則就是腐敗。不“奢”不“貪”,是為清廉。
清廉精神是中華文明優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詩詞、典故、戲曲等形式,從一些典型的格言、警句和杰出人物的言行上表現出來,告訴人們如何修身養性、勵精圖治,如何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如何交朋結友、主持正義,等等,在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的同時,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激勵、思想上的啟迪,以至言行上的鞭策。膾炙人口的典故,如:孔子居陋屋,“不棄夷狄”①;子罕拒收寶玉,“以不貪為寶”②;胡刺史父清子廉美名傳,“有口皆碑”③;蘇太守懸瓜拒禮,“清正廉潔”④;江尚書以石壓船艙,“兩袖清風”⑤;李宰相宅無正屋,“以簡陋為福”⑥;包拯鍘美懲侄,“鐵面無私”⑦;安童為相幾十年,“家徒四壁”⑧;胡壽安責子誡妻,“勢守清廉”⑨;等。感人肺腑的格言,如: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⑩;孟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2};諸葛亮“靜以修生,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13};程顥“富貴不移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14};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5};林逋“為政之要,曰公與清”{16};司馬光“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17};金纓“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18};尹會一“爵位雖有尊卑,究以不貪為寶”{19};等。令人慎獨的警句,如: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20};司馬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21};包拯“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22};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23};劉斌“居官當廉正自守,毋黷貨以喪身敗家”{24};等。這些典故、格言、警句展現了清廉精神的豐富內涵,包含了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奉公、遵紀守法、拒腐反貪、艱苦奮斗、愛民如子等高尚品德。它們使執政者懂得“政者,正也”,“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告誡為政者在個人人格修養上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們使老百姓懂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道理;告誡老百姓在個人人格上要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富則達濟天下”。
是否包含廉潔文化是衡量一種文化是否先進的重要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華廉潔文化與黨的先進性建設”(05ADJ004)。
指標。文化是一種軟環境。從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廉潔,以廉潔的尺度來評判社會,是廉潔文化最為根本的特征。廉潔文化不僅是一種道德觀念,還是一種價值尺度。一個社會的廉潔氛圍濃厚不濃厚,是衡量這個社會是否健全的一個重要指標;一種文化是否先進,應看這種文化是否包含廉潔文化。而缺乏中華清廉精神支撐的中華廉潔文化是難以長久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清廉精神是中華優良傳統廉潔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中華清廉精神具有廣泛的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奪取執政地位的勝利之本
中華清廉精神具有廣泛的人民性,集中體現了老百姓對當政者品行的要求,與民心向背息息相關。“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一膾炙人口的警句,是中華清廉精神人民性的典型表現。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一如既往地積極倡導清廉精神。早在土地革命時期的蘇維埃政權建設中,我們黨的領導者就堅定不移地把弘揚清廉精神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1929年底,毛澤東在古田會議的決議案中,提出了以思想教育為主的反腐敗措施。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革命政權建設中,我們黨為了實現“鏟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的目標,將“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融入到中華清廉精神之中。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弘揚中華清廉精神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胡錦濤同志強調:“堅持自覺反腐倡廉,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本質區別之一。”{25}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是我們黨取得執政地位的勝利之本。正如革命先烈方志敏在《清貧》中所言:“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的人是具有階級屬性的。在階級社會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被形象地說成是“舟”與“水”的關系。“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一千古警句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社會的穩定與否決定于執政者是否能取得民心。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槍”打敗國民黨的“飛機加大炮”,除了中國共產黨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指導外,還有一個直接的原因是老百姓從中國共產黨弘揚的中華清廉精神中,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與反動腐敗的國民黨具有本質的區別。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中國老百姓謀幸福的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真正為中國老百姓謀解放的人民的子弟兵。正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有了這樣的共識,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打一場解放全中國的人民戰爭,成為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執政黨。
三、中華清廉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自古以來,中華清廉精神是推動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清廉是先進文化的體現,腐敗是腐朽落后文化的反映。人類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就有清廉精神與腐敗思想的對抗。《韓非子·奸劫剎臣》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清廉精神以鮮明的態度批判腐朽思想,清廉精神是腐朽思想的對立面和批判者。腐敗現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腐敗行為背后有腐朽思想作祟。今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腐朽沒落的官本位意識、貪圖享樂的思想觀念、醉生夢死的生活方式等還有著一定的市場。而清廉精神以鮮明的態度批判腐朽思想,從根基上摧毀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在全社會形成以廉潔為榮的濃厚氛圍,給腐敗行為造成巨大的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的壓力,從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達到干部廉潔、政治清明的目的。中華清廉精神與廉政建設的這一必然的內在的聯系,使中華清廉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中華清廉精神鮮明的時代性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內涵有所不同。在漫長的封建時代,中華清廉精神鞭策執政者“愛民如子”,當好“父母官”,注重的是“人治”。就當前而論,中華清廉精神與黨的廉政建設融為一體,要求黨的各級干部“勤政為民”,強調的是“民主法制”。清廉精神是廉政建設的思想基礎,清廉精神是否能占據主導地位,決定廉政建設是否能穩步推進。清廉精神與廉政建設不盡相同,就文化屬性而言,清廉精神從屬于精神文明范疇,不同于從屬于政治文明的廉政建設。前者強調的是反腐倡廉的價值觀念,從執政者的精神上培養對清廉品質的崇尚與追求,后者強調的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通過法制的手段來規定執政者的行動規范。因此,清廉精神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動力,廉政建設主要是一種外在的政治力量。“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人們對反腐倡廉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反腐倡廉不僅需要政治體制層面上的嚴紀峻法,更需要道德價值層面上的忠誠篤守。君不見,一個個貪官命喪刑場,執法不謂不嚴;一個個總裁魂斷囹圄,制律不謂不慎。國內外的廉政建設史實告訴我們,律刑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沒有道德價值觀念的篤信,僅憑法律嚴刑的制約是不行的。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必須堅持德法并舉,努力清除腐敗文化,積極倡導清廉精神。這也是胡錦濤同志在重要講話中反復強調的“標本兼治”的真諦所在。
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堅持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以自己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帶動群眾做好各項工作。”{26}總書記在這里明確告訴我們,弘揚中華清廉精神是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的必須的優良作風,是我們黨帶動群眾做好各項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可以這么說,中華清廉精神既是道德觀念,更是是價值尺度。看一個領導或一個領導班子是否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看他們是否弘揚了中華清廉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揚中華清廉精神,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四、中華清廉精神具有指向的權力性,是中國共產黨增強執政地位的一面旗幟
當代中華廉潔文化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清廉精神是中華優良傳統廉潔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中華清廉精神具有指向權力性的特性。如果說倡導廉潔文化是對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要求,那么弘揚清廉精神則主要是社會權力管理者的責任。古語云:“廉非為政之極,而為政必自廉始”{27},“為政之要,曰公與清”{28}。可見,古人早就認識到從政必須從清廉開始,清廉和公正是為政的兩大要務。中華清廉精神指向權力性集中體現在對執政者的警示上。歷史名著《東周列國志》洋洋數十萬言,最后結束詩中有兩句詞:“縱觀千古存亡局,盡在朝中任佞賢”。佞臣必貪,賢臣倡廉,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成由勤儉敗由奢”。故此,中華清廉精神要求執政者廉潔自律,恪守宗旨,執政為民;使執政者懂得“政者,正也”,“正人先正己”的道理。弘揚中華清廉精神,有利于當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樹立勤政為民的思想和作風,實現“其身正,不令而行”效果,推進當代中華廉潔文化的發展。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云泉說得好:“共產黨員要維護群眾的利益,自己首先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中國老百姓渴望從我們每一個黨的干部的言行上看到的中華清廉精神。也就是說只有弘揚了中華清廉精神,我們黨才能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才會擁護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等,都是為中國人民群眾謀幸福的好干部,他們是中華清廉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們永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
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強調:“進一步加大預防腐敗的工作力度,必須繼續在加強教育上下功夫,使領導干部自覺拒腐防變,帶頭廉潔自律;繼續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發揮法規制度的規范和保障作用;繼續在強化監督上下功夫,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繼續以改革統攬預防腐敗的各項工作,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29}總書記在這里連續強調了四個“繼續”,第一個“繼續”就是要求弘揚中華清廉精神,后面三個“繼續”是加強廉政建設、建設廉潔政府的三個方面。總書記在這里告誡全黨,這四個“繼續”是一個依次遞進、相互聯系的總體,第一個“繼續”是后面三個“繼續”的思想前提、精神動力,后面三個“繼續”是第一個“繼續”的政治保證。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弘揚了中華清廉精神,才能加強廉政建設;只有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發揮法規制度的規范和保障作用,才能使中華清廉精神得到繼承和弘揚,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才能做到心系人民群眾,才能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使“舟”與“水”的關系升華為“魚”與“水”的關系,與人民群眾保持“魚水之情”。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廉潔政府,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得到不斷增強,為中國共產黨完成執政使命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看我們黨的各級政府的執政地位是否鞏固,領導班子和成員是否得到當地人民群眾的擁護,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看他們是否舉起了“清廉”這面旗幟,弘揚了中華清廉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揚中華清廉精神,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增強執政地位的一面旗幟。
注釋:
①《史記·孔子世家》。
②《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③《三國志·魏書·胡質傳》。
④《北齊書·蘇瓊傳》。
⑤《梁書·江革傳》。
⑥《舊唐書·李義琰傳》。
⑦《宋史·包拯傳》。
⑧ 蘇天舜:《元朝名臣事略》卷一。
⑨ 焦竑:《國朝獻征錄》卷九十八。
⑩《論語·述而》。
{11} 《孟子·告子上》。
{12} 《孟子·滕文公下》。
{13} 《諸葛亮集·誡子書》。
{14} 程顥:《秋日偶成》之二。
{15} 范仲淹:《岳陽樓記》。
{16}{28} 林逋:《省心錄》。
{17}{21} 司馬光:《訓儉示康》。
{18} 金纓:《格言聯璧》。
{19} 伊會一:《撫豫條教》。
{20} 李商隱:《詠史》。
{22} 包拯:《孝肅奏議集·乞不用贓吏》。
{23} 歐陽修:《伶官傳序》。
{24} 《元史·劉斌傳》。
{25}{29} 《人民日報》2005年1月12日第1版。
{26}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2005年2月19日),《人民日報》2005年6月27日第1版。
{27} 《揭奚斯文集·送李克俊赴長興州同知序》。
(責任編輯劉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