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黨的政治口號變革及啟示

2007-01-01 00:00:00張書林
江漢論壇 2007年5期

摘要:黨的政治口號是黨用以喚起民眾、鼓舞斗志、指引航程的政治旗幟和政治號角。無產階級政黨一直高度重視政治口號的作用,我們黨的發展歷程也始終伴隨著黨的政治口號的發展變革,從中我們將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黨的政治口號;變革;啟示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07)05-0035-06

所謂黨的政治口號就是指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所提出的用以喚起民眾、鼓舞斗志、指引航程的具有號召力、聚合力、戰斗力的政治旗幟和政治號角。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口號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一貫做法,我們黨當然也不例外。在80多年的發展中,我們黨提出和制定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口號,這些政治口號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等各項事業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就目前來看,黨的政治口號是黨的建設研究中的一個空白點,是至今沒有人涉足的研究領域。鑒于此,筆者擬對這一問題作一嘗試性的研究。

一、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口號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傳統

在無產階級政黨發展史上,一直存在著對黨的政治口號熱切關注的傾向,由此積淀下來,就形成了無產階級政黨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口號的傳統。

1847年在恩格斯的直接領導下,當時影響較大、比較活躍的正義者同盟更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為了使全世界的一切無產者、被壓迫者更緊密地團結起來,1847年6月2日同盟在倫敦召開代表大會,決定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樣一個具有鮮明的階級分析色彩的戰斗的政治口號,取代正義者同盟一直沿用的“四海之內,人人皆兄弟”這樣一個缺乏階級分析的政治口號。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對于提出這樣一個政治口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由于機器的廣泛使用,工人的勞動差別越來越小,工人階級的利益和生活狀況越來越趨于一致,這就造成了工人解放的國際性。無產階級面臨著共同的敵人,那就是資產階級。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國際環境和條件也為無產階級實現國際聯合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正是基于此,同盟決定采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政治口號。這一口號的提出和傳播促進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進程。

俄國十月革命前,列寧從瑞士回國領導革命。1917年4月4日他在塔夫利達宮召開的布爾什維克黨的代表會議上作了《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即著名的《四月提綱》。在《四月提綱》中,列寧在革命策略方面提出革命和平發展的方針。為貫徹落實這一方針,他提出了兩個著名的政治口號:“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以這兩個政治口號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站到布爾什維克黨的一邊來。但1917年7月4日臨時政府瘋狂鎮壓示威群眾的“七月事變”發生后,俄國革命和平發展的希望破滅,武裝起義成為唯一可以選擇的革命形式。在此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在1917年7月26日至8月3日召開的黨的六大上決定暫時收回“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政治口號,代之以“全部政權歸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的政治口號。以這個政治口號號召民眾參與武裝起義,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實現社會主義革命。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斯大林為了號召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知識和技術的作用,以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更大成就,又代表黨提出了兩個著名的政治口號,即“技術決定一切”和“干部決定一切”。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2)期間,針對黨的干部中存在著輕視技術工作,認為技術工作只是專家的事的傾向,斯大林在1931年2月4日的全蘇工業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說時強調:“布爾什維克應當掌握技術。已經是布爾什維克自己成為專家的時候了。在改造時期,技術決定一切。”① “技術決定一切”的口號提出的目的在于促使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使蘇聯在短時間內趕上先進的工業國家。這個口號的提出,直接引發了黨的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學習和掌握科學技術、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潮。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二個五年計劃(1933-1937)期間,鑒于人才的培養跟不上發展的需要的情況,斯大林1935年5月4日在克里姆林宮對紅軍學院畢業生的講話中又指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的資本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應該了解:在我們目前的條件下,‘干部決定一切’”②。從本質上講,“干部決定一切”的口號是作為“技術決定一切”口號的補充出現的。“技術決定一切”和“干部決定一切”這兩個口號切實反映了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技術、人才和干部作用的重視,特別是突出了知識和知識分子的作用。由這兩個口號事實上帶動了廣大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努力學習科學技術、重視科學技術的政治熱情,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與政治口號變革

我們黨80多年的發展史從一個側面看也是黨的政治口號的變革史。在發展歷程中,我們黨總是善于根據不同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提出不同的政治口號,以這些不同的政治口號激發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斗志及政治熱情,喚起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積極投身于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全力推進的“偉大事業”。

(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槍桿子里出政權。我們黨成立初期,由于對自身的政治定位不清晰、對革命形勢的判斷不明朗,因而在初期的發展中沒有提出完全意義上的、明確的政治口號。黨真正開始提出明確的政治口號始于土地革命時期。1927年4月和7月蔣介石、汪精衛相繼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徹底失敗。中國共產黨也因此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挽救黨、挽救中國革命,在危亡關頭,黨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也就是著名的八七會議。會議旗幟鮮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為我們黨有效開展土地革命提出了著名的政治口號“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③,也就是通俗講的“槍桿子里出政權”。這一政治口號,推動了黨開始高度重視革命武裝,著手組建自己的軍隊,將更多的勞苦大眾吸收進黨領導的革命隊伍,從而壯大了黨自己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為土地革命的勝利和打退國民黨對革命根據地的“圍剿”進行了超強的政治動員。

(二)抗日戰爭時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長征到達陜北后,在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和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黨的立足都成了問題,更談不上發展了。但1935年華北事變以后,黨的發展面臨著關鍵性的十字路口。因為這時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運動高漲,階級矛盾讓位于民族矛盾,誰能夠高舉抗日的大旗,順應抗日救亡的歷史潮流,誰就能夠贏得人民群眾、贏得主動。這個時候,我們黨在生存發展的危亡關頭,客觀地分析了形勢之后,決定迅速改變同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斗爭到底的策略方針,適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口號。這一口號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已經克服了冒險主義、關門主義,迅速掌握了政治主動權。在這一口號的指導下,我們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各個階層、各個黨派,建立起了強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最終于1945年領導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贏得了民心、主導了歷史。

(三)解放戰爭時期:反對內戰,爭取和平(初期);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后期)。抗日戰爭勝利后,廣大人民群眾歷經8年抗戰已經疲憊不堪,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需要穩定的生活、需要安寧與和平。因此,“和平、民主、團結”是戰后人民的強烈愿望。在此情況下,我們黨要繼續有所作為、繼續贏得民心就必須順應人民的愿望,將追求“和平、民主、團結”作為新的政治策略。正是在順應民心、順應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的基礎上,我們黨適時提出了“反對內戰,要求和平”的政治口號。為了爭取和平,黨中央接受蔣介石連續三次電報的邀請,1945年8月25日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并在談判中為爭取和平作出了巨大讓步。在重慶和談失敗后,廣大人民群眾真正看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真內戰、假和平”的面目和中國共產黨追求“和平、民主、團結”的誠意,因而在中國共產黨“反對內戰,要求和平”的政治口號鼓舞下,積極投身于解放戰爭之中,這就為爭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匯聚了強大的支持力量。

解放戰爭后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軍事上的勝利不斷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也不斷得到鞏固,各個民主黨派堅定地站到中國共產黨的一邊,明確表示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立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又適時地提出了“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口號,并以此作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各個階層、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新旗幟。“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號召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建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從這年8月開始,民主黨派、民主階層的代表人士便陸續進入解放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工作。”④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一政治口號為新中國的建立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調動了廣泛的積極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建國初期:不要四面出擊、樹敵太多,造成全國緊張。建國初期,我們黨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并不樂觀。國際上,帝國主義想方設法地從外部破壞我們;從國內來看,還有許多國土沒有解放,國民黨殘余、特務和土匪處心積慮地搞破壞;另外,由于戰爭的原因,許多人對我們不滿,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小手工業者以及沒有得到土地的農民都對我們有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團結最廣大人民,凝聚人心,在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下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成了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在1950年6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作了題為《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指出:必須處理好國內各階級、政黨、民族等各方面的關系,以便孤立和打擊當前的主要敵人,而不應四面出擊,樹敵太多,造成全國緊張的不利局面。這樣,毛澤東就在這篇講話中適時提出了“不要四面出擊”的政治口號和策略思想。這一政治口號從理性出發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抓住了當時的主要矛盾和黨所要做的中心工作,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主要敵人。在當時我們立足未穩、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的情況下,“不要四面出擊”的政治口號確實起到了穩定時局、穩定人心、維護團結的重大作用,從而也吸引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堅定地站在黨的一邊,同黨并肩戰斗,共同克服暫時的困難。

(五)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鼓足上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為了推進“大躍進”運動,盡快建成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1958年5月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實行黨代會常任制后的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常任的黨代會年會——八大二次會議。在這次會上,正式提出了“鼓足上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這條總路線也就是我們黨領導和號召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口號。這一政治口號的提出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希望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是它的缺點是: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否定了國民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夸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從而促發了盲目求快和“大躍進”,助長了高指標、浮夸風、大煉鋼鐵以及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了許多地方“衛星上天,紅旗落地”,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資源浪費和政治資源流失,最終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所以,從總體上看,這一政治口號的消極意義大于積極意義。

(六)“文革”時期:打倒一切、砸爛一切,踢開黨委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是我國進行“文化大革命”的動蕩的十年。客觀地說,“文化大革命”中我們黨提出的政治口號基本上都是錯誤的,但為了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對這一時期的政治口號不能遮掩而過,必須有所提及,因為畢竟歷史是我們走過的,也是無法抹去的。為了防止所謂的資本主義復辟,防止資產階級思想意識形態取代無產階級和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形態,維護黨的無產階級本色和國家的社會主義本色,毛澤東于1966年領導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為促進“革命”的深入開展,達到所謂的“以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文化大革命”中出現了獲得領導人肯定和變相支持的“打倒一切”、“砸爛一切”、“踢開黨委鬧革命”等充滿斗爭性和火藥味的政治口號。在這些政治口號的煽動下,加上毛澤東對形勢的錯誤判斷以及黨內反革命集團的推波助瀾,原定在思想文化領域內開展的“文化革命”,最終偏離了主航道,釀成了一場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難以估量損失的“政治革命”和政治動亂。

(七)撥亂反正時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結束“文革”,進行撥亂反正的關鍵歷史時期,當時黨的主要領導人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思想。其實質是要繼續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繼續毛澤東晚年的錯誤,阻撓撥亂反正。“兩個凡是”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阻撓人們的思想迅速從“文革”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當然也不利于深入開展撥亂反正。對此,鄧小平果斷地站出來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⑤。為了更徹底地批駁“兩個凡是”,鄧小平支持全黨、全國范圍內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并且著重指出:真理標準的討論,“實質就在于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⑥。在全黨大力進行撥亂反正的歷史時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因此成了黨號召全黨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于實踐的政治口號。依靠這一政治口號,我們黨在“文革”結束后的撥亂反正時期,迅速聚攏了被十年“文革”搞散的人心,將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認識都統一到“實踐”的軌道上來、“真理”的軌道上來、黨中央正確領導的軌道上來,這就為盡快清除“文革”遺毒掃清了思想障礙、贏取了民心支持。

(八)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改革是一場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事實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我們黨面臨的主要的、突出的矛盾是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無法滿足人民需要的矛盾,這就決定了黨的中心任務是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要促進生產力發展就必須首先解放生產力,將生產力從不合時宜的、落后的、過時的、阻礙發展的體制中解放出來。而要大力解放生產力就要進行體制改革和各個方面的改革,鏟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代表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大力倡導和實踐改革,并由此形成了一個響亮的政治口號:“改革是一場革命。”“改革是一場革命”的政治口號的形成,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改革進程的熱情和勇氣,形成了一股由黨領導的、億萬民眾參與的改革潮流,促發了我國各個方面的體制變革,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了體制性障礙。

(九)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新的形勢、新的環境、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在這樣的情勢下,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必然要求“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從另一方面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主要領導全黨進行了各個方面的改革,特別是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但改革進行到一定階段必然面臨許多靠改革自身無法解決或不能徹底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在改革的視野之外尋求新的辦法和新的出路。由此,催生了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響亮的政治口號:“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⑦以這個政治口號為指導,掀起了全黨、全國、全社會、全體人民致力于創新的熱潮,呈現出全黨創新、全國創新、全民創新的創新局面,形成了創新型政黨、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社會和創新型人民。

(十)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政時期:(科學)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形成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政以來,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指引下,高舉“三個代表”的理論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業績。這些業績的取得,從一定意義上講,都是因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定一個信念、高呼一個政治口號: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因為:“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所追求的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發展,不是只強調GDP的片面發展,而是科學發展。所以,“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科學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科學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作為政治口號,符合全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我們黨以此為政治口號喚起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同致力于黨所領導的科學發展事業,并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科學發展的成果。

三、幾點啟示

(一)黨的政治口號是黨公開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和黨的綱領一樣,黨的政治口號也應該被看作是黨公開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是黨用以號召民眾、團結民眾、聚合民眾的政治號角。一個沒有自己鮮明的政治口號的政黨,在民眾中是沒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黨80多年來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與我們黨善于提出鼓舞斗志的政治口號是有很大關聯性的。

(二)黨的政治口號必須根據黨所面臨的形勢和擔負的任務適時提出。黨的政治口號最大的特點是它總是與黨在特定歷史時期所面臨的形勢和擔負的任務緊密相聯,它必須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提出,不符合形勢和任務需要的政治口號不但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

(三)黨的政治口號必須在正確、科學判斷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提出。黨的政治口號不僅要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提出,還必須是在正確、科學判斷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提出。對形勢和任務的判斷一旦出現錯誤,提出的政治口號就會錯上加錯,將形勢搞得更加混亂。如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由于對形勢過于樂觀,對形勢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結果制定了“鼓足上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路線和政治口號,由此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后果。

(四)黨的政治口號在語言的表述上必須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政治口號是用來號召民眾參與和支持黨的事業的政治號角,它面對的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而人民群眾的素質覺悟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政治口號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熟于心、導于行就必須在語言的表述上做到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縱觀上述所論的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或形成的十個政治口號,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在語言表述上都具有這樣的特性。

(五)黨的政治口號必須與民眾的利益要求切合,以利于民眾共鳴的產生。政治口號要為人民群眾所接受,不能光靠抽象的說教和講大道理,必須與民眾的利益要求相切合,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產生共鳴。抗日戰爭勝利后,人民群眾的愿望是和平,這就是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要求,所以我們黨適時提出了“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政治口號;“文革”結束后,人民群眾迫切希望恢復秩序、恢復理性,所以我們黨形成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政治口號,以此口號為指導,全力推進撥亂反正;新時期,人民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相協調的問題、各個方面的差距拉大的問題,順應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忠實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形成了“科學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政治口號,這就使我們黨領導的發展成為惠及十三億人民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引起十三億人民對黨領導的科學發展的共鳴和廣泛參與。

注釋:

①② 《斯大林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5、373頁。

③ 《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頁。

④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頁。

⑤⑥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91頁。

⑦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頁。

⑧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4頁。

(責任編輯 劉龍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9re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第三页| 成人中文在线|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日韩二区三区|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欧美成人A视频| 欧美天堂在线|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片|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午夜小视频在线| 青草精品视频| 亚洲大尺度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日本久久网站| 999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自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午夜| 经典三级久久| 久久人体视频|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 第一页亚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a在线观看免费|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午夜天堂视频|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