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能感動讀者的理論著述實在是鳳毛麟角,但《一代哲人楊獻珍》(蕭島泉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卻深深感動了我們。
第一,是作者的精神感動了我們。
我們與蕭島泉先生今年元月18日才初識,真是相見恨晚。那天晚上八點,我們到中共中央黨校向他請教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有關黨史問題。他熱情而慈祥的面容,誠懇執著和求真務實的態度,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意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事求是地說,像他這樣的人,我們所見不多。
蕭島泉先生,湖北鄖縣人,1929年生,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鄖縣解放后任中共鄖縣縣委辦公室主任、茶店區武工隊長,陜南日報編輯、新華社陜南分社隨軍記者。1952年奉調進疆,任南疆區黨委秘書、南疆軍區政委左齊將軍秘書、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處秘書。“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監禁三年四個多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奉調進京,1983年后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黨校顧問楊獻珍秘書。1992年后開始研究楊獻珍的生平事跡與思想,被聘為楊獻珍哲學思想研究所研究員、顧問。1997年10月26日突然中風,因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明顯的后遺癥,走路十分不便。其后,老伴去美國探親因病去世異國他鄉。蕭島泉先生既要同疾病作斗爭,又要承受亡妻之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克服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筆耕不綴,堅持寫完本書。你能不感動嗎?在一般人看來,身體和家庭境況都如此這般,又是離休干部,還圖個啥?但蕭島泉先生主動挑戰自我,不畏艱辛,為研究楊獻珍留下了信史。這的確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第二,是楊獻珍的理論勇氣感動了我們。
眾所周知,楊獻珍同志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他一貫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其“堅強的黨性,旺盛的斗志,超凡的毅力,罕見的理論勇氣,光輝的人格力量,培養、造就、影響了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和知識分子”。 蕭島泉先生以大量的一手資料,運用“春秋”筆法,尊重歷史事實,秉筆直書,不僅歷史地再現了楊獻珍由一個愛國主義者、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過程和其光輝的斗爭經歷,而且濃墨重彩地評介了楊獻珍在建國后的理論貢獻。
1. 提出“綜合經濟基礎論”,反對“單一經濟基礎論”。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黨全國人民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一個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但是,對于已經奪取了政權成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如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把握舊中國的經濟現實,并由此出發制定符合實際的大政方針,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楊獻珍懷著對黨、對人民的強烈責任感,經過潛心研究和思考,撰寫了《關于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問題》一文,提出了綜合經濟基礎的理論。他認為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由五種經濟成分組成,即國營經濟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合作社經濟的半社會主義所有制、私人資本主義所有制、個體農民所有制和國家資本主義所有制。楊獻珍的綜合經濟基礎理論的提出,立即遭到了單一經濟基礎論者的反對(單一經濟基礎論者主張過渡時期經濟基礎只能是唯一的社會主義經濟)。針對這種情況,楊獻珍苦心孤詣,宵衣旰食地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和黨的決議,在理論和實際中摸清了中國過渡時期的“底子”后,針鋒相對地就“單一經濟基礎論”者的錯誤觀點及其危害性逐一進行剖析和批判。他認為“不論是封建主義社會抑或是資本主義社會,迄今為止,我們從未發現也未見過一種清一色的純而又純的單一的一種生產關系、一種經濟形態”,我國過渡時期的“經濟形態”即基礎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他進一步指出:要把這個基礎從多種經濟成分改變成為單一的社會主義的經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的,更不能是某些理論家、改革家的主觀意志去隨意決定的。
可是,在當時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楊獻珍提出的“綜合經濟基礎論”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支持。從1954年開始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十多年,一直被極左路線當作批判、攻擊的目標。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中央領導集體總結了經驗教訓,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和經營體制共同存在,積極發展各種個體經濟的方針政策,改革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也有力地從正面證明了楊獻珍提出的“綜合經濟基礎論”的正確性??梢哉f,楊獻珍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關于“綜合經濟基礎論”的觀點不僅是一種解釋中國社會經濟基礎的新觀點,而且在理論上也違背了蘇聯教科書的觀點,這在當時是離經叛道的,但楊獻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是付出了巨大的勇氣的,突出顯示出他那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洞察事物的睿智卓識。
2. 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堅決反對唯心主義。在大躍進運動的初期,楊獻珍和黨內其他高級領導干部一樣,是積極響應和衷心擁護大躍進運動的。但是隨著大躍進運動的深入發展,楊獻珍不斷從新聞媒體的不實報道和各地提出的許多不切實際的口號中,逐步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先后到河北徐水、河南新鄉等地考察,耳聞目睹了各地在大躍進、人民公社以及大辦公共食堂、大煉鋼鐵、大辦水利、大放衛星、趕英超美等運動中唯心主義泛濫成災,無視客觀經濟規律的情況。為了捍衛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精神,為了維護黨、國家、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換來的勝利成果不受破壞,楊獻珍根據自己所到之處的實地考察得到的第一手材料以及各地在大躍進中向他匯報的各種問題,不惜承擔一切政治風險,毅然挺身而出,堅決反對唯心主義,嚴肅批判了在推進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過程中暴露的一系列問題,并撰寫了《關于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作用問題》一文。據知,這是國內最早、同時也是楊獻珍最早對大躍進運動進行批評的文章。
不幸的是,在當時唯心主義成災的大躍進歲月里,盡管楊獻珍講了許多別人想講不敢講或不能講的言論,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受到世人的擁護和稱譽,但是他的正確觀點,不僅得不到認同和支持,反而遭到無情打擊,被人攻擊污蔑為反對大躍進、反對三面紅旗、反對社會主義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和階級敵人。盡管受批斗降職,但楊獻珍并沒有因此而抑郁、沉淪,他把名利視為浮云糞土,堅決捍衛真理,體現出他作為一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罕見的理論勇氣以及畢生致力于社會現實實踐的超凡毅力。
3. 堅持“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的統一,反對把兩者割裂開來?!昂隙弧币娪谠揭灾堑摹稏|為均》一書中,楊獻珍借用中國化的這樣一種表述方式來表達中國古代思想家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的思想。他指出:“什么叫對立統一規律?中國有句古話叫‘合二而一’,在認識論里有‘一分為二’這句話,同上句話是一個意思。‘合二而一’是世界觀,‘一分為二’是方法論。辯證法不應當只講斗爭性,不講同一性,不應當只講‘一分為二’,不講‘合二而一’,辯證法只提‘一分為二’,不提‘合二而一’,是只要斗爭性,不要同一性,只講斗爭,不講團結,是閹割了辯證法的全面性”。他強調學習辯證法就是要學會把兩個對立的思想聯系在一起的本事,就要學會掌握對立統一規律來做工作,學會兩條腿走路,并列舉了毛主席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大量實例,用以說明毛澤東在實際工作中是如何尊重辯證法唯物論的。本來他的這些觀點是完全正確的,無可厚非的,但在康生看來,楊獻珍此時是在同毛主席唱對臺戲,并指示黨校要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楊獻珍展開批判?!拔幕蟾锩遍_始后,楊獻珍遭輪番審訊、批斗,并被定了12大“罪狀”,在北京白廟監獄被關押八年之后,又被流放三年。
八載鐵窗,三年流放,這對于一個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革命老人,是莫大屈辱和強大壓力,但是楊獻珍襟懷坦蕩,心地無私,他始終堅信唯物主義原理,捍衛自己的學術觀點,他的那種“寧做比干剛強諫死,不做箕子佯狂自全”的理論勇氣和無畏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第三,是楊獻珍的人格魅力感動了我們。
楊獻珍是一位在大革命時期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老革命家,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樹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正是有這種信念作支撐,在國民黨的殘暴統治之下,他勇敢地接受黨分派的地下工作任務,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艱苦斗爭。新中國成立之前,楊獻珍從事革命活動曾兩次入獄,在武昌第一模范監獄和北京草嵐子監獄共度過了七年零兩個月的鐵窗生活。在監獄中,他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冒著生命危險,想方設法與敵人進行巧妙周旋,組建了黨組織,翻譯了大量的馬列著作,挽救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豐富理論水平的革命同志。他對戰友,是關愛有加,曾經直接受到楊獻珍精心照料的原中共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經貿委副主任周仲英回憶說:“我的死而復生,完全是楊獻珍同志的功勞。是楊獻珍同志從始至終像慈母一般護理、照料了我,又是他把我從死神手中奪回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永遠銘記獻珍同志的恩澤,永遠學習獻珍同志的高尚品德和無私奉獻精神?!蓖瑫r,楊獻珍對出賣同志、茍且偷生的叛徒表示出莫大的鄙夷,并發誓永不叛變自己所從事的偉大革命事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鐵石忠肝,決不“反省”,毫不妥協,始終保持堅強的革命意志。
楊獻珍對待生活,對待世界,不懼強暴,不畏邪惡,敢于堅持真理,敢于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違背黨和人民利益的各種錯誤言行,他敢于振臂疾呼,秉公直言。也正因為如此,他數罹厄難,橫遭打擊迫害,總計6762個日日夜夜,幾乎占了他全部生命的五分之一。這是一組很不平凡的數字,一般人也是難以忍受的。但楊獻珍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抱怨終生,而是堅持為黨工作,忠誠不渝,無怨無悔,充分體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楊獻珍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實事求是地面對過錯,帶頭作自我批評,主動檢查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樹立了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1980年,中央黨校為楊獻珍召開了平反大會。在平反大會上,楊獻珍沒有訴說他自己長期以來蒙受的種種不白之冤,相反,卻用了很大篇幅主動地反省自己過去工作中所犯的“左”的錯誤,同時他也向在運動中受到錯誤處理的同志和家屬表示深切的歉意。這是多么地難能可貴!我們黨的許多高級干部,在連綿不斷的政治運動中,既挨過整也整過別人的人很多,但許多人只記得別人整他而不記得他整別人,好像就是自己的一貫正確。而楊獻珍長期受到迫害,備受折磨,歷盡艱辛,但在黨為他平反的大會上還作自我批評,主動檢查自己過去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他用“忠誠的愚蠢,愚蠢的忠誠”兩句言高旨遠、意蘊深長的話來進行自我批評,這是何等地光明磊落,真正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不圖名利、寬闊胸懷的偉大品格和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高風格、高姿態和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他的這種人格魅力,也將永遠鞭策我們前進。
(責任編輯 劉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