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酒榜”條說:亦作酒(片旁)。酒店的招牌、匾額,常請名家書寫,以廣招徠。唐皎然《張伯英草書歌》:“長安酒榜醉后書,此日騁君千里步。”宋王橋《野客叢書·周孔醒醉》:“仆嘗效程子山作酒(片旁),其問一聯云:一月二十有九日,笑人世之太狂;百年三萬六千場,容我生之長醉?!睂ⅰ熬瓢瘛贬尀椤熬频甑恼信?、匾額”,然而傳世酒榜大多為駢文,且有長達五百字者,顯然不是“招牌”或“匾額”。為了辨清這一問題,我們有必要簡要了解一下傳世酒榜的面貌。
最晚在唐代,已經出現了酒榜,如書證皎然詩《張伯英草書歌》就已經提到了酒榜。宋、元兩代都有少量酒榜傳世,如宋人吳泳的《鶴林集》中收有《太乙宮通真齋馬高士滔榜》、《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十五收有宋人程子山《請致道道正住持酒榜》與不知撰人的《請知觀酒榜》、元王惲《秋澗集》收有《張氏秋香館酒榜》。
酒榜與中古寺院中盛行的茶榜類似。寺院舉辦茶會、湯會之前,要以鄭重的儀式邀請與會主賓。派專人很恭敬地捧著稱為“茶榜”、“湯榜”的邀請函,前去邀請主客,然后再將榜狀貼在僧堂的外面,以知會所有僧人。關于茶榜的功用和性質,劉淑芬女士《唐、宋寺院中的茶與湯藥》一文已有論述,可供參考。《禪苑清規》卷二《請知事》一節載有茶榜格式多則,茲引一則如下:
堂頭和尚今晨齋退,就云堂點茶,特為新舊某知事,即表賀謝之儀,兼請首座、大眾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
這篇茶榜文辭樸實無華,僅簡單交待了茶會事由、主客,并請“首座”、“大眾”一同與會,最后還有落款。下文又稱,“茶榜貼堂外上間”。這樣的茶榜,其功用類似于今日的請柬和通知。傳世的茶榜大多文辭與禪理并茂,舉一例如下:
寶幾珍御,特興同體之大悲;白牯貍奴,更入遍行之三昧。要當語絕滲漏,不令機味始終。如百花醴味絕中邊,如三點伊勢分賓主。惟靈源洞明此旨,坐昭默獨提正宗。雅聞宜公禪師,久親此老法席。長眉尊者爭傳親見佛來,大耳沙彌自謂久辭祖矣。浮塵滅盡,化愛憎為平等之光;大用現前,投同異入寂滅之海。一言相契,千里同風。敢違十方蘭若之規,敬薦一會伊蒲之饌。
眾所欽佇,儼然肯臨。幸甚。這是宋代僧人覺范的《請逍遙宜老茶榜》,收入覺范和尚所著《石門文字撣》卷二十八。這段文字,先論茶,次頌所請主客宜老之功德,最后提出邀請。這是一個典型的茶榜結構模式。這一格式為大多數茶榜所遵循而稍有變通。
酒榜與茶榜類似,一般用于道士及與道士有交往的人士之間,也常用作邀請嘉賓會飲的“邀請函”。《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十五載有《請知觀酒榜》一篇:
飆冷借馭,初來物外之旌幢;邃館開延,盛集壺中之簪舄。振玄風于樹下,續墜緒于陽平。宜偕噀雨之流,共作乘虹之飲。恭惟住持先生,久諳正味,獨挹真醇?;煨炎碛趦赏?,齊圣賢于一致。巖逢石髓,恥為王烈之和;道遇瓊漿,懶事云英之役。芬馨既露,光影難藏。遂縻香火之緣,俯就官壇之職。幸仙人之居紫府,須從事之到青州。無忘伯雜之清,惟慮小槽之竭。星旗正耀,天幕方開。何勞膾正脯麟,自是餐芒飫水。藉今日稽之會,結他時茅杵之游。振領提綱,諒笑談而可畢;操卮挈楹,非倒戴以何辭。佇狗群情,同為至樂。
這篇酒榜,也是先論酒,次頌揚住持先生的賢德,最后發出邀請。文辭結構與《請逍遙宜老茶榜》類,其性質也應當是酒會的“邀請函”。
宋人魏齊賢、葉菜編輯的《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將酒榜、茶榜、湯榜、浴榜都歸在“釋疏”一類下;王惲《秋澗集》卷七十單立“榜”一體,僅收有《張氏秋香館酒榜》一文,次于“疏”之后。從古人文集的分類,也可以看出酒榜的功用,以及同宗教界的關系。
酒榜用于邀約酒友,又可張貼懸掛,而文辭典麗,氣象不俗,因而市井酒肆也有借用其形制,用來招徠酒客的。王惲《秋澗集》卷七十《張氏秋香館酒榜》便是一例:
伏以三尺紫簫,吹破金臺之月;一竿青旆,飄飖淇水之春。孝先張君,系出豪華,長居紈綺。壯狃五陵之裘馬,老尋中圣之家風。左顧東城,名香新館。雖借作育廉之地,已大搜破敵之兵。瀧春溜于連床,貯秋香于百甕。與同至樂,任價寬沽。罄翠罌銀勺之歡,是非何有?聽白雪陽春之曲,風月無邊。信不比于尋常,莫等閑而空過。任使高陽公子,從他宮錦仙人。爭貫金貂,紛摩劍佩。系馬鳳凰樓柱,掛纓日月窗扉。白骨蒼苔,古人安在?流光逝水,浮世堪驚。況百年渾是者能幾回,一月開口者不數日。忍辜妙理,也作獨醒。莫思身后無窮,且斗尊前見在。那愁紅雨春圍繡幕之風,來對黃花共落龍山之帽??靸A銀而注瓦,任枕曲以藉糟。只空工部之囊,扶上山翁之馬。前歸后擁,盡日而然。
這一段文字,先介紹張氏生平及其秋香館,繼而大事鋪陳飲酒之樂,乃是一篇典型的勸酒文。唐僧皎然《張伯英草書歌》提到的酒榜,大概也是這類的勸酒文。今日眾多飯店大堂所懸掛的介紹該店特色風味、描摹飲食樂趣的勸吃文,性質正與此類似。
綜上所述.酒榜或者是邀人參加酒會的邀請函,或者是市井酒肆所懸掛或張貼的用來招徠顧客的勸酒文,而不是《漢語大詞典》所說的“招牌”或“匾額”。“榜”有“告示”義,“酒榜”、“茶榜”也張貼或懸掛于公共場合,功用與性質都和告示有某些相似。《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望文生義,值得商榷。
“酒榜”應用于特定的場合,其意義不等于語素“酒”和“榜”的簡單相加,將它視為一個詞收入《漢語大詞典》,無疑是合適的。與“酒榜”結構與意義均類似的還有“茶榜”、“湯榜”、“浴榜”等詞?!稘h語大詞典》沒有收錄應用更為廣泛的“茶榜”,也沒有收錄“湯榜”、“浴榜”,有收詞體例不統一之弊。此四詞《辭源》、《唐五代語言詞典》、《宋語言詞典》、《元語言詞典》均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