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悔恨 我內疚 我痛心疾首
為什么偏偏你走的時候
我在南方滯留 竟然沒有能夠
與你作最后的告別 將一束圣潔的
馬蘭花 安放在你的床頭
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清晨
雪花在靜靜地飄落 你終于
沒有能夠 睜開明亮的雙眼
再看一看 你深深愛著的祖國
甚至 沒有來得及留下
臨終的遺言 就披著潔白的雪花
走完了人生的八十三個春秋
但是 你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卻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一位正直的科學家
一位敢講真話的科學家
一位追求真理 捍衛正義的科學家
就這樣雄赳赳 氣昂昂地
走向遠方 你把堅實的足跡
留給大地 留給藍天
留在青山綠水之間
留在人生的每一個路口
啊 鄒承魯先生 我還記得
29年前 你曾經給我講述過
科學家的責任 科學家的追求
你說 科學與祖國
如同魚兒和水 就像血脈骨肉
難解難分 生死同舟
科學沒有國界
科學家總有祖國
我們身上流淌著母親的熱血
無論你走到哪里
也走不出祖國母親的呼喚
作為兒女 時時刻刻
都要記住 要用自己的雙手
和智慧 報效人民的養育之恩
甩掉貧窮落后
讓祖國富饒強大
是科學家的職責
離開了這個 科學家
便失去了靈魂
最終 他將一無所有
是的 讀鄒承魯的人生華章
讀鄒承魯的科學成就
我終于明白了 為什么
你在新中國誕生不久
便謝絕劍橋的挽留
穿越英吉利海峽 義無返顧地
撲向祖國懷抱
天安門廣場 那飄揚的五星紅旗
多少次 翻卷起你的夢想
你下定決心 要為新中國的
科學振興 終生奮斗
于是 你把你的豪情壯志
投向生物化學的開拓
用青春的火炬 點亮
每一座攀登的山頭
在那間小屋 只能容納三人的小屋
你通宵達旦 精神抖擻
向著人工合成胰島素的迷宮沖擊
你和你的年輕伙伴 在世界上
第一次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
為胰島素的合成路線
和蛋白質的研究 開辟了
通向自由王國的坦途
有人說 這是世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
爆炸的一顆原子彈
有人說 諾貝爾那金光閃閃的獎章
應該 掛在中國人的胸口
你搖手作答 獲獎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 你的研究
對接近科學真理 和認識客觀世界
是否 確有創新
你一再告誡我們 追逐名利
那不是科學家的品格
在科學攀登的道路上 絕沒有
捷徑可走 因此你始終都站在
反對學術腐敗的浪尖風口
對科學研究上的弄虛作假
和種種丑惡現象 從來都是疾惡如仇
什么水能變油
什么核酸風波
什么耳朵認字
什么基因皇后
都被你批駁得體無完膚
一切冒充科學的偽裝
都讓你揭露得原形畢露
你大聲疾呼
科學道德精神的回歸
即使在病危時刻
念念不忘的 還是
讓一切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
成為中國科學發展的
砥柱中流
啊 鄒承魯先生
你的高風亮節
你的杰出成就
已經載入中國的科學史冊
你就像 一顆光彩奪目的巨星
永遠 永遠閃耀在
我們 辨別前進方向的路口
鄒承魯(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生物化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鄒承魯治學嚴謹,思想活躍,在幾項工作上都有建樹。研究生期間,他在國際上最早用蛋白水解酶部分水解方法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單獨署名的論文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這些開創性工作的論文在發表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仍不斷被人引用。1958年,鄒承魯參加發起人工合成胰島素工作,為胰島素的人工合成作出了重要貢獻。1965年,鄒承魯最早系統地提出了酶的可逆與不可逆抑制統一的動力學理論。此項工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鄒承魯還為我國生物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少已經是國內外知名的科學家,有的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一生直言不諱,被稱為“科學斗士”。
今年11月23日是鄒承魯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我刊謹以此詩表達對鄒承魯先生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