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濟慈一生正直,凡事先人后己,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見到不平事他就要出頭說話。
1957年夏天,嚴濟慈為浙江磐安縣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
磐安縣鄰近東陽,也屬丘陵地帶,土地較貧瘠。這一年春夏,磐安縣發生了嚴重饑荒,幾乎家家斷炊,人人挨餓。由于當時的形勢,上級未及時解決。人們餓得受不住了,公推出兩個農民陳茂豪、樓永清到北京去上訪。誰知到了北京,有關部門不了解陳、樓二人的底細,拒絕接見受理。
兩人完不成家鄉父老的囑托,急得要命,忽然想到,鄰縣東陽有個名人嚴濟慈,在北京工作。俗稱“東磐一家親”,嚴濟慈想必不忍心看同鄉挨餓,再說,東陽縣也一樣在鬧饑荒。兩人不了解嚴濟慈是否在糧食部門工作,能不能解決老百姓的饑荒,不管三七二十一,費了好大勁,找到東單后椅子胡同嚴宅。當時嚴濟慈沒在家,開會去了。家人見是浙江來的,便請他們第二天上午來。
第二天,陳茂豪、樓永清早早就來到嚴家,嚴濟慈已坐在西廂會客室等候他倆了。聽到兩人敘說磐安東陽兩縣缺糧挨餓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嚴濟慈很難受。但是他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既不管錢,也不管糧,更管不了地方上的糧食政策,可又不能眼睜睜看著人民挨餓,怎么辦呢?他想了又想,想起一個人,便說:“我是負責科技的,不管社會政策事務。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是義烏人,與我關系融洽。他和中央領導較熟悉,可以請他將情況告訴國務院。我陪你們去見他?!?/p>
義烏在東陽西面,磐安在東陽東面,三縣鼎立,都屬毗鄰。陳、樓二人開始聽嚴濟慈說管不了,又著急了。后來聽說可以帶他倆去找義烏人吳晗,心中稍安定些。
嚴濟慈馬上雇車,親自陪他倆到北京市政府,找到了吳晗。吳晗聽了兩個農民的哀訴,又嘗了他倆帶去的草根樹葉做成的“餅”。那“餅”又苦又粗又澀,過去連豬也不吃的,現在農民卻用來當飯吃。吳晗心情激動萬分,不停地在會客室里轉圈。這事當然應該管,怎么能讓老百姓挨餓呢?不過吳晗也在為難,自己的工作范圍是北京市,手再長也不能伸到浙江去。最后他用手在桌上使勁一拍:“我陪你們去見周總理!”
兩個鄉下人坐上副市長的小汽車,向中南海馳去,心里更惶恐了:“我倆去見周總理?!這可是從來沒有的事啊!”
周總理平易近人,他慈祥地請兩個農民坐下,又為他倆沏了茶,詳細地問了磐安縣的情況,還吃了他倆帶去的草根樹葉餅。最后,周總理說,情況他基本明白了,一時定不下來,尚要調查研究一下。你們從磐安來北京,非常不容易,先看看北京的名勝古跡。住到國務院招待所,那里膳宿免費。過4天,就是本星期五上午8點前,到天安門前“和平萬歲”標語牌下等著,有人會前來與你們聯系。
4天以后,兩人準時等在標語牌下,果然有一個干部來問:“你倆是陳茂豪、樓永清嗎?”驗明確是,就給了他們回去的火車票和零用錢,又給他們一只密封的大信封,囑咐他們親自交給浙江省人民政府。
兩人高興極了,先回到杭州,把周總理的信件交給浙江省人民政府。當時,浙江省糧食廳派了一位處長和他倆同車到了磐安。這位干部是去調查災情的。調查后不久,浙江省領導就批準了幾十萬斤返銷糧供應磐安。當時十幾萬人的生命得救了。
在那個大躍進的年代,各種喪失理智的謊言滿天飛的時候,這件事使人覺得簡直像包青天再世,不僅磐安人感激不盡,就是四鄰的縣里,人們也感動得不行。周總理的形象在人們心里更崇高了。大家心里也明白:如果沒有嚴濟慈,兩個鄉下人能進得去北京市人民政府嗎?能進得去中南海嗎?說來說去,還得感謝嚴濟慈,這位愛國愛民的東陽人,他不僅只關心同鄉,他對其他地區人民的疾苦也同樣關心。
事情已過去將近半個世紀,周總理、嚴濟慈、吳晗都已不在人世??墒菛|陽、義烏、磐安的人民依然記得這件事,依然傳頌這件事,依然記得人民的好總理、大科學家嚴濟慈和著名學者吳晗,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里。
(嚴濟慈,1906年~1996年,浙江東陽人,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協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