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棉花產業在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基礎上實現了迅速擴張,但其進一步發展又受到了傳統生產經營模式的約束。本文應用供應鏈管理,力圖突破新疆棉花供應鏈組織之間的非合作博弈狀態,以促進新疆棉花產業競爭力的提高。
關鍵詞:新疆棉花產業;供應鏈;合作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4-0085-02
Abstract: The Xinjiang cotton industry has realized the rapid expansion in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pattern, but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equally, has been restricted by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pattern. By applying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ries hard to break through the non-cooperation game condition among the enterprises of Xinjiang cotton supply chain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on of Xinjiang cotton industry.
Key words: Xinjiang cotton industry; the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近年來,新疆棉花產業迅速發展,棉花總產和單產均穩居全國第一,已成為新疆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新疆棉花產業在實現產量增長的同時,也表現出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與新競爭要求之間的沖突。在新的競爭環境下,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對抗,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較量,強調制造商與供應商建立互利的供應關系。供應鏈管理把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看成一個系統,它不是追求局部的最優化,而是整體的最優化。為了進一步提高新疆棉花產業的競爭力,需要應用供應鏈管理思想,重新審視新疆棉花產業。
1新疆棉花供應鏈組織的非合作博弈狀態
棉花供應鏈是由棉花制種、生產、加工、流通、紡織等環節緊密相連的功能網鏈。棉花供應鏈涉及第一、第二、第三次產業,每一次產業中又要經過眾多的生產環節,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中還有若干的工藝流程,這使得棉花供應鏈變得相對復雜。為了便于分析,本文只考慮棉花主體供應鏈,即棉花生產資料供應—棉花生產—棉花加工—棉紡織品加工—棉產品經營。
新疆棉花供應鏈組織的非合作博弈狀態主要表現為缺乏信任與合作。第一,新疆棉花供應鏈上的企業缺乏合作、信息不能共享最終導致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強勢企業利用產業鏈優勢地位和相對權力來控制和壓榨其他企業的利潤,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導致企業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雖然新疆棉花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但新疆棉紡織企業卻舉步維艱。2005年,全國紡織行業盈利422億元,而新疆紡織行業在連續4年虧損之后終于初步實現了扭虧為盈。令人吃驚的是,棉花成本占生產成本70%~80%的新疆棉紡企業購買棉花的價格普遍要比沿海地區企業高。這是由于采購量不大、缺乏替代品而只能選擇新疆棉花的新疆棉紡企業處于弱勢地位,從而被強勢的棉花加工企業所壓榨。第二,新疆棉花加工企業交易成本增加,棉花收購過程中惜購與惜售現象交替出現,價格波動幅度過大,棉花質量難以保證。在棉花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棉花經營企業紛紛抬價搶購新棉,使棉花的收購加工成本和風險同時增加,憑經驗定等級,與棉農協商收購,存在混等混級以及收購含水量超標籽棉的現象。在新疆棉花收購戰中,民營企業的參與使得市場更趨慌亂。在棉花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下,棉花收購企業競相壓價,棉農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第三,新疆棉花品種“多、亂、雜”,經審定的棉花品種多達59個,導致棉花品種純度下降,使同一地區混種、混收、混軋、混儲,給新疆棉花產量和質量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在這種條件下,供應鏈中的企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做出損害集體利益的行為而處于囚徒困境。
這實質是新疆棉花產業的供應鏈組織處于非合作博弈狀態。新疆棉花產業中的各組織為了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盡力壓榨上、下游企業利益,最終導致新疆棉花產業整體效益下降,即所謂個體理性導致集體的不理性。新疆棉花產業的納什均衡是囚徒困境,而不是供應鏈戰略合作關系。
2新疆棉花產業供應鏈非合作博弈狀態的主要因素
2.1新疆棉花產業集中低
新疆棉花市場上合理的企業數量與市場規模和企業的經濟規模有關。新疆棉花市場上可容納的企業數量是企業規模的函數。假設市場的有效需求為Qd,企業的經濟規模為Qs,那么,這個市場上的有效企業數量為Nd=Qd/Qs。因此,市場上有效企業的數量與需求規模成正比,與企業的經濟規模成反比。假設市場上的企業數量等于有效企業數量,則企業能力能夠被充分利用;如果Nd不是整數,企業的數量為整數加1,則企業能力略有剩余;如果企業的數量低于Nd,市場有效需求不能被充分滿足。
近年來,新疆和各地州出臺了鼓勵發展棉花深加工的產業政策,在強調拓寬棉花經營渠道的同時,降低了棉花收購企業的進入壁壘,使得涉棉企業數量迅速擴張。另一方面,隨著新疆棉花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Qs也隨之擴大,而Qd相對變化不大,則有效企業數量應減少。現實情況是新疆具備棉花收購資格的企業棉花加工能力達到6 200萬擔,超出新疆棉花總產量一倍以上,已嚴重過剩。眾多的新棉收購加工企業難以維系,不能穩定交易關系以及避免交易雙方的短期行為。造成這種過度分散的產業格局一方面是由于棉花的小規模家庭種植方式,但更為重要的是棉花加工業的進入壁壘低而造成的產業集中度偏低。
2.2新疆棉花供應鏈組織間信息不能共享
信息共享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新疆棉花產業合作博弈的實現還有賴于組織成員在采取行動之前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正如邁爾森的論述:博弈中的參與者能有效合作,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它們可以利用目前通信,把他們的期待協調到一個對某些或全部人都有較好福利性質的焦點均衡。在傳統的上下游企業的交易中,交易雙方存在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利的機會主義傾向,交易雙方都希望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新疆棉花產業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組織成員通過彼此有利的行為過程或策略組合達成有約束力的承諾提供了可能性。
共享信息可增加企業間信任與合作,是破解新疆棉花供應鏈囚徒困境的必要條件。然而,新疆棉花供應鏈組織不能實現信息共享,不能及時地掌握市場的需求信息和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情況。在新疆種植面積萬畝以上的棉花品種就多達35個。此外,新疆棉花品種更改速度過快,導致棉花品種純度下降,質量的一致性和符合性都較低。例如,軍棉一號在南疆棉區的田間純度僅有87%。這樣在同一地區種植品種過多,給新疆棉花質量和產量的提高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新疆棉花供應鏈中的企業信息不能共享,各自為戰,缺乏信任與合作導致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方法在實踐中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影響供應鏈協調運作。
3新疆棉花產業供應鏈管理的優化策略
在供應鏈管理中,產業組織應當轉向一種新的合作模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只有合作才有可能創造雙贏的局面,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為了使新疆棉花產業的供應鏈實現合作、協調運作需要解決產業集中低、企業間的不合作、不能信息共享。因此,解決供應鏈失調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1建立進入壁壘的棉花產業政策,提高產業集中度
重復博弈中的“無名氏定理”說明在企業間多次博弈過程中可能實現合作解。只要博弈次數足夠大并非一定無限次,就可以形成合作博弈。新疆棉花供應鏈組織只要都關心未來的收益,組織成員未來不合作的威脅就具有可信的威脅,足以影響組織成員采取合作的行動。在數量相對有限的企業之間更容易實現合作機制,實現共贏。因此,新疆棉花的產業政策需建立涉棉企業的進入壁壘,減少現有企業的數量,建立和保持棉花加工企業與棉農和棉紡織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減少短期行為。
當前,需要把棉花加工企業的數量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內,避免生產加工能力大大超過需求形成競爭過度。就目前新疆棉花產業而言,建立進入壁壘,減少棉花加工企業數量,增加新棉收購中價格戰的機會成本應是當務之急。第一,建立大型軋花企業,實行集中統一加工,這既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加工質量的保證,又可避免部分游資在新棉收購中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穩定市場。根據籽棉資源總量與軋花加工資源的合理配置,支持鼓勵現有加工企業的重組和兼并,目標是在一產地只建立一到兩家大型加工企業,大幅度減少現有棉花加工企業數量。第二,建立大型良種棉軋花廠,“關、停、并、購”小型的良種棉軋花廠,有助于改進棉花良種繁育、種子加工、種子質量標準和統一供種率。
3.2廣泛采用信息技術,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
新疆棉花產業合作博弈的實現還有賴于組織成員在采取行動之前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在傳統的上下游企業的交易中,交易雙方存在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利的機會主義傾向,交易雙方都希望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新疆棉花產業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組織成員通過彼此有利的行為過程或策略組合達成有約束力的承諾提供了可能性。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快速獲得整條供應鏈上各個節點的信息,實現信息共享。
在交易者存在有限理性和交易具有不確定性的條件下,交易雙方都期望建立完備的交易契約。要在交易契約中窮盡所有的偶發事件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可能,其代價也十分高昂。因此,新疆棉花產業的合作博弈不應該也不可能設計完備的契約來克服機會主義,而應通過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來實現。價格具有非常明顯的激勵作用,高價格能促進生產者的積極性,低價格會挫傷生產者的積極性,供應鏈中各個生產者間的利益分配主要體現在價格因素上。所以,新疆棉花產業建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是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
新疆棉花價格的形成可考慮建立棉花交易信息平臺,以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推薦性標準GB/T18769-2003《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為依據,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用注冊實名制等實現網上交易,并對實時行情進行發布。此交易平臺開展中遠期棉花現貨倉單網上集中競價交易活動,通過設置在各主要集散地的指定交貨倉庫,為交易商提供物流支持,降低交易成本與物流成本。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經營需要,在網上市場訂立中遠期合同,利用中遠期現貨倉單交易市場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提前鎖定成本,規避價格風險。
4小結
新疆棉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要走既競爭又合作的道路,避免競爭行為的短期化,實現合作博弈,就必須解決供應鏈失調問題。本文對導致供應鏈失調的兩個關鍵因素——產業集中度低和信息不能共享進行了初步探討,提出通過建立進入壁壘的棉花產業政策,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廣泛采用信息技術,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等必要措施,使新疆棉花產業擺脫囚徒困境。
參考文獻:
[1] 劉從九. 供應鏈管理在棉花產業鏈中的應用[J]. 中國棉花加工,2004(2):38-40.
[2] 羅杰·B·邁爾森(美). 博弈論:矛盾沖突分析[M]. 于寅,費劍平,譯.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296.
[3] 馬士華,林勇.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7,48.
[4] 夏大慰. 產業組織:競爭與規制[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