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軍軍事采購中對供應商管理的弊端,根據物流供應鏈理論提出了新的供應商管理方式,探索出基于供應鏈理論的供應商管理的實施步驟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供應鏈;軍事采購;供應商管理
中圖分類號:E25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4-0090-03
Abstract: The faults in the purchasing contractor management of our army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accordingly a new contractor management pattern is brought forward based on the logistics supply chain theory, then actualizing steps and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contractor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logistics supplying chain theory are explored.
Key words: suppl chain; military purchasing; contractor management
軍隊后勤保障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供”的問題,軍用物資保障是后勤工作中的根本任務,沒有完善的軍用物資作為保障,軍隊的各項任務就難以開展。軍事采購是將軍費物化為部隊作戰、生活、訓練所需各種軍用物資的過程,而對供應商的管理則是軍事采購工作的首要環節。只有加強供應商的管理,從源頭上把關,軍事采購工作才能更上一個臺階。自中央軍委[2001]16號文件頒發以來,我軍各物資采購機構按照軍委和總部的要求和部署,積極推行了物資采購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由于我軍現有的采購制度尚不健全,對供應商的管理還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因此將先進的供應商管理理念用于我軍軍事采購工作之中,以提高我軍軍事采購的效率,已經成為我軍物資采購改革的首要任務。基于供應鏈的軍事采購供應商管理研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提出的。
1傳統軍事采購供應商管理模式的弊端
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我軍采購行為是一種低層次的管理活動,其任務僅僅是執行和處理軍隊物資需求的訂單,采購管理工作的重心是與供應商之間的商業交易活動。部隊采購部門只把供應商視為“買賣關系”、“交易對手”,與其間的關系只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關系。在穩定的市場環境中,這種關系較為穩定有效,但它已經不能適應目前部隊用戶需求變化迅速、采購市場瞬息萬變的新環境,而且暴露出種種問題和缺陷。在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軍事采購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五點:
1.1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采供雙方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關系
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的采購行為是部隊采購部門與供應商之間以交易為基礎,以對抗性的談判為手段的情況下進行的,其出發點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有時甚至不惜損害對方的利益。軍隊采購部門的任務是及時、準確、足額地為部隊提供需要的物資,實現的是軍事效益;地方供應商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實現的是商業效益。由于存在這樣的差異,使得部隊采購部門與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多于合作,兩者是臨時性的買賣關系或者是短時性的合作關系,因而在采購過程中采購方和供應商之間經常出現各種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時間都消耗類似問題的解決上,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做長期性預測與計劃工作,極大影響了軍事采購的效率。
1.2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是典型的非信息對稱博弈過程
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部隊采購部門為了成功地選擇一個最佳供應商,為保密起見往往會保留私有信息,例如所采購物資的用途等。因為提供給供應商的信息越多,供應商的討價還價的能力也就越強,這樣對部隊采購方不利。同時供應商在與其他的供應商進行競爭的過程中也隱瞞一些關于自己的信息,如所提供產品的準確成本結構等等,以避免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這樣采供雙方都不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形成信息不對稱的采購博弈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買方市場,對供應商選擇面相當大,其中還不乏一些魚龍混雜的不法供應商,因此軍隊采購部門在收集、分析相關供應商信息的工作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復雜性和盲目性。另外,由于雙方缺乏及時的信息反饋,在軍隊需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部隊采購部門不能改變己有的訂貨合同,采供雙方對市場需求的響應不可能保持同步,缺乏對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
1.3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我軍采購部門很難控制所采購物資的質量
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要有效控制質量只能通過事后把關的辦法,因為采購一方很難參與到供應商的生產組織過程和有關質量控制活動中,相互的工作是不透明的。它會造成兩種后果:一是軍隊為了避免這種保障的不確定性而增加軍隊的安全庫存量;二是可能引起大量的經濟糾紛,導致雙方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處理這些不和諧的事情上面。另外,傳統的采購模式下供應商難以滿足軍隊用戶對所需物資軍事上的特殊需要。軍用物資必須適合軍隊作戰、訓練、執勤的特殊需要,在產品規格、產品壽命、產品外觀等方面有獨特的要求。我軍傳統采購模式的不足在于不能給予供應商有關軍用物資質量保證方面的技術支持和信息反饋,難以使軍隊需求信息很好地在供應商的業務活動中體現出來。再有,軍隊用戶對產品的售后服務的要求也非常高。軍隊要求供應商有從產品開發、設計、制造、銷售、物流、使用、維護直至報廢處理全過程的服務,由于和供應商的關系是對抗的、臨時的、不穩定的,使得以上的要求很難實現。
1.4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響應軍隊用戶需求能力遲鈍
我軍在物資采購過程中為了杜絕暗箱操作、灰色交易等現象,采取了“計劃、采購、資金”互相分離、互相制約、分工協作、相互監督的做法。按照采購項目申報、發布招標信息、招標文件編制和審議、開標、評標、定標、簽訂采購合同這樣的程序,部隊一次正常的招標采購至少需要一個月。而軍用物資需求往往具有嚴格的時限性,都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生產、發運和交接任務。例如,軍事應急采購一般都是部隊急需的物資,要求供應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送貨上門,并且能夠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如果遇到安全性事件或爆發戰爭,軍隊按戰時采購體制采購,有時要求在幾天內甚至幾小時內完成。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由于我軍采購的物資數量巨大、品種繁多,涉及的行業多、地區廣、品種繁、負責的軍隊用戶的區域大,加上我軍現有的采購機構、專業采購人員少,部隊采購部門運轉常常是杯水車薪。
1.5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軍事采購過程中的軍事保密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軍隊專用物資大多是部隊裝備,涉及大量軍事機密,保密程度比較高。目前采購機構所采購的物資60%以上都是直接用于保障軍事行動需要,其物資的品種、數量、時間、交貨地點等要素,很可能泄露軍隊執行任務的方向、部隊實力、保障方案、部隊駐地等軍事機密。傳統供應商管理模式下,由于選擇的供應商數目眾多,而且關系是臨時性的,我們不可能對每家供應商的信息“知根知底”,面對大量臨時性的、無法建立合作互信關系的供應商,很可能導致泄密等一系列嚴重危害軍事安全的問題。
2基于供應鏈的軍事采購供應商管理
2.1基于供應鏈的采購定義
供應鏈的現代管理思想認為,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幾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整條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它注重采購方和供應方之間關系,主張通過二者之間的協同合作和持續改進來增強整條供應鏈的競爭能力從而使處于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從中受益,因此采購活動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地位。根據美國供應協會對供應的最新闡述,把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定義為:企業為了追求和實現它的戰略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緊密與生產和庫存相連的識別、采辦、獲取與管理它所需的所有資源的活動。基于供應鏈的供應商管理的實質就是要求采購方和供應商建立一種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2基于供應鏈的軍事采購供應商管理的目的
2.2.1提高軍事采購的效率
由于部隊采購部門與供應商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種立足戰略、面向長期、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力求雙贏的合作關系保證了供需雙方能夠有合作的誠意和參與共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手續、談判過程,使得供需雙方不必為日常瑣事消耗太多時間與精力。
2.2.2保障軍事采購的物資質量
在顧客決定生產的今天,產品的質量是由物資需求部隊的要求決定的,軍隊參與供應商的產品設計和質量控制過程,共同制定有關產品質量標準等,使需求信息能很好地在供應商的業務活動中體現出來,同時滿足了采購物資的軍事特殊性要求。
2.2.3降低軍事采購的成本
通過合作伙伴關系,供需雙方都從降低交易成本中獲得好處: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不增加價值的活動;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對稱決策可能造成的損失;供應與需求雙方可以共享庫存數據,有效降低軍隊庫存。
2.2.4增強軍事采購的敏捷性
現代信息化戰爭的進程加快,戰爭時效性空前提升,為戰爭提供血液的軍事物資采購也必須隨之加以改進。在同步化供應鏈計劃的協調下,軍事采購工作中需求計劃、采購計劃、供應計劃能夠同時進行,提高了供應商應變能力,縮短了軍隊用戶響應時間,完成了供應鏈的同步化動作,實現了從“工廠”到“散兵坑”的無縫隙一體化保障。
2.2.5保證軍事采購的安全性
軍隊建立了一種新的、有不同層次的供應商網絡,并通過逐步減少供應商的數量,致力于與少數具有高度信譽的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樣,軍隊可以更好地掌握供應商的信息,減小對供應商的管理和監督的難度,以防止軍事秘密的泄露和軍事安全利益的損失。
2.3基于供應鏈的軍事采購供應商管理的實施步驟
2.3.1對軍事采購的物資分類管理
對于軍隊而言,每年為需求部隊采購的物資種類多達成千上萬,不可能也沒必要同每一種物資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伙關系。可以按照物資對軍隊的重要程度、物資獲得的難易程度和可靠程度、供應市場的大小、軍隊與供應商的相對優劣勢這四個因素對所采購的物資進行分類,再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同這些物資的供應商發展關系。
2.3.2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一般來說對于同一種物資,市場供應商有很多。確定了軍隊應該重點管理的關鍵性物資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在這些供應商中挑選合適的一家以發展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軍隊需要成立一個跨部門的聯合小組,組員以來自采購、用戶、技術及財務等與供應鏈合作關系密切的部門為主。小組應首先制定合作伙伴的評價標準,建立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合作伙伴關系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合作伙伴關系的一個主要工作是調查、收集有關供應商的生產運作、成本控制、技術開發等全方位的信息。軍隊采購部門可以根據軍隊需求物資的特點,通過在互聯網上搜索供應商的情況,或者通過供應商的自我推銷及其他渠道了解供應商產品特性,建立供應商數據庫信息。在收集合作伙伴關系信息的基礎上,再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術方法(如人工神經網絡技術)進行合作伙伴的評價。一旦初步選定合作伙伴后,應該與選定的供應商取得聯系,以確認他們是否愿意與軍隊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是否有獲得更高業績的愿望等。(選擇供應商的過程如圖所示)。

2.3.3培養和加強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良好的合作關系首先必須得到供應和采購雙方最高管理層的支持和協調,雙方需要了解相互的利益目標,并適當地對組織結構進行改造,解決軍地意識之間的障礙,盡量消除業務流程和結構上存在的障礙。
在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實質階段,雙方需要進行期望和需求分析,相互之間需要緊密合作,加強信息共享,相互進行技術和設計支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逐步建立起一個信息高度共享的軍事物資供應網絡平臺體系。部隊采購部門可以完全了解供應商的資質能力、技術水平、經營規模、生產進度、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各種基本信息,使得供應商的信息完全透明。同樣供應商能共享軍隊物資需求部門的信息,在確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通過安全保密的傳輸手段,軍隊將部隊用戶的需求信息經過必要的整合處理實時適量地提交給供應商,能夠基本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在訂貨過程中不斷進行信息反饋,修正訂貨計劃,使訂貨與需求保持同步,從而滿足部隊最終用戶的多樣化和快速變化的需求。
(2)軍事采購過程以訂單驅動的方式進行。部隊采購部門的采購訂單的產生是在軍隊用戶需求訂單的驅動下產生的,然后,采購訂單再驅動供應商。這種訂單驅動模式,使供應鏈系統得以準時響應軍隊用戶的需求,從而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庫存周轉率。同時雙方經常進行有關成本、作業計劃、質量控制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3)軍隊通過提供信息反饋和教育培訓支持,實現供應物資的質量改善和質量保證。質量管理的工作需要物資需求部隊提供相應質量要求的同時,還應及時把產品質量問題及時反饋給供應商,以便其及時改進。對個性化的產品的供應,物資需求部隊和物資采購部門要能為供應商提供技術培訓,使其能夠按照要求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
(4)軍隊采購部門和地方供應商之間建立高層領導經常性互訪制度。采購和供應雙方的高層領導應經常進行協調與溝通,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共同分享戰略協作帶來的好處,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
3結束語
將物流供應鏈理論運用于軍事采購供應商的管理工作中,對于我軍物資采購制度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它解決了過去軍事采購活動中效率不高、反應遲緩、容易泄密等弱點,并能緩解我軍物資采購部門采購任務重、工作強度高的困難,有效提高我軍后勤部隊的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 鞠頌東,徐杰. 采購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王耀球,施先亮.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 李波. 淺談新的軍隊采購制度對供應商的影響[J]. 軍隊采購與物流,2005(1):40-41.
[4] 龔衛鋒,孫敏. 集成化軍事供應鏈管理的幾個基本問題[J]. 軍隊采購與物流,2005(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