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對現階段我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界定,圍繞“可靠性”進行了會計信息生成的分析。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制度狀況,文章認為可靠的會計信息必須由企業內部的相關制度來保障。
關鍵詞:會計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1-0147-02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defines requir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at present period of China, then, focusing on the reliability feat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alyzes its producing process. By integrating the present accounting system situation of China, the author conceives that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e guaranteed by enterprises’internal systems.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nternal control
1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會計信息滿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總和。對于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不同的國家和使用者有著不同的理解,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將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定位在“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而“相關性和可靠性”則是美國財務報告準則委員會所確定的決策有用的首選質量特征。盡管排序不同,但多數國家都把“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作為會計信息的首選質量特征。根據我國學者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調查結果,普遍認可的觀點是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應當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四個方面。我國新發布的會計準則中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包括:“客觀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盡管我國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做出了界定,但從《會計法》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上,則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作為對企業約束的主要內容。因此,無論我國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決策有用觀”也好,還是“受托責任觀”也好,其前提約束條件是必須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也就是說會計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在會計信息質量的實現活動中,作者認為應該以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為首選標準、以會計信息生成過程和影響此過程的變量的規范為基本內容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
2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因素及環節
系統理論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會計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會計人員、資金和會計信息等部分結合而具有會計的管理與核算功能的有機整體,具有系統的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層次性、動態性和適應性等特征”(于玉林,1990)。會計活動表現為信息處理過程,會計本質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影響著會計信息的質量。
美國數學家申農(1949年)認為信息變化過程包括信源、編碼、信道、譯碼、信宿和噪音對信道干擾。對于會計信息變化,會計活動所包括的準則建設、披露制度和全方位的多元監督可以認為是會計信息的編碼、譯碼、傳遞效率和人為“噪音”等方面的內容。從企業經濟業務發生時原始憑證的取得到最終會計報告的形成,企業將受到各個主體從各個方面對其會計人員行為的影響。

為了實現會計目標、達到既定的會計信息質量,企業將按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進行會計信息的生產,同時企業將受到會計理論、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的影響。企業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些活動會受到現有法律制度(不包含會計準則)的影響。企業是擁有不同程度專用性資產的主體進行契約簽訂的結果。出于對各自資產風險的回避,企業的股東和債權人便會要求參與或間接參與企業的會計活動控制,政府作為稅收主體和企業潛在利益相關者也會參與或間接參與企業的會計活動控制。它們進行企業會計活動控制的手段要么是法律制度,要么是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進行影響。
綜上所述,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因素可以概括為企業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外部因素包括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具體技術標準,政府監管和社會審計等外部監督手段;內部因素包括企業的內控制度、企業會計核算的流程和制度等具體技術標準、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以及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和審計監督等手段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圖。
會計信息的生成受以上相關因素的影響,作為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實現便應該從以上各個方面進行改善。隨著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諸如會計準則、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已經得到逐步改善和加強,而且這些因素就企業來說是不可控的,不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管理的重點;企業會計信息生成的各環節不僅是企業可控的,而且是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成為企業提高其會計信息質量的重點,應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并滿足外部質量監督的要求。
3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實現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得益于有效的監督和良好內部控制。“可靠性”的缺乏來自會計準則和誘導會計活動參與者的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體系下,怎樣實現會計活動參與者行為的規范化不僅僅是企業外部的問題,企業必須從內部的治理著手以生成可靠的會計信息。
首先,規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環境保證。由于企業股東、債權人和相關利益主體對其投入企業的資產需要進行風險防范,因此會要求在董事會或相應的權利機構獲得一席之地。如果企業能夠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企業內部的會計活動受外部利益集團的干預或間接干預就會減少,會計業務生成的會計信息才可能可靠。
其次,優化的組織結構和有效的內部控制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制度保障。組織結構的優化可以減少經濟信息內部傳遞的障礙、提高傳遞的效率、進而提高會計信息生成的可靠性。內部控制主要通過企業經濟活動主體的相互牽制、進行行為約束以減少差錯的出現,減少會計活動的舞弊或非故意性差錯。
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公司治理結構影響著組織結構,兩者同時又影響著內部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內部控制是保證公司治理目標和內部結構優化目的實現的途徑。
再次,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人員保障。會計人員是會計活動的主體,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對客觀經濟活動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進行估計,判斷與推理的基礎上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和計量生成的,因此,不同素質的會計人員進行的估計、判斷與推理往往導致不同的結果。一些素質較差的會計人員,即使遵循了會計規范,但由于其認識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使計量出的會計數據脫離實際情況,使會計信息出現不實。此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低下,也會造成會計核算上不按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主動迎合單位領導的作假行為。尤其是隨著我國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會計人員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必然導致其在實際操作中力不從心,對會計的核算原則、方法認識不全,理解不透,從而導致會計信息質量可靠性降低。因此,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基本保障。
最后,良好的內部審計和會計信息質量保障制度是確保會計信息可靠性的運行機制保障。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環境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員保障等各個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要素的作用需要通過效的監督和全面、系統的保障機制來實現,因此,企業在注重單因素提高的同時,還要從企業全局出發建立一種信息質量保障和監督制度,以此及時發現企業會計信息生成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并通過改進,實現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穩步提高。
作者認為,我國的現階段的企業必須以內部會計控制建設為中心,堅持內部治理結構優化和組織結構優化,來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的目的。只有內部治理和組織結構合理化,才能形成科學的內部約束、激勵機制,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才會在內部會計控制的規范下生產出可靠的會計信息。這同時要求我國的政府應該加強與企業內部人員活動相關的法律規范建設,從法律上為企業內部人員的活動提供約束、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 劉峰,吳風,鐘瑞慶. 會計準則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嗎—來自中國股市的初步證據[J]. 會計研究,2004(5):8-19.
[2] 林鐘高,吳利娟. 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會計研究,2004(8):65-71.
[3] 程新生. 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互動關系研究[J]. 會計研究,2004(4):14-19.
[4] 夏東林. 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及特征[J]. 會計研究,2004(1):20-27.
[5] 葛家澍.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較與綜評[J]. 會計研究,2004(6):3-10.
[6]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C] // 會計準則研究文庫. 大連:大連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