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界定了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的原則,建立了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三階段過程模型,并對構建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作了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應急;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1-0109-04
Abstract: I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Virtual Emergency Supply Chain(VESC), on the basis of which puts forward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sets up three-phase process model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ritic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VESC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VESC; construction
颶風、洪水等大規模突發事件發生以后,必然需要大量的救災物資以解決或處理災民基本生活、衛生防疫及災后重建等問題。我國傳統的應急物資保障模式一般是在平時狀態下儲備大量救災物資,主要是帳篷、衣被、醫藥、車輛和糧食等,且分別由民政部、衛生部、交通和糧食部門負責。大規模突發事件發生以后,政府應急指揮部門根據應急需求對儲備的救災物資進行緊急調運,必要時安排物資的緊急生產和征用地方相關資源,保障應急工作順利展開。這種依靠大量物資儲備的“以防萬一”式的救災物資保障模式雖然為部分救災物資的及時供應提供了有效的資源保障,但也存在著救災物資的籌措、儲存、運輸和補給整個鏈條運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差,應急物資管理條塊分割,應急組織僵化、反應能力差及信息傳遞不暢等問題。
虛擬應急供應鏈關注應急物資從研發、生產、運輸到補給整個鏈條中各節點的協調運作,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平臺迅速將分散的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虛擬化的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以增強整個鏈條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效率;其以虛擬項目任務工作組為主要運作單元的組織形式,可根據環境和應急需求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環境適應性,同時扁平化的組織形式減少了信息傳遞障礙,降低了因信息扭曲帶來的風險。由此,在當今突發事件發生比較頻繁的社會,政府有必要建立起高效的虛擬應急供應鏈,完善應急管理思想,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概念
虛擬應急供應鏈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國內外未見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因此,有必要對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概念進行闡述,以明確其內涵。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參與的應急管理活動,因此,在對虛擬應急供應鏈進行闡述之前必須明確政府應急管理和虛擬供應鏈兩個概念。
政府應急管理是指政府為了應對突發事件而進行的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過程,主要任務是如何有效地預防和處置各種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由于應對突發事件需要政府采取與常態管理不同的緊急措施和程序,超出了常態管理的范疇,所以政府應急管理又是一種特殊的政府管理形態。
98年美國桑德蘭大學電子商務中心在其一個名為Supplypoint的研究項目中首先提出了“虛擬供應鏈”。本文采用我國學者但斌給虛擬供應鏈界定的概念,即虛擬供應鏈可被看作是合作伙伴給予專門的中立的信息服務中心提供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而組建的動態供應鏈,其結構呈網狀,更有利于供應鏈的優化,擁有專門的服務系統將給予客戶對供應鏈更多的控制,從而得到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結合政府應急管理和虛擬供應鏈的概念,本文將虛擬應急供應鏈概念界定為為保障由大規模突發事件引起的應急物資的生產與供給,由政府提供技術支持平臺,并以政府為指揮控制中心而組建的動態供應鏈聯盟。
2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原則
(1)平戰結合的原則
應急管理注重以預防為主,堅持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在平時狀態未雨綢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便在戰時狀態下從容應對。虛擬應急供應鏈作為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手段,也應當遵循平戰結合的原則。
(2)敏捷性原則
敏捷性是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一個重要原則,應急管理強調的是時間效益,時間要求比較緊迫,這就要求供應鏈擁有靈活的快速響應的能力,供應鏈的各個節點能夠根據環境和任務要求迅速地進行供應鏈內部和外部的流程重組和優化,保障應急物資的高效及時供應。
(3)動態性原則
緊急環境下不確定隨處可見,突發事件發展變化是不確定的,物資的需求是不確定的、信息是不確定的等。因此要遇見各種不確定因素對供應鏈運作的影響,并對其進行動態調整,以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威脅。
(4)協調性原則
供應鏈效率的高低不僅僅取決于供應鏈中各節點的運作效率,也取決于節點間關系和運作是否和諧。協調是系統發揮最佳效能的保證[1],是實現供應鏈系統整體性優勢的保障。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敏捷性要求、成員企業加入的非自愿性和性質的多元性特點對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協調性要求更加嚴格。

3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過程模型
我國將應急管理分為三個狀態,即平時狀態、警戒狀態和戰時狀態[2]。與之相應的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構建過程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平時階段、警戒階段和戰時階段。虛擬應急供應鏈在每個階段的構建流程有所不同,下面對每個階段的構建過程分別進行分析。
3.1平時狀態下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基礎工作
平時狀態是沒有發生突發事件而且沒有征兆要發生突發事件的階段,這一階段的虛擬應急供應鏈是在常態下運作,其構建的主要目的是為政府部門供應應急儲備物資。企業作為應急物資供應商只是在接受政府采購訂單后安排生產,對于政府部門采購的應急物資的需求計劃、采購計劃等不參與任何意見。
為了保障虛擬應急供應鏈在戰時狀態下能夠高效、游刃有余地運作,這一階段政府應做好相應的基礎性工作:
(1)建設虛擬應急供應鏈運作的信息網絡;
(2)企業的信息管理;
(3)企業的綜合評價;
(4)與科研部門合作進行虛擬應急供應鏈的理論和仿真設計的研究;
(5)建立虛擬應急供應鏈運作預案;
(6)政府在企業中進行應急工作宣傳,并與企業簽訂緊急狀態征用協議。
3.2警戒狀態下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過程模型
警戒狀態是預警系統預測到某種突發事件可能發生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要協調各個相關部門做好應急物資生產的供給準備工作。這一階段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過程如圖1所示。政府相關部門根據突發事件的預測和儲備資源的差距分析,決定虛擬應急供應鏈的規模和成員的選擇,若儲備物資可以滿足應急需求,則不必選擇企業進行應急物資緊急生產,只需做好應急物資的調配方案設計;若應急物資儲備滿足不了應急需求,則選擇成員企業,安排緊急生產,設計虛擬應急供應鏈運作模型并進行仿真優化,確定模型的適用性,若不適用則重新確定成員企業的選擇范圍,反復優化仿真,直至確定最佳方案。這一階段企業應參與到虛擬應急供應鏈的設計決策過程當中去,并根據政府分配的任務做好緊急生產和供應的各項準備工作,蓄勢待發,積極緊張地準備投入到應急戰斗中去。
3.3戰時狀態下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過程模型
戰時狀態是指對已發生突發事件的性質及嚴重程度等的判斷,確定實施方案,并根據這一方案進行應急處理,一直到事件的后處理過程。這一階段,是應急項目全面啟動的階段,虛擬應急供應鏈中的成員按照預案中和警戒階段制定的虛擬應急供應鏈運作方案有條不紊地展開。政府應急指揮中心是虛擬應急供應鏈的協調中心,虛擬應急供應鏈中成員企業以協調助理的形式參與到決策活動中去,主要負責供應鏈戰略和戰術層面的協調,而操作層面的協調主要由企業與企業自主協調來完成。

這一階段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過程如圖2所示。突發事件發生和發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突發事件發生以后需要對實際發生應急需求進行重新描述,并將實際需求與儲備資源重新進行差距分析,同時分析警戒階段形成的虛擬應急供應鏈運作方案的適用性,若情況相符,則采用警戒階段運作方案,若不符合,則重新設計。需要強調的是,在戰時階段,根據突發事件發展不確定性的特點,需要實時監測應急需求的變化,對應急需求進行動態的分析,并做出相應的預測,根據需求變化和成員企業和供應鏈整體運作效率的評價對虛擬應急供應鏈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不確定的環境變化。
3.4虛擬應急供應鏈整體構建流程
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全過程如圖3所示,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構建在遵循平戰結合的原則下,實現平時狀態、警戒狀態和戰時狀態這三種狀態的相互切換,實現虛擬應急供應鏈的循環運作和效率的不斷改進與提升。
4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過程中關鍵因素分析
4.1應急任務的定義
應急任務具有時間性、動態性和風險性特點。時間性是指應急物資需求具有時間的緊迫性,需要組織各方面的資源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應急物資的生產和供應,保障應急物資的及時供給。突發事件的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應急資源的需求不同,所定義的應急任務也會隨之變化,因此應急任務具有動態性,需根據不確定的環境動態定義應急任務,并對應急物資生產和供應迅速的作出調整;風險性是應急任務迅速高效完成的概率或是任務執行不力造成的損失大小。虛擬應急供應鏈是為了保障應急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而建立,正確的定義任務,對
任務進行時間性、動態性和風險性進行分析評價是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前提因素。
4.2環境及政府儲備資源評估
突發事件發生后,政府部門在對環境評估的基礎上預測應急資源的需求量,并將預測值與政府自有資源進行比較,如果自有資源短缺,滿足不了應急需求則選擇建立虛擬供應鏈,反之則不建。內部資源的評估是選擇成員企業的依據,只有其核心競爭力與政府現有能力互補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成員企業。因此,在建立虛擬應急供應鏈過程中需要對環境和政府自有資源進行評估分析。
4.3成員企業的選擇與評價
虛擬應急供應鏈實現了政府和企業的動態集成,它是以保障應急物資供給為目的由政府發起的,政府根據應急任務和自有資源狀況選擇成員企業。成員企業是擁有不同核心資源的一些敏捷型企業,它們能夠根據應急任務要求迅速進行自我調整,以企業所擁有的技術、人才和管理的最佳狀態參與虛擬應急供應鏈,因而,成員企業的選擇是建立虛擬應急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之一,直接關系到應急任務成敗。
4.4供應鏈的協調運作
虛擬應急供應鏈是政府和企業的集成,它執行虛擬應急供應鏈從制造商到最終應急物資消耗的生產和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涉及到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在各節點間的交換和流動。虛擬應急供應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圍繞政府應急指揮部門這一指揮控制中心通過對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計劃、協調與控制將各單元連成一個臨時性的供需網絡,它涉及到應急物資的采購、生產、庫存管理、運輸和服務等環節,強調關鍵業務流程的集成和供應鏈各成員之間的相互協調合作,對這些有效管理及各成員間的協調運作是虛擬應急供應鏈成功的關鍵。
4.5供應鏈運作效率評價
應急任務的完成后,虛擬應急供應鏈也隨之解體,政府相關部門對整個突發事件處理過程進行評估,并向上級提交評估報告,對虛擬應急供應鏈整體的運作效率的評價也是其評估的重點內容之一。虛擬應急供應鏈管理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績效評價指標并采用合理的績效評價方法來對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整體實施效果、運營過程及供應鏈中各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以幫助決策者掌握虛擬應急供應鏈運作的效果,判別其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
5總結
政府應急管理必須最終落實到資源的使用方面[3],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整合政府和企業的資源,完成應急物資從研發、生產、調運和補給整個鏈條的敏捷、協調運作是政府應急管理研究的重點之一,此研究在國內外尚屬空白,因此本文首先結合應急管理和虛擬供應鏈的概念提出了虛擬應急供應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原則,分別討論了在平時狀態、警戒狀態和戰時狀態下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的過程模型,最后對虛擬應急供應鏈構建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作了進一步探討。本文的研究內容為以后虛擬應急供應鏈的構建打下理論基礎,以期為政府部門提供參考。虛擬應急供應鏈的運作流程、組織結構設計以及成員企業的選擇問題是今后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 計雷,池宏,等.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但斌,張旭梅,黃河. 虛擬供應鏈體系結構和運作模式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0(5):46-48.
[4] 葉永玲,周亞慶. 虛擬企業合作伙伴的優化選擇研究[J]. 軟科學,2004(2):79-82.
[5] 劉一波. 政府應急資源規劃初探[J]. 大眾科技,2006(8):173-174.
[6] 葉永玲. 虛擬經營戰略[M]. 上海:三聯書店,2005.
[7] 陸金偉,達慶利. 一種選擇虛擬企業伙伴的框架[J]. 管理工程學報,2000,14(4):19-22.
[8] 何淵. 完善我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J]. 學習月刊,2006(1):47-48.
[9] 雷玲. 應急物流初探[J]. 統計與決策,2004(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