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知識出發,在探討供應鏈節點企業合作博弈的基礎上,結合服裝供應鏈組織模式以及運作流程,提出服裝企業所具有的核心優勢,闡明核心企業與各節點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供應鏈;服裝企業;合作博弈;合作伙伴關系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1-0131-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operational game among costume Partner-Enterprises at supply chain nodes.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 model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costume supply chain, not only doe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re advantages of the costume enterprises but also sets forth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partnership system between the core corperations and the node companie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costume enterprises; cooperational game;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簡稱SCM)是當前全球企業管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從國際范圍看,供應鏈管理是和工業化的普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供應鏈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快速、有效地滿足于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于供應鏈管理這一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可以說,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轉化為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隨著中國成功加入WTO,面臨新的競爭環境,就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而言,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他們參與市場競爭,并獲取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
1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Stevens認為,供應鏈是通過價值增值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用戶的整個過程,它始于供應的源點,終于消費的終點[1]。
通過分析供應鏈的定義,我們認為供應鏈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供應鏈的參與者包括原料供應商、加工生產商、銷售商、物流運輸商等;(2)供應鏈活動包括原材料的采購、加工制造生產、物流運輸、銷售給顧客等;(3)供應鏈的載體包括物流(原材料以及商品等的運輸配送)、資金流(采購、生產、銷售環節伴隨的資金轉移)、信息流(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控制);(4)供應鏈的拓撲結構包括鏈狀供應鏈、網狀供應鏈等。由此我們認為,供應鏈可以看成是包括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制造、物流運輸,最終到送達顧客手中的一系列增值活動構成的鏈狀或網狀結構,而提供這些活動的包括原料供應商、加工生產商、銷售商、物流運輸商等之間通過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對供應鏈進行控制。
而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方法,供應鏈管理就是對整個供應鏈中各參與組織、部門之間的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等,其目的在于通過優化提高所有相關的過程的速度和確定性,最大化所有相關過程的凈增加值,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和效益[2]。
供應鏈管理最早源自后勤學,自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經歷了三個階段:(1)20世紀80年代供應鏈管理萌芽階段,這個時期注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過程集成;(2)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供應鏈管理初步形成階段,這個時期實踐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信息不能完全共享成為最大障礙;(3)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至今,供應鏈管理開始強調合作伙伴關系[3]。
實質上,當今供應鏈上各企業(又稱為節點企業)之間建立的是一種動態的合作伙伴關系,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就是管理和協調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使供應鏈上的各節點企業能夠形成一個整體,各節點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發展其核心業務,并實現相互間的協作,從而與其他供應鏈競爭。所以說,供應鏈管理的關鍵也就是其節點企業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
2供應鏈下的企業合作
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我國有學者將供應鏈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定義為: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協議關系[4]。
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是否能夠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從本質上看,是節點企業之間的博弈問題。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博弈,是建立在各節點企業的個體理性的基礎上,以實現供應鏈的整體理性。這里的個體理性,指的是各節點企業首先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礎上,考慮整個供應鏈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合作博弈中要兼顧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
下面以最簡單的供應鏈兩節點企業合作博弈來說明。假設兩節點企業“甲”與“乙”各自選擇“單干”,可獲得的收益分別是V甲和V乙,而雙方選擇合作后的收益分別為X甲和X甲。如果能滿足X甲>V甲且X乙>V乙,則合作對雙方都有利,并且能夠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則雙方都會選擇合作。但如果一旦在利益分配上出現任何一方利益受損的情況,即X甲
(1)若雙方都不選擇合作,則雙方的收益都相對較少,對雙方都不利,并且在此過程中,雙方都失去了一次與對方合作的機會。有可能造成,雙方在以后都另選供應鏈上的合作者。
(2)若雙方中有一方選擇合作,另一方不合作,則選擇不合作方可獲取較高的短期收益,但同時損害了另一方的利益,會對自己的信譽有一定的影響,可能造成今后很難尋求到合作者,不利于自己在業界的長期發展。
(3)若雙方都選擇合作,不僅雙方都可獲取較高的收益,而且能夠增加雙方之間的信任感,有利于合作伙伴關系的穩定建立。
可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不僅對各成員有利,而且增加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益。
3服裝供應鏈組織模型
服裝供應鏈主要由服裝企業(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構建,其在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面料供應商、輔料供應商、服裝加工廠、分銷商以及一些業務外保的承擔企業(如物流企業等)。其組織模式及各節點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作用見圖1。
在供應鏈中,服裝企業是供應鏈的核心。由圖1可以看出,在整個服裝訂單從設計到面輔料采購、成衣加工生產、質量檢測,直到最后銷售的總體流程中,服裝企業實質上是將一些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其主要的外包業務包括面輔料制作、成衣加工、物流業務、市場銷售業務等。通過非核心業務的外包,服裝企業能夠達到降低成本費用、規避經營風險、彌補企業自身能力缺陷、快速響應市場以及培育核心競爭能力等目標。
在服裝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面輔料供應商供應的原料、服裝加工廠對服裝訂單商品的做工將直接關系到服裝的最終質量。由于服裝這類商品具有顯著的流行性和季節性,并且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服裝新款式對面輔料質量、做工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期越來越長,而流行期卻越來越短。所以,服裝企業在將面輔料的制作以及服裝加工業務外包時,選擇好的面輔料供應商和服裝加工廠至關重要。同時,服裝企業應當實現與面輔料供應商和服裝加工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供應商管理,建立供應商信息庫和評價體系,實現根據不同面輔料供應商的特點進行針對性采購,以及充分合理的安排各種品種和款式服裝的生產,在充分利用自身企業資源的同時,使各供應商的資源也能夠得到最大幅度的應用。通過加強與面輔料供應商以及服裝加工企業之間的合作,將能夠直接降低供應鏈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生產周期等。
分銷商是連接服裝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的紐帶,是在供應鏈的末端實現產品向客戶流動的經濟實體。優秀的分銷商能夠通過對市場的分析,向服裝企業提供準確的供求信息,同時能夠提供存貨、促銷和風險承擔等服務,加速產品(物流)、信息(信息流)和資金(資金流)在整個服裝供應鏈上的流動。所以,服裝企業在服裝供應鏈的末端有必要選擇好的分銷商,通過與分銷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有助于服裝企業降低交易費用,回避交易風險,提高整體供應鏈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運作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等。同時也能夠根據分銷商提供的市場信息制定相應的產品戰略。
物流企業是服裝行業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供應環節和銷售環節。其主要的機能體現為供應物流和銷售物流。供應物流是為了保證服裝供應鏈中服裝加工企業的生產節奏,在服裝企業的統籌組織下,由物流企業將面輔料不斷組織供應的活動。銷售物流是為了保證服裝供應鏈的經營效益,伴隨著分銷商的銷售活動,將服裝成衣配送給各分銷商的活動。服裝企業在供應鏈的組建中選擇好的物流企業,并加強與其的協作,能夠有效的構建供應鏈的供應網絡,并就各供應選擇合適的供應方式,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也能夠降低整個供應鏈的庫存,實現供應鏈成本的整體降低。
基于上述服裝供應鏈整體模型以及業務流程的描述,可見,服裝企業在整個業務流程中一方面要實現與其他節點企業的合作,另一方面又要對各環節都要進行監控,所以說,服裝企業關于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選擇以及與其之間合作關系的建立則關系到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成敗。
4核心企業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
在服裝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上,合作伙伴關系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成敗。核心企業應當運用自己在各方面的核心優勢,穩定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合作,加強對各節點企業之間合作關系的管理。具體如圖2所示:
服裝企業作為服裝供應鏈上盟主地位的企業,應當具有一種能夠吸引其他企業加盟的力量,能夠使其他企業認為加入這個供應鏈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服裝企業在供應鏈中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通過其企業規模的影響力,對整個市場產生影響,并從自身的規模優勢的角度出發,使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意識到加入供應鏈的協作有利于整體效益的提升,從而影響到其他優秀的企業加入到供應鏈中并建立有效的協作關系。
現代市場的激勵競爭導致產品壽命周期越來越短,對于服裝這類具有顯著流行性的產品尤為如此。因此,服裝供應鏈為適應這種競爭要求,就得經常推陳出新,利用新產品給供應鏈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在服裝供應鏈中,服裝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設計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將直接關系到整個服裝供應鏈的命運,所以說,服裝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對供應鏈上相關的合作企業也是一種吸引力。如果服裝企業的新產品開發設計能力強,就能夠不斷地引導用戶產生新的消費熱點,整個服裝供應鏈也能夠不斷延續的在市場上發展,這樣也更加有利于使供應鏈上的其他合作企業鑒定預期穩定合作的信心,便于供應鏈上的各企業形成一種穩定的合作關系。
服裝品牌也是影響服裝供應鏈下企業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服裝品牌不僅可以成為市場調配資源的手段,而且還可以促使資源流動節約、高效。服裝企業應當運用自己的品牌優勢一方面有效控制服裝供應鏈的長度,對供應鏈上的合作企業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合理控制服裝供應鏈的寬度,選擇適量的優秀企業進行供應鏈合作。同時,在物資流動環節上,服裝企業的品牌優勢可以保證服裝質量,減少服裝的退貨量,增強服裝銷售的安全感。在資金周轉方面,服裝企業的品牌優勢能夠獲取較高的利潤率,并有利于在供應鏈上建立完善的資金周轉體系。只要服裝企業合理運用這一核心優勢,將有助于整個服裝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管理。
服裝企業在供應鏈上是否能夠與其他企業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除了上述的經濟因素之外,還與服裝企業自身的商業信譽有很大關系。服裝供應鏈上的企業相互之間有著頻繁的業務往來和賬務結算關系,處于服裝供應鏈核心地位的服裝企業能否按時與供應商、分銷商以及物流企業結算有關款項,對其他企業參與供應鏈合作的影響是很大的。以服裝供應鏈中的供應商為例,如其不能及時獲得回款,可能直接導致供應鏈的面輔料生產不能如期進行,而且這種影響最終會成為連鎖反應,導致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下降。所以,服裝企業應當自覺地履行合同,使整個服裝供應鏈的各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密切。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人們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服裝供應鏈中服裝企業要實現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就需要與上下游的合作企業之間達到認知程度的一致,在合作雙贏的思想基礎上,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服裝企業是服裝供應鏈的核心,在服裝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構建過程中,應以自己的企業文化去同化合作伙伴,并且進行一定的滲透融合,最終達到和諧同步,共同形成供應鏈管理模式的企業文化平臺。從而為供應鏈的發展規定基本方向,提供行動指南,有利于供應鏈合作關系的穩定。
服裝企業對服裝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瞬息萬變的動態環境下,通過信息技術掌握確切的需求,使供應鏈上的供應活動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保持需求與供應的平衡。這就需要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必須以快速正確的信息流為主導,以可靠高效的物流為保證,結合先進理論和尖端技術來整合整個服裝供應鏈,使服裝商品可以按照準確的數量生產,并在準確的時間配送到準確的地點,避免“牛鞭效應”的產生,最大限度地使消費者滿意。這就需要服裝企業建立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以其更好地進行供應鏈上的合作。
5結束語
21世紀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較量。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那種傳統的對立關系已經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障礙,同時也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所以,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管理是當今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合作伙伴關系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成敗。
本文從服裝供應鏈出發,在對服裝供應鏈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描述的基礎上,分析了各節點企業在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服裝企業與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進行合作的意義,指出了服裝供應鏈下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重要性,并總結了服裝企業具備的核心優勢,基于這些核心優勢,對服裝企業進行服裝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對于服裝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志祥,馬士華,陳榮秋,等. 供應鏈管理與基于活動的成本控制策略[J]. 工業工程與管理,1999(5):32-36.
[2] 趙先德,謝金星. 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幾個基本概念[J]. 南開管理評論,1999,12(1):62-66.
[3] 趙美瑜. 供應鏈戰略管理及其評價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0(7):1-10.
[4] 馬士華,等.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5] 張欽. 供應鏈中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EOQ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2002,10(3):15-18.
[6] 張維迎.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 上海:上海人民三聯出版社,19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