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文件匯編
【摘要】《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匯集》(續編)印行于1944年,共輯印陜甘寧邊區政府制定和頒發的文件及政策條例等52篇,全面反映了陜甘寧邊區政府在抗戰后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司法及軍隊建設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及具體措施,內容豐富翔實。書中鈐印的幾方藏書章則從一個側面記錄了黨的地方組織機構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匯集》(續編)(以下簡稱《匯集》續編)在筆者手中已有20年了。近日經專業人士閱看后,認為是一件較為重要的革命文物,從版本到內容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故在此作一介紹。
《匯集》(續編)系1944年5月由陜甘寧邊區政府辦公廳編印,小32開本(17.5×12.5厘米),用毛草紙印制。封面文字用紅色油墨印刷,橫排,書名“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匯集續編”分三行排列,位于封面中上部,下部為“陜甘寧邊區政府辦公廳編”及“一九四四年五月”,分兩行排列。文字皆為繁體。在封面文字的上、下分別印有三條紅色裝飾線,書脊亦印有紅色的“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匯集”和“續編”字樣(圖一)。整個封面設計既富于變化,又莊重嚴謹,從中可以看出,在當時戰爭年代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封面設計者亦未草率為之,而是力求通過自己的設計來傳達邊區政府的“紅色”性質及其理想與追求。

《匯集》(續編)共計273個頁碼,另有封面、封底及扉頁。扉頁豎排“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匯集續編”及“陜甘寧邊區政府辦公廳編印”,分兩行排列(圖二)。內文均為豎排黑色繁體字,共輯印陜甘寧邊區政策條例52篇,分為“總綱”(5篇)、“政制”(10篇)、“民政”(17篇)、“建設”(10篇)、“財政”(4篇)、“教育”(1篇)、“保安”(3篇)、“司法”(2篇)8個部分,起止時間為“民國三十二年三月(1943年3月)”至“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1944年4月18日)”。該書全面反映了陜甘寧邊區政府在抗戰后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司法、軍隊建設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及具體措施,內容豐富翔實。
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于1937年9月6日,首府為延安,轄陜、甘、寧三省的26個縣,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00萬,邊區政府主席為林伯渠。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黨中央的領導下,陜甘寧邊區在政權建設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進步人士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并實行精兵簡政和一系列民主改革政策;在經濟建設上,組織開展大生產運動,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努力發展工業、商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等;在文化建設上,大力發展中小學校,推廣掃盲學校、夜校識字班等。這些情況在《匯集》(續編)中都有具體的記載和生動的反映。例如“民國三十二年三月邊區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陜甘寧邊區簡政實施綱要》中指出:“簡政,是精兵簡政政策在政權工作方面的貫徹,是為要使政權工作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與反官僚主義的目的。”這段話不僅闡釋了陜甘寧邊區政府推行簡政政策的目的與意義,同時也為我們黨此后幾十年政府組織的設立和政權建設奠定了基本著眼點,至今“精簡、統一、效能、節約與反官僚主義”仍是我們黨和政府機關工作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又如在《邊區政府一年工作總結——民國三十三年一月六日林主席在邊區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中,總結了邊區1943年的生產發展情況,糧食“總產量一百八十四萬石。原計劃增產細糧八萬石,實際達到十六萬石以上。……除過總消費量一百六十二萬石,可余糧二十二萬石”。“植棉……可收凈花一百七十萬至二百萬斤,已足供邊區需要的一半以上”。“鹽業……原計劃四十萬馱,實產六十萬馱”。“政府自給工業……各廠皆超過了預定計劃,生產率提高百分之百乃至百分之四百”,“成本……比前年減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這些對我們了解當時邊區的生產水平、生產能力和經濟形勢都是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在同一篇報告中,林伯渠主席明確了邊區教育工作的方針:“為抗日戰爭與邊區人民服務,干部教育第一,國民教育第二。”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抗戰的政治中心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其自身抗戰與建設需要大批的骨干力量,同時還擔負著向黨領導的軍隊和全國各抗日根據地輸送干部的任務。為此,中共中央在陜甘寧邊區開辦了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馬列學院、中央黨校等。無疑,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干部教育作為邊區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在高度重視干部教育的同時,邊區政府也十分注意加強“國民教育”。1944年4月18日,在《陜甘寧邊區政府指示信》中,林伯渠、李鼎銘(時任邊區政府副主席)等就邊區試行民辦小學工作提出了要求:“把大多數的甚至全部的小學交給地方群眾自己辦,政府則在物質上給予補助,在方針上加以指導。在這個方針之下,將來應做到每個村都有一個民辦的村學,在村學的協助下來辦冬學、夜學、識字組,以達消滅全邊區文盲之目的。”正是由于邊區政府對于提高民眾文化水平的高度重視,并采取了相應的切實有效的措施,所以當年陜甘寧邊區“國民教育”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至今仍活躍在舞臺上的小歌舞劇《兄妹開荒》就是當時群眾掃盲活動深入人心情景的真實寫照。
《匯集》(續編)輯錄的文件內容十分廣泛,既有綱領性文件,如《陜甘寧邊區簡政實施綱要》,也有具體的法規政策,如《陜甘寧邊區土地租佃條例草案》、《陜甘寧邊區農業統一累進稅試行條例》,還有對某一項工作的具體安排,如《陜甘寧邊區政府為推廣種植洋芋的指示》、《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度各機關部隊學校一般的生活及財政供給和節約標準》。為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現將其目錄移錄如下:
總綱
陜甘寧邊區簡政實施綱要(民國三十二年三月邊區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邊區政府一年工作總結(民國三十三年一月六日林主席在邊區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
邊區政府簡政總結(民國三十三年一月七日李鼎銘副主席在邊區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
陜甘寧邊區政紀總則草案(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頒布)
陜甘寧邊區政務人員公約(民國三十二年五月八日公布)
政制
修正陜甘寧邊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條例(民國三十二年二月公布)
修正陜甘寧邊區政府組織暫行條例草案(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頒布)
修正陜甘寧邊區各縣區公署組織條例(民國三十二年二月公布)
修正陜甘寧邊區鄉(市)政府組織暫行條例草案(民國三十二年十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分庭組織條例草案(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縣司法處組織條例草案(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各級政府干部管理暫行通則(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各級政府干部任免暫行條例(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各級政府干部獎懲暫行條例(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務人員交代條例(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民政
陜甘寧邊區地權條例草案(民國三十三年一月邊區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陜甘寧邊區土地租佃條例草案(民國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土地登記試行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土地典當糾紛處理原則及舊債糾紛處理原則(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十四日)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擁護軍隊的決定(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五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擁軍工作指示信(民國三十三年一月九日)
(附)陜甘寧邊區擁軍公約
陜甘寧邊區調整軍政民關系維護革命秩序暫行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五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動員潛逃及逾假不歸戰士歸隊暫行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五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為三十一年底前潛逃及逾假不歸戰士準免予歸隊俾回家參加生產之命令(民國三十二年二月)
修正陜甘寧邊區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條例(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五日公布)
(附)優待抗日工作人員家屬暫行辦法
修正陜甘寧邊區婚姻暫行條例(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一月九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禁止吸食鴉片煙的指示信(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十一日)
陜甘寧邊區政府、八路軍留守司令部關于編余人員送分區安置處理原則規定的訓令(民國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陜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八路軍留守政治部關于執行《編余人員送分區安置處理訓令》之補充辦法(民國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陜甘寧邊區通訊站工人獎懲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通訊站工人待遇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公布)
建設
陜甘寧邊區政府為調查歷年來農業生產中的勞動英雄予以獎勵之命令(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九日)
陜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關于選舉勞動英雄和模范生產工作者及其代表的指示信(民國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生產工作者大會及其代表的選舉辦法(民國三十二年十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農業貸款章程(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優待移民難民墾荒條例(民國三十二年三月一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為鞏固移民并準備大量移民條件之命令(民國三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運輸合作社獎懲辦法(民國三十二年八月十四日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利用公鹽發展運輸合作的指示信(民國三十二年十月二日)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邊府系統生產檢查的決定(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為推廣種植洋芋的指示(民國三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財政
陜甘寧邊區農業統一累進稅試行條例(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農業統一累進稅試行細則(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三十二年度救國公糧公草征收條例(民國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公布)
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度各機關部隊學校一般的生活及財政供給和節約標準
(附)民國三十三年機關部隊人員的糧食及公用牲口之馬草馬料供給標準
教育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提倡研究范例及試行民辦小學的指示信(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保安
陜甘寧邊區政府為公布防奸公約的指示(民國三十三年一月十七日)
(附)陜甘寧邊區人民防奸公約
陜甘寧邊區軍用電話線保護辦法(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陜甘寧邊區自衛武器登記給照暫行條例(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司法
陜甘寧邊區民刑事件調解條例(民國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頒布)
陜甘寧邊區政府為傳達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改善司法工作的總結并指示執行的具體任務(民國三十三年二月十八日)
《匯集》(續編)除了在內容上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外,書上押印的幾方藏書章也頗為珍貴。
1、“中共中央圖書館藏書”章,鈐蓋在封面和扉頁上。印面五角形,印跡紫色,文字分三行自左至右橫排,“中共中央”4字在上,“圖書館”3字居中,“藏書”2字在下,均為楷書體,“藏書”二字明顯大于其它字(圖三,1)。

2、“中共冀南區黨委宣傳部”章,鈐蓋在封面上。印面菱形,印跡為藍色墨水,文字分為兩行,從右至左橫排,“中共冀南區黨委”在上,“宣傳部”居中,均為楷體,下方為一五角星,左右各有一黨徽(圖三,2)。
3、“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資料室”章,印跡紅色,鈐蓋在封面上,橢圓形。文字分三行自右至左橫排,“中共河北省委”居上,楷書體;“宣傳部”居下,隸書體;“資料室”居中,行書體。左右各有一五角星(圖三,3)。
4、“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資料室”章,紅色長方形,鈐蓋在封面上,文字分兩行從左至右排列,均為宋體(圖三,4)。據了解,河北省委宣傳部資料室在上世紀80年代仍在使用此章。
筆者認為,這四枚印章的珍貴在于它們記錄了我們黨的一段歷史,也記錄了本書的一段不平凡經歷。1944年5月它誕生于陜北,成為中共中央的藏書。此后很快便離開陜北,來到冀南,成為冀南區黨委的藏書。據史料記載,中共冀南區黨委成立于1938年8月,1944年改稱冀南區工委。是什么原因使這本書離開了陜北,又是什么人將它帶到冀南,其中應有引人入勝的故事。1949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成立,此時察哈爾省(1952年12月撤銷)和熱河省(1955年7月撤銷)的建置仍在,而文字從右至左排列的“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資料室”印章的時間顯然要早于另一枚,據此分析,此章應為1955年7月以前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資料室所使用的印章,另一枚“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資料室”印章則是察、熱兩省撤銷,河北省轄區擴大后省委宣傳部的藏書章。可以說,后三枚印章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了從冀南區黨委到河北省委的組織機構演進歷程。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