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狀缺損是牙齒的唇頰面牙頸部硬組織在多種因素的長期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缺損,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齲性牙體硬組織疾病,患病率高達5.3%。它不僅是一種口腔疾病,還嚴重影響了牙齒的美觀性。因而正確選擇修復方法對楔狀缺損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要求修復時對牙髓組織的刺激性小,而且要求美觀,尤其是對于前牙。本組從2003~2006年采用玻璃離子修復術、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術以及夾層技術三種不同的方法對楔狀缺損進行修復,并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研究,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中.深度楔狀缺損(未穿髓),且患牙無其他部位的齲壞,無牙髓及牙周疾病的門診患者54例(男23例,女31例),年齡30~56歲,平均43歲。共324顆患牙,其中中切牙21顆,側切牙32顆,尖牙56顆,前磨牙184顆,第一磨牙3l顆。將患牙隨機分為玻璃離子體組、光固化樹脂組、夾層技術組,每組各108顆。
1.2材料:玻璃離子組采用上海青浦齒科材料廠生產的玻璃離子水門汀;光固化組采用賀利氏古莎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光固化復合樹脂;夾層技術組的底層采用玻璃離子、外層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生產廠家同前)。光固化設備為德國產EPSP ELIPARII型光固化機。
1.3方法
1.3.1玻璃離子水門汀修復:用金鋼砂車針慢速打磨楔狀缺損各個面,使其呈現粗糙,沖洗后消毒、隔濕、吹干窩洞,然后用玻璃離子水門汀充填,修整外形,最后涂凡士林,24h后磨光。
1.3.2光固化樹脂修復:選用細小的倒錐鉆在楔狀缺損近、遠中面制備倒凹,消毒、隔濕、吹干窩洞,酸蝕釉質90s,沖洗、吹干,涂粘結劑,光照20s,光固化樹脂充填,光照40s,固化后打磨、拋光。
1.3、3夾層技術修復:用小倒錐鉆制備倒凹后,將玻璃離子作為基底充填于楔狀缺損底部牙本質處完全硬固后,對牙釉質及玻璃離子表面酸蝕90s,沖洗、干燥,涂光固化粘結劑,光照20s后樹脂充填,光照40s,固化后打磨、拋光。

1.4療效評定標準:①成功:充填體完好,無磨損、脫落和色澤改變,無牙髓激發癥狀及繼發齲。②失敗:充填體松動、脫落、磨損或色澤改變,有激發癥狀或繼發齲。
2 結果
所有患牙修復后經1年的觀察,不同修復組療效結果見表1。
3組成功率經X2檢驗,夾層技術組與另兩組比較其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l
3討論
玻璃離子水門汀是靠其中的羧基與牙齒的鈣離子結合形成離子鍵,因而具有化學粘結性,聚合收縮小,熱膨脹系數與牙齒相似,邊緣密合性好等特點。可緩慢持久地釋放氟,具有防齲的作用,且對牙髓無刺激,但其硬度低,抗磨性及色澤協調性差。光固化復合樹脂在抗磨強度、色澤及拋光性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尤其是新型的氟釋放型復合樹脂,逐步增強了其防齲的能力。但其在固化時均存在一定的聚合體積收縮,收縮率為1、7%~3、7%,這種收縮可導致樹脂與牙體之間形成邊緣裂縫,產生不密合和修復體的松動脫落。此外,復合樹脂殘留單體的溶出和聚合產熱對牙髓的刺激性也較大。其對牙髓較強的刺激性及對牙本質較弱的粘結力也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同時,由于釉質面積較小以及樹脂聚合收縮而形成微漏,因而臨床觀察脫落率較高。
充填材料與牙齒問的密合度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復合樹脂固化時產生聚合收縮,使材料與牙齒充填界面的完整性受到影響。玻璃離子的熱膨脹系數接近于牙體硬組織且玻璃離子能與牙齒形成化學鍵結合,產生強有力的粘性和良好的邊緣密封性。玻璃離子蝕酸后,其表面與釉質酸蝕面相似,復合樹脂固化后可與其形成微機械嵌合。同時,玻璃離子夾層墊底后,玻璃離子與牙本質的粘結力可抵消復合樹脂聚合收縮所產生的張力,減少了復合樹脂聚合收縮對洞底密合度的影響。所以,聯合應用玻璃離子和復合樹脂夾層技術修復楔形缺損,可使牙體、玻璃離子、復合樹脂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明顯改善了修復體與牙齒間的密封性。采用夾層技術修復楔狀缺損,是利用玻璃離子水門汀與光固化樹脂的性能優點,達到互補的作用。利用玻璃離子與牙體硬組織有化學粘結性,對牙髓組織刺激小,且釋放氟,具有防齲作用等優點,將其作為底層材料,起到墊底作用。利用光固化樹脂機械性和美觀性較好,可與酸蝕后的玻璃離子體微孔表層及牙釉質牢固結合等優點,將其作為表層材料,既美觀又耐磨,兩種材料聯合應用,揚長避短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臨床實踐提示夾層技術的修復效果優于單獨采用玻璃離子水門汀或光固化復合樹脂的效果,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編輯/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