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1 病例介紹

某男,21歲。出生后即見右耳發育不全,外耳道閉鎖,此后發現同側伴有聽力障礙。2005年10月患者就診我科,以小耳畸形綜合征(Ⅱ度)子收住并行耳后皮膚擴張器置入術。2006年2月再次入院,行擴張器取出、肋軟骨移植全耳再造術,術后耳部外形良好。出院時發現耳輪緣中部皮膚略發紅,局部張力較大,但并未引起重視。同年6月,患者因耳廓皮膚破潰就診,查體發現耳輪緣中段可見大小約1.3cm×0.7cm創面,局部皮膚破潰,有少許粘稠分泌物,形成耳輪的軟骨外露并與主支架脫離,向外彈起,而固定該軟骨與主支架的線結仍完整,外露的軟骨干燥呈灰黃色,已壞死(圖1)。立即予以清創,去除部分壞死軟骨,將該軟骨與主支架重新縫合固定,以殘耳下端為蒂,形成皮管,覆蓋創面(圖2),1月后斷蒂,創面愈合良好。
2 討論
軟骨外露在早期的全耳再造術后較為常見,一般是由于包裹在其前面的皮辦壞死或后面的皮片部分壞死所致,最常見于耳輪緣處,其主要原因是局部血運差、張力過大及術后包扎壓迫過緊造成,而近年來皮膚擴張后全耳再造無需植皮,使這一并發癥明顯減少。本例造成軟骨外露的原因是由于固定的線結在主支架側縫合的軟骨較窄,形成耳輪的軟骨向外彈起的力量造成線結切割作用,使后者與主支架脫離。在耳再造成形術后我們已發現耳輪中部皮膚略發紅,卻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最終致軟骨外露,如早期局部切開后,將軟骨重新縫合固定,則可避免該并發癥的發生。
針對該病例,所獲得的經驗及教訓如下:①軟骨外露并發癥重在密切觀察、積極預防,如發現因線結脫落或軟骨雕刻不平整造成局部張力過大,應及時處理:②擴張后的皮膚有明顯的回縮傾向,一旦形成破潰,創面會迅速擴大,且因外露軟骨無骨膜易壞死,周圍皮膚無松動性,修復較為困難,植皮及局部皮辦均無法應用;③擴張后的皮膚較薄,固定支架的鋼絲、縫線也易于外露,因此在拼接軟骨支架時,鋼絲或縫線應埋藏于隱蔽處:④既往軟骨外露多用顳淺動脈筋膜組織辦加植皮或耳后皮管方法修復,本例巧妙的利用殘耳形成皮管予以修復,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手術方法。
編輯/張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