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摘要]目的:探討復合樹脂在拋光過程中的粗糙度和光澤度的變化規律,為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方法:測定7種復合樹脂經過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2500#和3000#碳化硅水砂紙拋光后拋光面的粗糙度和光澤度值。結果:隨著由粗到細逐級拋光,7種樹脂粗糙度值穩步下降。光澤度值在1200#以前變化甚微。但在1500#開始明顯上升。結論:復合樹脂拋光過程中有相似的變化規律,但不同的樹脂又有其拋光特性:在高目數拋光時,微小的粗糙度變化會引起光澤度的劇烈變化:Z350nm樹脂達到較好的臨床拋光效果
[關鍵詞]復合樹脂:粗糙度;光澤度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7)01—0099-02
復合樹脂材料由有機樹脂基質和經過表面處理的無機填料及引發體系組成,因其具有卓越的物理及化學特性,所以廣泛的應用于口腔醫學的眾多領域。目前,伴隨著無機填料的不斷改進,一些新型樹脂在理化性能方面均有明顯提高,復合樹脂拋光性差,則表面粗糙,易染色和滯留菌斑及污垢,影響修復體的使用效果,因此樹脂拋光性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關注。目前評價拋光效果主要依據粗糙度和光澤度兩項實驗室指標。粗糙度是衡量物體表面平滑程度的量化指標。光澤度是表示物體表面光澤大小的數字化指標,以吸收入射光的百分比表示。無機填料的顆粒大小也對預測其拋光性有重要的作用。本實驗對7種光固化復合樹脂試件在拋光過程中表面粗糙度與光澤度的測定,尋找其變化規律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材料和方法
1.1實驗材料:本實驗采用的7種光固化復合樹脂見表1。
1.2試件制備:將各樹脂材料填壓入套筒形鋼制模具中,按廠家推薦的光固化時間進行操作。測定粗糙度的試件為直徑10mm,厚3mm的圓柱形,測定光澤度的試件為直徑20mm,厚2mm的圓柱形,每組均制作3個試件。
1.3拋光程序:在注水條件下,將試件的拋光面按以下所示砂紙粒度由粗到細依次手工拋光(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2500#和3000#)。每級目砂紙拋光30s,消除前一張砂紙的紋理。經每級拋光后,即刻對試件超聲波清洗,吹干,進行粗糙度和光澤度的測定。所有操作均由一人完成。
1.4粗糙度和光澤度的測定對各級目數砂紙拋光后的拋光面中心區分別進行粗糙度和光澤度的測定,每個試件變換角度測定3次,取均值進行統計。表面粗糙度的測定對每個試件經各級目數砂紙拋光后的拋光面中心區分別進行粗糙度測試。TR240便攜式表面粗糙度儀(時代集團公司)測定表面粗糙度Ra值。取樣長度為0.8mm,測定長度為4.0mm,測試方向垂直于試件的打磨方向。光澤度的測定應用光澤度儀NOVO-GLOSSTM(天津),入射、反射角度均為45°,標準黑板為55.3%,測定試件的光澤度值。
2 結果
對7種復合樹脂材料經各級目砂紙拋光后所測粗糙度值和光澤度值變化趨勢如圖1~2。

從圖1~2中我們可以看出:①400~1200#的拋光范圍內7種復合樹脂粗糙度呈下降趨勢,光澤度變化甚微。②拋光至1500#時,伴隨著粗糙度值的小幅度下降,Z350、Paflique樹脂光澤度則明顯回升,Durafi11樹脂光澤度也呈明顯上升趨勢。⑧拋光至3000#時,幾種樹脂都達到了粗糙度最低,光澤度最高的狀態。Z350、Paflique、Beautiful、DurafillL 4種樹脂光澤度達到較高水平。④Denfil、Charisma樹脂在拋光過程中光澤度變化不明顯。⑤Z350樹脂在拋光過程中呈粗糙度持續下降趨勢,而且下降幅度也最明顯。
3 討論
以往大多數學者討論的焦點多是拋光技術和拋光工具對修復體表面滑澤度的影響。討論樹脂本身的拋光性能對拋光效果影響的尚不多見。已有研究表明填料的平均值是亞微粒型時才具有高度的拋光性。很多學者認為復合樹脂與成型片壓接面的固化程度低、易著色、宜去除,樹脂經粗拋光后雖然去除了低固化層,但粗糙度卻明顯增加,光澤度降低。因此,樹脂修復體必須經過精細拋光,才可達到臨床要求。通過本實驗可以看到:隨著由粗到細逐級拋光,7種樹脂粗糙度值均呈現下降趨勢。Z350下降的趨勢最明顯,這可能與材料中無機填料的顆粒大小及磨耗機理不同有關。Z350的納米顆粒以納米集團(納米顆粒與基質混合經特殊處理制作而成)的方式存在,避免了與周圍樹脂交叉粘連,填料分布均勻廣泛,在磨耗方面,納米樹脂磨耗時,樹脂基質首先丟失,樹脂表面的納米顆粒首先從樹脂基質中脫落,混合微填料樹脂磨損時,樹脂基質首先磨損,然后引起暴露的填料顆粒從充填材料表面脫落,最終填料顆粒從充填材料表面脫落形成彈坑樣改變。這可能也是1500#時Z350Pa、flique樹脂光澤度值明顯回升的原因。光澤度值在1200#前變化不明顯,早穩步上升趨勢,但在1500#時開始明顯上升。在高目數砂紙拋光時粗糙度值的微小變化既可引起光澤度值的明顯改變,這表明粗糙度與光澤度雖成反相關系,但不是簡單的線性對應關系。光澤度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可以幫助臨床醫師預測口內修復體的拋光效果。本研究中1200#和1500#之間的粗糙度值無顯著降低(P<0.05)。本研究也表明拋光必須達到一定的精細程度,才能使粗糙度和光澤度明顯恢復。
樹脂修復體表面滑澤度降低,不僅影響美觀,更易吸附微小粒子,導致菌斑堆積。因此在工作中應該重視樹脂修復體的拋光,在不易拋光的部位要合理選擇應用拋光性較高的樹脂材料。
編輯/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