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協整理論,結合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現狀,對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了他們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并建立了誤差修正模型,最后提出了相關的建議#65377;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出口競爭力;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關系
本文分析FDI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對于制定科學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引資策略和發展戰略,增強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65377;
一#65380; 相關理論與研究文獻回顧
1. 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與FDI#65377;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主要是指一國高新技術產品在設計研發#65380;生產#65380;貿易#65380;使用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在國際市場上與同類商品競爭中表現出來的開拓能力,滿足消費者需求能力#65380;贏利能力#65377;近十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FDI起了重要作用#65377;究其原因,可以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從產業內部來說,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技術水平較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而FDI尤其是跨國公司FDI中最核心的壟斷優勢和競爭優勢就是技術優勢,因此,通過FDI在我國的技術溢出和示范效應,可以有效地避開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促進了我國高新技術水平的進步;另外FDI提高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水平與效率#65380;人力資本水平,這都有利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高#65377;第二,從產業外部來說,一方面,FDI促進了我國制造業#65380;服務業等與高新技術產業密切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比較高效的支撐服務體系;另一方面,FDI尤其是跨國公司的世界生產和營銷體系,有力于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65377;
2. 目前單獨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對象,研究FDI對這一特定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的文獻還不是很多,且偏重于理論研究#65377;但考察FDI對東道國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國內外學者從理論和實證角度進行了不少的研究#65377;
鄧寧(1958)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對在英國技術水平較高的制造業領域投資的美國公司的作用的研究表明,FDI提高了東道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65377;日本學者小島清(20世紀70年代末)認為,FDI對東道國的外貿存在創造和補充效應,能更好地推動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增加了該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65377;格拉漢姆和克魯格曼(1993)也提出了外國投資對于東道國出口有顯著的帶動作用#65377;Brenton Mauro(1998)#65380;Mohammed.Ishaq(1999)#65380;Ganor Hunya(2002)等學者均做了類似研究,研究結果通常都認為FDI最終提升了東道國產業的出口競爭力#65377;國內學者對此也進行了很多理論和實證研究#65377;唐曉寧#65380;葛順奇研究跨國公司FDI對出口競爭力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得出無論是初級產品#65380;服務產品還是工業制成品,跨過公司FDI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競爭力方面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尤其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更為明顯,出口競爭力逐年加強#65377;從理論上論證了FDI對促進發展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65377;江小涓(2002)通過FDI與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進行了實證分析,證明了FDI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增加了我國產品出口份額,優化了產品出口結構#65377;楊丹輝(2004)從出口規模擴大#65380;出口結構升級的角度對FDI對我國出口競爭力的作用作了實證分析,并指出外資的進入導致內資企業出口競爭力的弱化#65377;蔡茂森#65380;顧敏芬(2005)通過研究FDI對我國貿易增長的作用,得出FDI存在與我國出口貿易發展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因素和增長源泉#65377;
雖然國內外學者較FDI對一國產業出口競爭力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多,并得出了相關結論,但在具體到高新技術產業時,FDI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品出口競爭力具體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則實證研究較少#65377;因此,本文運用現代計量經濟學中的協整理論,就FDI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分析#65377;
二#65380; FDI與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協整理論是一種新的建模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量經濟模型建模理論的重大發展#65377;它首先分析時間序列的非平穩性,然后找出非平穩變量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并建立誤差修正模型#65377;
1. 變量與數據的選取#65377;評價出口競爭力的方法指標有很多,本文使用修正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TC)代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水平#65377;貿易競爭力指數TC=(Xi-Mi)/(Xi+Mi),其中,Xi代表i產品的出口額,Mi代表i產品的進口額,貿易競爭力的取值范圍是-1≤TC≤1,如果TC小于0,即出口小于進口,反映對i產品該國是一個凈進口國,i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弱;反之,則說明i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強#65377;由于貿易競爭力指數有可能是負數,為方便后面對數計算,本文采用修正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TC,即TTC=1+TC,修正后的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取值范圍是0≤TTC≤1#65377;計算貿易競爭力指數所需的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額是以美元為單位的每年進出口值表示#65377;外商直接投資額直接以每年流量計算,并以美元為單位#65377;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樣本數據取自1991年~2005年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65380;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網(http://www.stats.gov.cn/)#6538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http://kjs.mofcom.gov.cn/bn/bn.html),整理綜合所得#65377;為了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保證序列的平穩性,對FDI和修正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TC兩個變量取對數,這樣取對數后的變量對原方程的解釋程度不會產生影響#65377;變量的對數形式分別分:LNTTC#65380;LNFDI#65377;(具體統計數據及計算結果略)
表1給出了LNTTC和LNFDI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65377;通過表1也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強#65377;但并不表示它們之間一定具有因果關系,因此,下面用協整#65380;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65377;
表1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表
注:本表統計結果由EViews5.1軟件算得,下同#65377;
2. 平穩性檢驗#65377;傳統的計量經濟學理論以序列的平穩為前提,而事實上,在實際問題的分析中,所涉及的變量往往是非平穩的#65377;如果一個時間序列的均值或自協方差函數隨時間而改變,則這個序列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單位根檢驗是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具有穩定關系的一個必要過程#65377;幾乎所有的表示絕對量指標的宏觀經濟變量(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具有時間趨勢,因此有必要先作單位根檢驗,然后再決定是否要進行協整檢驗#65377;這里我們基于Dickey and Fuller(1979#65380;1981)對單位根的研究,運用ADF檢驗法對兩變量以及它們的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2所示#65377;
表2各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注:(1)檢驗形式中,c為常數項,t為趨勢項,k為滯后期階數;(2)*表示顯著水平為10%的臨界值,**表示顯著水平為5%的臨界值,***表示顯著水平為1%的臨界值,下同;(3)滯后期k的選擇標準是以AIC和SC值最小為準則#65377;
由表2可見,變量LNTTC#65380;LNFDI的水平序列都是一階單整I(1),不能使用傳統的經濟計量學理論來建立模型#65377;因此,我們可以使用現代計量經濟學中的協整理論來研究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與外商直接投資之間的動態關系#65377;
3. 協整檢驗#65377;協整檢驗是揭示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的方法#65377;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但他們的某種線形組合卻表示出平穩性,則這些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穩定性,即存在協整關系#65377;本文采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分析#65377;由于變量LNTTC#65380;LNFDI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可用OLS法進行回歸,消除自相關性的影響后,得到協整回歸方程如下:
由上式看出,模型的擬合優度很高,且不存在序列相關和異方差#65377;若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則模型估計式的殘差序列應該具有平穩性#65377;計算OLS估計的殘差為:
△E=LNTTCt+6.629 198-2.418 024LNFDIt+0.0755 52AR(2)
對殘差序列△E做單位根檢驗,ADF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65377;
表3殘差序列△E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由表3可知,△E的ADF檢驗值-3.275 946小于1%顯著水平的臨界值-2.771 926,因此△E為平穩序列#65377;這表明LNTTC#65380;LNFDI二者之間存在協整關系,而且是唯一的#65377;協整關系所對應的二者的長期均衡關系式為上面(1)式所示#65377;(1)式方程所表示的變量LNTTC#65380;LNFDI在長期具有明確的現實經濟意義#65377;它說明,在長期中,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將提高大約2.4個單位,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對于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作用顯著#65377;
4. 誤差修正模型#65377;根據格蘭杰定理,具有協整關系的變量之間一定有誤差修正模型的表達式存在,反映短期調節行為#65377;所以我們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表達式如下:
模型(2)的實際值和擬合值得擬合效果較好,殘差項基本上在1個正負標準差范圍之內,模型擬合效果圖如圖1所示#65377;
誤差修正模型(2)式中的誤差修正項Et-1的回歸系數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誤差修正系數為負,符合反向修正機制#65377;模型(2)反映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受外商直接投資影響的短期波動規律,即二者短期動態關系是,外商直接投資短期內每變動1個單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將同向變動1.48個單位#65377;這個數值比長期協整方程中的系數值要小,說明外商直接投資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長期影響更為顯著#65377;△Et-1的系數為0.991 772,說明長期均衡趨勢誤差校正項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提高的調整幅度約為99.2%,具有較強的調節作用#65377;
圖1誤差修正模型的擬合效果圖
5.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65377;協整檢驗結果告訴我們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由于經濟意義表明幾乎沒有聯系的序列卻可能計算出較大的相關系數,因此這種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驗證#65377;在協整的基礎上,對FDI和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下表4所示#65377;在5%顯著性水平上,當滯后期為2期時,LNFDI和LNTTC互為因果#65377;即:滯后期為2時,FDI的流入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提高的Granger原因,同時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高也是FDI流入的Granger原因,兩者互為因果關系,互相影響#65377;
三#65380; 結論及建議
通過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在長期中,FDI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FDI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十分顯著;在短期中,FDI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得影響不如長期顯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證明了FDI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之間并非簡單單項關系,而是互相影響促進的因果關系#65377;
雖然FDI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但仍沒有達到期望水平,存在很多不足#65377;主要表現在:首先,從國際分工層次上,目前我國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中仍以增值率較低的加工貿易為主;其次,從貿易主體角度,高新技術產品國內市場和對外貿易大部分被三資企業尤其是外商獨資企業主導,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競爭力不強,出口依賴較重;最后,從技術擴散角度,外商的技術保密性仍然很強,對國內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的溢出還有待提高#65377;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
1. 創造良好的國內競爭環境#65377;技術外溢和國內競爭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國內市場競爭環境越激烈,外資才越有可能引入并轉移先進技術#65377;很多實踐經驗也表明,市場競爭程度的提高是促進外商直接投資轉移先進技術的有效手段#65377;因此,政府加大力度營造良好競爭環境,并加大對基礎設施#65380;關聯產業等輔助環境的改善#65377;
2. 加強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溢出效應#65377;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充分發揮其技術外溢效應促進我國技術水平的提高#65377;因此,要加強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勵跨國公司與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教學機構建立聯合研發機構;二是加強本地配套企業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跨國公司的技術力量提高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三是鼓勵跨國公司研發機構與本地科研機構在基礎技術#65380;技術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四要完善技術交易市場,便于研發成果的擴散#65377;
3. 在技術引進的基礎上注重吸收消化創新#65377;貿易大國不等于貿易強國,出口規模和數量的擴大也不代表出口競爭力的提高#65377;因此,在未來注重大量吸引技術含量高的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消化與吸收,通過與外資的學習與競爭,促進我國高新技術自身的創新與進步,這樣才能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最終的提高,而不僅僅是增加出口規模#65377;
4. 重點扶植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65377;國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壯大,才是未來我國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的主要源泉,也是解決過分依賴三資企業出口的有效途徑#65377;因此,政府加大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植,引導和組織對外資中先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65377;企業自身也應該注重在外商直接投資的基礎上加強自主開發能力,開發自主核心技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最終真正實現“中國創造”,而不僅僅是“中國制造”#65377;
參考文獻:
1.邁克爾#8226;波特.國家競爭優勢.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Andrea Fosfuri and Thomas Ronde.Hign—tech clusters technolohy spillovers and trade secretlaw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178-186.
3.江小涓.中國出口增長與結構變化: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南開經濟研究,2002,(2)30-34.
4.詹曉寧,葛順奇.出口競爭力與跨國公司FDI的作用.世界經濟,2002,(11):19-25.
重點項目:本文是安徽省軟科學研究項目相關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06035013#65377;
作者簡介:張本照,合肥工業大學人文經濟學院經濟系副主任#65380;副教授;楊愛年,合肥工業大學人文經濟學院碩士生#65377;
收稿日期:2006-12-12#653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