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關系成本和關系收益,分析了個人關系網絡和組織關系網絡之間的兩種轉化機理:良性互動和非良性互動。由于組織的個體本著個人利益最大化進行決策,因此組織應該找出對組織關系網絡起關鍵作用的個人關系網絡,動態地評估其關系成本收益率,并建立激勵機制,使個人關系網絡朝著有利于組織關系網絡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組織關系網絡;個人關系網絡;關系管理;關系成本;關系收益
一#65380; 社會關系網絡理論基礎簡介
1969年米切爾(Michell)將社會關系網界定為“一群特定的個體之間的一組獨特的聯系”,也即人與人或組織與組織由于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建立起來的相互依存#65380;相互依賴的#65380;共同發展的人際關系網,它是維持人和組織的一種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每個人或每個組織形成有機的統一體#65377;
格蘭諾維特關于社會關系網絡理論的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65377;格拉諾維特所說的關系是指人與人#65380;組織與組織之間由于交流和接觸而實際存在的一種聯系#65377;他首次提出了關系力量的概念,將關系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并認為這兩種關系在人與人#65380;組織與組織#65380;個體和社會系統之間發揮著根本不同的作用#65377;強關系是群體#65380;組織內部的紐帶,而弱關系是群體#65380;組織之間的紐帶#65377;他從四個維度來度量關系的強弱:一是互動的頻率,互動的次數多為強關系,反之則為弱關系;二是感情的強度,感情較強#65380;較深為強關系,反之則為弱關系;三是密切程度,關系密切為強關系,反之則為弱關系;四是互惠交換,互惠交換多而廣為強關系,反之則為弱關系#65377;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弱關系充當信息橋”的觀點#65377;他認為,強關系是在性別#65380;年齡#65380;教育程度#65380;身份#65380;收入水平等社會經濟特征相似的個體之間發展起來的,而弱關系則是在社會經濟特征不同的個體之間發展起來的#65377;因為群體內部相似性較高的個體所了解的事物#65380;事件往往是相同的,所以通過強關系獲得的信息重復性很高#65377;而弱關系是在群體之間發生的,由于弱關系的分布范圍較廣,它更能充當跨越其社會界限去獲得信息和其他資源的橋梁,將其他群體的重要信息等資源帶給不屬于這些群體的某個個體#65377;雖然所有的弱關系不一定都能充當信息橋,但能夠充當信息橋的必定是弱關系#65377;在體制不是很健全的今天,強關系又是特別的好用的#65377;E#8226;福阿說:“通過強關系你可以辦到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65377;
美籍華裔社會學家林南認為,那些嵌入于個人社會網絡中的社會資源——權力#65380;財富和聲望,并不為個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過個人的直接或間接的社會關系來獲取#65377;他認為:(1)人們的社會地位越高,攝取社會資源的機會越多;(2)一個人的社會網絡的異質性越大,通過弱關系攝取社會資源的機率越高;(3)人們的社會資源越豐富,行動的結果越理想#65377;
二#65380; 關系成本與關系收益分析
關系網絡是一把“雙刃劍”#65377;關系網絡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也能帶來豐厚的收益,但有時候還會產生負面作用#65377;
關系成本可分為個人關系網絡成本及組織關系網絡成本#65377;關系成本不僅僅包含建立和維系關系所需要的經濟成本#65380;時間成本#65380;精力成本和心理意義上的成本,還包括放棄其他伙伴關系所產生的機會成本#65377;很多人,尤其是在組織中掌握組織資源的關鍵人物,將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個人關系網絡和組織關系網絡的建立和維護,并利用本組織的資源優勢換取組織或其個人需要而又稀缺的資源#65377;
三#65380; 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轉化機理分析
1. 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之間的關系#65377;組織關系網絡是眾多個人關系網絡的集合,良好的個人關系網絡是強的組織關系網絡的基礎,個人關系網絡強,則組織關系網絡在一定時期內也強,而且,強大的組織關系網絡會增進個人關系網絡或者建立新的個人關系網絡#65377;但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的強弱要適當#65377;當個人關系網絡強于組織關系網絡,則組織關系網絡可能斷裂#65377;
本文將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二者之間的關系分為良性互動和非良性互動,并對此進行分析#65377;
2. 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良性互動關系#65377;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可能相互強化,使個人和組織的關系收益不斷增加#65377;如果組織A中的成員A1和組織B中的成員B1關系密切,則可能導致組織A和組織B的合作與收益#65377;在此過程中,又進一步密切了成員A1和成員B1之間的關系和組織A和組織B之間的關系,并形成良性循環#65377;即隨著關系成本的不斷投入,個人和組織的關系收益均不斷增加#65377;
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到企業實習的學生人數巨增,同時實習學生人均費用基本保持不變#65377;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學生到企業實習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卻有可能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秩序,發生安全事故#65377;基于上述原因,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待高校學生實習#65377;以某高校2006年兩個班(共計76人)的畢業實習為例,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動因百分之七十是由于高校實習的帶隊教師與企業中的某些領導層具有良好的個人關系#65377;實習帶隊教師良好的個人關系對高校實習環節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65377;
高校教師也利用高校的特有資源(如本科#65380;碩士和博士招生,學生挑選專業,高校的知識和技術優勢等),與企業建立了較為密切的關系,從而在學生實習#65380;畢業生就業#65380;為企業辦班培訓人才和科研項目等諸多環節進行合作#65377;在此過程中,教師個人也獲得豐厚的回報,比如一部分教師與企業合作項目的經費高達數十萬乃至數百萬#65377;教師個人在經濟收入#65380;研究生培養#65380;個人科研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均受益匪淺#65377;
從以上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出: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可以形成良性互動關系#65377;
3.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的非良性互動關系#65377;另外,個人關系網絡也可能弱化組織關系網絡#65377;如果組織A中的成員A1和組織B中的成員B1關系密切,則可能導致組織A和組織B的合作與收益#65377;在此過程中,又進一步密切了成員A1和成員B1之間的關系#65377;如果此時成員B1脫離組織B而成立或加入到組織C,則此時可能導致組織A和組織B之間的關系弱化,組織B的關系收益急劇下降,而組織A和組織C之間的關系密切,組織A和組織C關系收益猛增#65377;由此可見,組織中的社會關系豐厚的員工的流失可能導致組織的關系收益急劇下降#65377;而組織吸收社會關系豐厚的員工可能導致組織的關系收益猛增#65377;
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全球化,商品的進出口貿易明顯增多#65377;我國國內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外貿進出口公司的業務量迅速增加#65377;許多公司的業務員憑借國有外貿公司的資金#65380;渠道#65380;信譽和資質,尤其是國有外貿公司與國外大公司之間良好的組織關系網絡,積極而有效的拓寬了業務范圍和數量,業務員業務的增加又加快了公司了發展速度,此時業務員和公司之間的關系進入良性循環#65377;在業務發展的同時,國有外貿公司的業務員與國外公司的業務員也建立了很強的個人關系網絡,這種個人關系網絡在當時確實在一定時期給公司的業務帶來更加繁榮#65377;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某些客戶比較多且個人關系豐厚的業務員,尤其是以日本客戶為主的業務員(日本客戶在進行交易時,更看重個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跳槽或者干脆自己成立公司,憑借個人與國外公司和國外公司業務員的關系,逐步建立自己的業務關系#65377;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種現象就相當普遍,這樣國有外貿公司就紛紛破產#65377;以江蘇省一個地級市為例,改革初期,全市僅有一家國有外貿公司#65377;隨著業務的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先后成立了近10家國有專業外貿公司#65377;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些國有外貿公司又紛紛破產,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的私人公司#65377;
在以上這個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出:個人關系網絡與組織關系網絡之間的強弱應該適當#65377;如當個人關系網絡強于組織關系網絡時,組織關系網絡就可能斷裂,危及組織的生存與發展#65377;
4. 如何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65377;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競爭日益劇烈,人力資源流動日益頻繁#65377;如何留住社會關系豐厚的員工,減少這部分員工“跳槽”另謀高就或自立門戶給組織造成損失,是組織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65377;
個人關系網絡和組織關系網絡是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個人關系網絡是組織關系網絡的基礎,個人關系網絡有可能強化組織關系網絡,也可能弱化組織關系網絡;組織關系網絡能提升個人關系網絡#65377;由于組織的個體本著個人利益最大化進行決策,當組織帶給個體的關系成本收益率遠低于個體從其它途徑獲取的關系成本收益率時,個體就會脫離組織#65377;因此組織在操作時,應該發動和利用個人關系網絡,關注個人關系網絡的發展動向,動態地評估的個人關系網絡成本收益率,并建立激勵機制,確保個人關系網絡豐厚的員工繼續留在組織內成為其必然選擇,使員工個人關系網絡朝著有利于組織關系網絡的方向發展#65377;
四#65380; 結論
本文分析了關系成本與關系收益,分析了個人關系網絡和組織關系網絡之間的兩種轉化機理:良性互動和非良性互動#65377;組織關系網絡是眾多個人關系網絡的集合,良好的個人關系網絡是強的組織關系網絡的基礎,個人關系網絡強,則組織關系網絡在一定時期內也強,而且,強大的組織關系網絡會增進個人關系網絡或者建立新的個人關系網絡#65377;由于組織的個體本著個人利益最大化進行決策,因此組織應該找出對組織關系網絡起關鍵作用的個人關系網絡,動態地評估其關系成本收益率,并建立激勵機制,使個人關系網絡朝著有利于組織關系網絡的方向發展#65377;
參考文獻:
1.楊麗仙.社會關系網絡與民營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聚焦福州商幫在長春的創富運動.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2.格蘭諾維特.弱關系的力量.國外社會學,1998,(2).
3.林南.構建社會資本的網絡理論.國外社會學,2002,(6).
4.ZHOU Min,NIE Guihua,XIE An.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Formation Model.the Four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2005:1723-1729.
作者簡介:聶規劃,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65380;博士生導師;周敏,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工業工程系副主任#65380;副教授;占銘,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工業工程碩士生#65377;
收稿日期:2006-12-07#653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