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會競爭加劇,中職學生承受了較大的就業壓力,容易出現就業焦慮的心理問題。因此,必須分析學生產生就業焦慮的原因,采取多種方法有效地緩解中職學生的就業焦慮情緒,這是體現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輔導;就業焦慮
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在校的中職學生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筆者在對二年級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中存在著就業焦慮現象,個別學生出現了一些心理障礙。分析中職學生產生就業焦慮情緒的原因與危害,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是全社會特別是德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產生就業焦慮情緒的原因
期望值過高首先是中職學生對自己就業的期望值過高。部分學生不顧自身條件與社會對中職學生的市場定位,一味地追求將來的工作輕松、待遇好、離家近等外在因素,一旦這些條件達不到,挫折感就會導致就業焦慮?;蛘呤沁^分看重初次就業對一生的重要性,往往不自覺地加大自己的心理壓力,經受少許波折之后,一時難以適應,精神過于緊張,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其次是家庭對學生的期望值增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希望,特別是在臨近畢業時,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部分家長不顧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專業等特點,硬是把自己的職業理想間接地強加于子女,從而將焦慮的氣氛傳染給了學生。當現實的求職目標與自身的理想職業不符時,部分學生會產生悲觀、失望、憤世嫉俗的心理,這對于中職生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學生自卑心理過重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出現焦慮、泄氣、沮喪的情感反應。中職學生的自卑心理產生于中考失利,在“普高熱”的影響下,讀職業學校往往被看成是學習成績差、沒有前途、無可奈何的選擇,加上對自己的長處認識不足,總覺得在學歷上比不上大學生,在動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職生。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這種自卑心理會不斷加劇,特別是當看到即將畢業的學兄學姐在求職過程中處處碰壁的處境時,會使他們更加無所適從,緊張不安,長此下去,精神緊張、失眠、胸悶、心跳加劇等焦慮并發癥就會相繼出現。筆者在問卷調查中發現,6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有15%的學生表現為焦慮癥。如果沒有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疏導,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順利就業,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社會就業壓力的影響近幾年來,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加上社會各種媒體的不斷渲染,在客觀上加重了中職生對就業前途的焦慮。社會大氛圍對學生思想上造成的壓力使學生發生分化,部分學生變壓力為動力,積極學習知識技能,以求就業順利;部分學生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隨波逐流;部分學生對前途感到悲觀失望,會出現情緒低落、整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等消極現象。
緩解就業焦慮的對策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心理指導時,首先要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特別是應該看到中職生自身的優點。與大學生相比,中職生工作態度比較踏實,動手能力強,對用人單位的薪酬要求不高;與高中生相比,中職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較強的專業水平與實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好。其次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影響職業選擇的自身條件,使學生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如果學生在專業、身體、心理方面有某些優勢,就應指導他們按照自身的專業特長、興趣特點與身體條件發展自己的職業理想,鼓勵學生樹立就業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動力源泉,美國著名教育家馬斯洛說:“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只是我們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币笇W生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評價自我,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與心理特點,實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職業定位,不夸大缺點,也不抹殺自己的長處。要提高自信和勇氣,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如此就會慢慢地減輕就業的壓力與焦慮,使自己的心理回歸正常狀態。
引導學生認清社會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就業壓力和報道,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及對策。要引導學生反思所焦慮的事情是否有依據,特別是要對目前的就業形勢作出正確的分析。應看到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的一面,一個社會正常的人才需求應是正金字塔形,基層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中間是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上面是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鶎雍椭袑拥膭趧诱叽蠖紒碜月毿I@就為職校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另外,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急需一批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近年來,各地高薪招聘緊缺技術人才就是一個明證。與此同時,職校生也應該改變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就業觀念,樹立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的職業理念,選擇適合自己、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職業,哪怕辛苦一點,薪酬少一點、條件差一點、地方遠一點也在所不惜,選擇職業重要的一點是要適合自身條件。
引導學生較早進行職業規劃,樹立就業的信心進入中職學習是為未來職業生涯做定向準備,與初中、高中不同,中職的方向性更強,職業學校的教師在中職學生剛剛進入職校時,就應指導他們盡早做好職業規劃。要引導新生盡快熟悉和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包括熟悉自己所學專業的具體內容與該專業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不但要了解所學專業對能力的要求,還要了解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不僅要看到令人激動的優勢,也要了解所學專業的劣勢。中職學校引導學生對職業生涯及早規劃,可以使他們較早地對自己的職業做到心中有數,增強就業的信心,克服盲目焦慮的心理。
引導學生尋找壓力釋放渠道,塑造和諧人格首先,要教會學生放松,可開展各項休閑活動,適當放飛心情,告訴學生就業焦慮并非一種非常不正常的心理狀態,遇到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人們都會出現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本身并不可怕,心理學認為,適當的焦慮有利于喚起人的緊迫感,提高人的辦事效率。當然,長時間的焦慮就屬于不正常現象,應該學會適當放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興趣愛好制定計劃,在不斷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開展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娛樂休閑活動,如搞一次郊游,聽一場自己喜歡的音樂會或看一場激動人心的電影,或參加各種球類運動等,通過這些活動達到放松緊張心情的目的,轉移心理上的就業焦慮癥。其次,要教學生學會運用心理暗示,人的生活中無時不在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心理學專家認為,要學會利用好的心理暗示,排除不好的心理暗示。在產生心理焦慮時,可以暗暗地告訴自己“沒什么大不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別人與我一樣面對就業壓力,他們沒有那么著急,我為什么著急”等等,用此種心理暗示安慰自己,或是及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運動場運動,讓體力上的疲勞驅散心理上的焦慮。再次,要引導學生積極與人交往,從人際關系網絡中獲取情感支持、工具支持和交往支持。其實,畢業生平日里唉聲嘆氣、表達郁悶,在某種程度上未必不是件好事,將郁悶說出來就不再郁悶了,壓抑才是更可怕的事情。面試受挫,感覺沮喪,但是如果能跟你的好朋友說說,把這種情緒宣泄掉,就會舒服得多。所以在求職期間,同學或朋友間多溝通交流是一件好事,既可以互相借鑒經驗,又是一個排解壓力的渠道,從而可以生活得更健康,更積極。
總之,就業焦慮是當前中職學生中較多存在的一種現象,通過溝通、引導、矯正,我認為是可以逐漸改變和緩解的,只要學校、學生以及社會各界共同重視,就會使中職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也是體現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尹鳳霞.學生心理保健手冊[M].香港:書藝出版社,2005.
[2]高玉祥.個性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