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學生管理存在過分渲染高等屬性而忽視學生屬于未成年人、過分注重剛性管理而忽視人性化投資、過分突出課堂考核而忽視生活能力培養、過分注重考證教學而忽視素質培養等四大誤區,對此必須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關鍵詞:高職教育;學生管理;誤區
五年制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生源全部來自于初中畢業生,學生都是未成年人,教師承擔著一部分家長應承擔的法律意義上的監護責任。學校不應以高職教育為借口,照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放松對學生的管理。為探索五年制高職教育學生管理的新路子,筆者擬就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四大誤區作粗淺的分析。
過分渲染高等屬性而忽視學生屬于未成年人學生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有一個由淺入深,即初等、中等、高等循序漸進的過程。五年制高職教育雖說屬于高等教育范疇,但其教育對象仍然是只有初等文化層次且尚未成年的學生。這些學生絕大部分不可能由初等越級進入到高等教育序列,他們必須經過中等教育這塊跳板,這塊跳板也必須在五年制高職教育內部尋找,也就是說高職教育中必須包括兩至三年的中等教育。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否則就是對受教育者的極端不負責任。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對學生的管理是有本質區別的,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曾指出: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最大區別是,前者主要依靠他人管理和他人關愛,后者注意自我管理,這是教育對象是否成人化決定的。在五年制高職學生管理上,特別是在前兩三年中,不應過分渲染教育上的高等屬性,而應踏實地落實中等教育的責任,承擔起部分法律意義上的監護義務。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工作者忽視了受教育者的知識層次以及尚未成年的事實,對學生提出了過分的自我管理要求,由于學生達不到制度的要求,遂導致管理上的紊亂與無效,從而損害了職業教育的形象和聲譽。
過分注重剛性管理而忽視人性化投資如今的教育管理比較重視制度建設,有些教育管理工作者怕麻煩,怕多事,工作簡單化,成人化,忽視了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因此教育與管理效果極其不理想。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剛剛從初等教育畢業而且尚未成年的學生,他們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社會和新的教育環境,一切對他們都很新鮮,很有誘惑力,而其自我防范意識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和心理預期,自我約束力尚未達到成人的境界,僅靠“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這樣的制度約束是很難被學生所接受的。只注重制度的約束太過剛性,也太過簡單。未成年學生多少有些叛逆心理,越是不讓干的事,他們往往越想嘗試,這時過多的說教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應多多地給學生關愛,不能借口高等教育的屬性,片面強調自我管理而放松對學生的監護,放棄對他們的關愛。要盡到對未成年學生的監護與關愛的責任和義務,重視在學生身上進行必要的人性化投資,以彌補制度管理所帶來的種種缺陷。在全球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注重人文環境的營造已是大勢所趨,校園管理更是首當其沖。要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校園文化作為奮斗的目標。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從心底里喜歡的是具有幽默風格、與學生的關系寬松和諧、不刻板、善于與學生交往的教師。這樣的教師樂于在學生身上花工夫,舍得在學生中進行感情投資,因此,這樣的教師特別適合那些剛剛離開父母又沒有成年的學生。
過分突出課堂考核而忽視生活能力培養對于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未成年的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生活能力培養應該是頭等大事,也是職業教育應有之義,更是人生的必修課。現在的情況是學校及教師對于學生課堂學習的考核包括實踐性課堂學習的考核比較重視,各項評比活動都十分強調課堂考核成績,相比較而言,對于學生生活能力引導與培養顯得很不夠。只有學生學會生活,課堂學習才有意義,校園才會和諧。許多初中畢業生來學校前,沒有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衣、打掃衛生、為人處世、理財等,生活過得很糟,從而影響到同學關系以及自身的精神面貌,最終影響到課堂學習。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與考核是非常重視的,可以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筆者2005年對本校03級350名學生的調查顯示,有326名學生來職業學校之初,想改變初中階段學習被動的局面,想借升學更換學校之際,重振精神投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去,但經過兩年的學習之后,其中264名學生非但沒有實現原來的愿望,還自認為不如以前,其根本原因是自身缺乏約束力,沒有學會生活,生活的糟糕現象反過來影響到學習,形成惡性循環的不良局面。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強調課堂學習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如何生活,要在這方面多花精力,為營造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過分注重考證教學而忽視素質培養職業教育已擺脫了普通教育重理論的應試教學模式,創建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規律、重實踐、重動手能力的考核教學體系。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不論是專業課還是理論課都要貫徹“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應該說這是非常正確的,是符合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要求的,是能夠滿足受教育者學習期望的。現在的問題是,大量的考證教學代替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考核,更何況相當一部分考證也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有的學生臨近畢業,最多的可以拿到十多張證明自身實力的證書,而這些證書相當一部分是既無權威又無用處的。教育者應該深思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拿了四級、六級英語等級證書,而連英語日常對話都聽不懂的學生不在少數。當今世界是一個物競天擇、強者生存、激烈競爭的社會,其發展趨勢是不斷走向以道德水準為前提,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能力社會,因此,能力的考核應建立在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上才有意義。職業教育的教學重點,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理應都放在最基本、最基礎的學習與訓練上,證書教學應與專業課程合二為一,不應該用名目繁雜的證書誘惑沒有生活閱歷的學子們,干擾正常的教學和全面素質的培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看起來很復雜的東西在以后可能是很簡單的,科技的作用就在于不斷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但同時也在降低人們的勞動技能,這一點對于職業教育的能力培訓與全面素質培養有著非常深遠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