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傳統導游培養模式與社會要求的脫節的問題,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系統理論為基礎,以技能型導游人才為培養方向,從社會需求、教學模式、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提出了技能型導游人才系統改革與實踐的方法。
關鍵詞:導游人才;旅游管理;教學模式;改革
職業技術學院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培養人才的方向以實用型為主。[1]但在導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中,這一理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導游專業畢業的學生往往理論知識豐富,而技能欠缺。職業技術學院如何按市場要求,培養與崗位無縫對接的導游人才,仍值得探索。我們認為職業技術學院技能型導游人才的培養,應以導游人才的能力為中心,從確定培養方向、整合職業教育思想來構建技能型導游人才的知識與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從優化知識體系、合理開設課程、構建教學模式、優化教師隊伍等幾個環節入手,進行系統的改革與實踐,以達到培養技能型導游人才的目的。其過程如圖1。其中,導游技能的確定是關鍵。這需要從崗位需求和職業教育思想出發,以確保培養方向的準確。課程優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教師隊伍的培養是導游技能形成的外部條件,確保學生向特定的技能方向發展。

以調查為基礎,確定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
崗位需求調查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我國發展旅游已經從部門戰略上升到城市整體戰略。近年來,基于安慶市豐富的風景優美的自然旅游資源(如國家級風景名勝天柱山)和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旅游資源,安慶市旅游業發展非常迅速。在解決勞動力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十一五”期間,安慶市政府已將旅游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旅游收入要突破200億元,并將安慶市建成安徽省重點旅游經濟區、華東地區主要旅游目的地和著名生態旅游經濟區。而與安慶市旅游業發展形勢相比,安慶市旅游人才明顯不足。安慶市規模較大的旅行社大多只有1~2名擁有國家導游證的導游人員。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安慶市導游教育也相對滯后。目前,只有幾所職業中學和高職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很難滿足市場對導游人才的需求。綜合以上調查信息,安慶市職業技術學院決定將旅游管理專業作為重點專業來發展,并以最稀缺的導游人才作為專業方向,力爭快速創出品牌,創出特色。
導游技能調查為實現導游人才與旅行社無縫對接,需要從旅行社對人才的實際要求出發,確定導游人才的技能。在導游人才培養的改革之初,安慶市職業技術學院非常重視旅行社對導游人才的要求,安排人員走訪了多個旅行社。從旅行社反饋來看,旅行社急需大量一線導游人才,并要求導游人才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即興表演能力、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健康的體魄、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尤其是應具備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的講解能力。這正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導游人才的基礎。
其他院校課程設置調查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是達到實用型、技能型導游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在形成導游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過程中,我們注重橫向調查研究。在調查中發現,現行的課程體系與實用型、技能型導游人才要求相差甚遠。其主要表現在:(1)開設課程雷同,缺乏特色。(2)課程體系重復,造成課程之間內在聯系性差、系統性差,教學內容重復。(3)課程體系缺乏嚴格的科學性,課程開設先后的邏輯性不強。(4)實踐課程少。忽視了旅游服務實踐和管理實踐,導致學生學習能力較強,而實際動手能力較差。特別是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使旅游管理納入工商管理大類下的子專業。這種調整使得旅游管理專業的吸引力下降,課程實用性進一步降低。[2]
整合職業教育思想職業教育思想是指導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的基本指導思想。我國職業教育思想大致經歷了工農教育思想、半工半讀教育思想、職業教育產業化思想、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終身教育思想等幾個發展階段。[3]其中對現行職業教育影響較大有:(1)職業教育產業化思想。其主要特點便是強調職業教育的經濟功能,即職業教育促進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功能是現代職業教育功能的核心內容。(2)能力本位教育思想。這種教育思想以強調崗位能力為核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意課程的實用性。所謂“崗位能力”,是指在崗位上所表現出來的實際操作能力。(3)終身職業教育思想。從人本主義出發,認為職業教育應與社會發展對接,終身學習,并不斷發展,因而使人們的職教觀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學習,并將職業教育與人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具有很強的人本主義色彩。與傳統職業教育思想相比,終身職業教育思想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變性,但也正是這個特點,使得它難以被人們全面、正確地理解與操作。基于以上對職業教育思想的分析,在導游人才系統改革與培養中,我們認為:(1)職業教育是典型的社會需求推動型教育。要從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出發,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予以充分關注。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在“職業院校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培養“服務+技能”型人才,也正是這一思想的體現。(2)職業教育也是對人的教育。過分強調職業技術人才的實用性和技能性,會把職業教育推向功利世俗教育的危險邊緣,會把職業教育的對象看成僅僅是一種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工具的危險。因此,導游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有很強的實用性,還要有發展性。注重培養學生樂于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教育學生熱愛導游職業,獻身導游事業,以避免產生職業枯竭感。
確定我院導游的培養方向基于以上的調查分析,可以確定我院導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終身發展為目標,培養具有安慶地方特色的導游為主,滿足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立足安慶,面向全省,輻射全國旅游行業,培育技能型導游人才。
能力結構分解
為達到技能型導游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導游人才各方面的能力。技能型導游人才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講可分成三大類能力,即導游基本能力、導游交際能力和導游業務能力。導游能力分解圖如圖2。其中,業務能力是核心,基本能力是基礎,交際能力是關鍵。導游能力的分解是構建導游知識的基礎,只有建立在能力分解基礎上的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才是合理的、科學的。這是減少課程體系混亂和知識體系混亂的關鍵一步。

優化知識體系,合理開設課程
以技能為本位優化課程內容能力的形成需要以知識為基礎。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理論知識,一類是實踐技能。這兩類知識是互補的,共同構成一個人完整的知識體系。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技能型導游人才的培養核心是培養導游能力,注重技能型知識的傳授,理論知識傳授以“夠用”為原則。因此,我院擯棄了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內容,采用“能力本位”選擇課程內容。在課程優化過程中,較少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的嚴謹性,而以培養學生導游技能為核心,以發展學生技能來組織課程內容。這樣既減少了傳統開設課程內容的交叉,節約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又解決了導游人才培養過程中知識面廣與能力強之間的矛盾。
以技能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技能型旅游人才培養方案應以實際應用能力為主線,對課程內容進行歸類、整合,形成能力脈絡鮮明、清晰的課程結構,以真正有利于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完成能力課程體系的建設中,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能力的分解如前文所述),逐項分析確定關鍵能力要素和一般能力要素,并依此制定專業教學計劃付諸實施。這樣以培養導游人才的技能為中心,并將必修課、選修課、自修課、實踐課等課型有機結合,形成富于彈性和活力的現代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具有實用型和創造型的導游人才。
主要的課程設置基于導游能力分解,我院導游方向專業理論課程分為四大模塊:(1)基本素質模塊。開設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文化概念、實用英語、計算機基礎、體育、旅游英語口語、旅游日語等。(2)旅游專業素質模塊。開設旅游美學、公共關系學、旅游文學、旅游規劃與設計、民俗學、管理信息系統、旅游市場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經濟學、旅游營銷學等。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對本職工作熱愛和盡職盡責的職業道德意識,有較強的敬業精神以及從事旅游教學和旅游行業工作所需的儀表儀態。(3)飯店服務技能模塊。包括飯店管理概論、前廳客房管理、餐飲管理、飯店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學生學完這些課程,通過實訓和星級酒店(四星級以上飯店)實習,參加省勞動廳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舉行的旅游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合格者獲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資格證書。(4)導游技能模塊。包括旅游學概論、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客源國概論、導游業務、旅游景區管理與服務、旅游生態學、旅游法規等課程。學生修完這些課程,通過到旅行社實習,積累帶團經驗,可參加國家旅游局舉行的“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合格者獲得國家旅游局頒發的導游等級資格證書。
構建立體循環教學模式
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最終需要通過教學環節來實現。技能型導游培養教學環節針對導游培養的復雜性,優化教學各個環節,以提高學生導游技能為中心,我院提出了立體循環教學模式(如圖3)。所謂立體循環模式是以培養導游技能為中心,吸收現代教育理念,針對導游培養的特色,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優化而成。從內容上看,具有迸發性,方式上具有多樣性,教學資源利用上具有廣泛性,學校的一切教學資源都為培養學生的導游技能服務。[4]

從上圖看,立體循環教學模式由教學支持系統、導游素質促進系統、導游技能培養核心系統和導游知識獲取系統組成。教學支持系統主要由學校的后勤、教務組成,保證學生穩定的學習環境。導游素質促進系統由班組活動、團委活動和藝術協會活動組成。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活動,來獲得組織能力、表演能力、演講能力、協作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導游知識獲取系統主要由課堂教學、專家講座和模擬導游組成,這是學生獲取導游知識的主渠道。這一系統中,我院以模擬導游為重點,在新校區建立了模擬導游實驗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現場導游技能分解,分節練習,微格教學,確保學生在實習前對導游有感性認識。立體循環教學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導游技能培養系統,其核心是通過現場導游來促進學生獲得導游技能。由四個環節構成:學習導游知識、制定導游計劃、實施導游計劃和對實習效果的評價與反思。通過這四個環節的反復循環,促使學生導游技能的不斷提高,既達到以技能培養為目的,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思想。[5]為使立體循環教學模式能順利實施,我院與安慶市旅游局達成了全面合作協議,每個學期都安排學生到旅行社、風景區實習。每一次實習都能使學生技能得到培養,認識到知識、技能上的欠缺,從而使學生的導游技能循環上升,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種模式比傳統的集中學習、集中實習(三年最后一學期),直線式教學模式效果要好。
優化教師隊伍
合格的教師隊伍是保證培養技能型導游人才的關鍵,為此,我院從組建教師隊伍和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兩方面入手。
組建旅游管理教研室技能型導游的培養涉及的教學內容、課程和技能非常廣泛,綜合性非常強,不是一個專業的師資所能勝任的。為此,我院召開專門研討會,組建了一支學科互補、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科涉及歷史學、地理學、文化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從而,保證技能型導游人才的培養。
教師培訓組成旅游教研的教師盡管都是各學科的優秀教師,但對導游專業還是比較陌生,需要進修或培訓。為此,我院采用“多層次培訓、梯隊式發展”的策略,使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對于老教師,鼓勵他們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方向發展;對于中青年教師,鼓勵他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霞.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88.
[2]陳肖靜.關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4):73.
[3]何應林,宋興川.我國當代職業教育思想初探[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2):32.
[4]烏美娜,李芒.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8:23.
[5]王西清.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指南[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9:28-32.
作者簡介:
許迪樓(1969—),安慶太湖人,碩士,安慶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生態學教研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