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操作欲望的含義及在實習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提出激發、維持和引導學生的操作欲望,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學習和訓練的觀點。
關鍵詞:實習教學;心理因素;操作欲望
實習教學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構成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活動的總體。實習教學主要是借助學生個體活動形式進行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安排計劃、演示和輔導練習上。與課堂教學形式的不同點是:學習者更多主動、具體、直接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這便決定了影響實習教學活動的心理因素更集中地體現在學習者身上。當然,無論哪一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都存在著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過程。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某些心理因素同樣也影響著實習教學活動。本文僅就實習教學活動特有的影響因素——操作欲望與大家進行討論。
操作欲望的含義
操作欲望是個體主動探索環境以及主體同環境產生相互作用的一種心理需要傾向,它是學生在生產實習活動中求知欲的具體表現。其具體表現為:個體有一種通過操弄物件(如機器等)進行探索的強烈愿望和需求,它的產生不僅表現在注意范圍縮小、思維指向單一,而且還表現在常常伴有某種程度的情緒沖動。學生在進行新課題的操作之前,那種“躍躍欲試”的情緒狀態就是一種典型的表現。
操作欲望在職業培訓中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首先,操作欲望的喚起,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習者以更積極的態度、飽滿的情緒投入到訓練中,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由它所帶來的認知或情緒上的干擾(沖動),使操作者難以進入正常的操作狀態(導致某種蠻干)。其次,操作欲望的延續與維持不僅能推動該訓練的成功完成,而且也是操作者的成功程度的客觀標志之一。因為在培訓中的屢屢失敗,往往導致操作欲望的喪失。再次,操作欲望作為人的一種需要傾向,通過教育者的引導和塑造,升華為一種更穩定、更具有高層含義的動機,或者形成對工作、職業方面的更為積極的態度。而這一點對于培訓者來說,則是更重要的。
操作欲望作為一種變量對實習教學的影響,是通過集中注意、強烈的情感、意志努力和對操作的積極準備狀態而實現的,它所起到的作用猶如“催化劑”。雖然它不能直接影響操作技能及其形成,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實為獲得操作技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動機狀態。
操作欲望的喚起
個體的操作欲望本無需他人喚起,就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但就職業技術培訓工作而言,我們把它作為一種推動訓練順利進行的動力因素來看待,在其指向性和強度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多種操作訓練的實習場地上,學生的操作欲望必須指向本專業、本課題,而且無論新課題還是熟悉的課題,學生操作欲望的強度基本保持一致,顯然,這就不是靠學生自發產生的操作欲望可以達到的了。喚起學生操作欲望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一)在情境作用下的直接參與意識
當個體一旦意識到技能的學習關鍵在于直接參與時,操作欲望就有可能被喚起。當這種意識越清晰或越接近現實時,操作欲望也會越發強烈起來。例如,在理論課上講銼削,學生很難產生什么操作欲望,但是當他們進入實習車間,身臨其境時,其操作欲望油然而生。顯然,這是在情境的作用下,參與意識不斷發展的結果。
(二)通過操作可達到具體、真實、有標準的目標
有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都很清楚,在新課題演示之前,即學生對下一步將要做什么、怎樣做還處于朦朧狀態時,他們的操作欲望幾乎很少有所顯現,一旦演示過后,情況就不同了,那種“騷動”或“躍躍欲試”的情況便出現了。這是演示使他們得到了一個具體、真實且有標準的目標和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目標的吸引與未知之間的矛盾,正是此刻激發學生操作欲望的原因所在。因此,演示教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要精心設計。
(三)尋求實際的驗證
實際觀察表明,許多學生操作欲望的產生,往往是為了對理論進行實際的驗證。他們要對教師所提供、所描述的情景、原理和概念進行實際“考查”,以盡早看到事實真相。因此,善于制造懸念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操作欲望。由此可知,學生操作欲望的產生并非完全自發的,它包含著有意識的認知成分。因此,以積極的態度喚起操作欲望也是教師的職責之一。
(四)尋求自我實現
尋求真正的自我實現將體現在個體社會化的全過程中,然而這個全過程是由若干個成就所組成。用這種觀點去剖析學生的操作欲望,就會不難發現,操作欲望本身包含著人們對自我存在價值的探索成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要。一件產品的制成,一種技能的獲得,甚至一個簡單動作的掌握,都立刻向操作者生動地展示了他所獲得的成就,信心也會油然而生,顯示了自我存在的價值。雖然有些學生并未清晰地意識到這點,但都曾深刻地體驗過成功的喜悅或失敗時的沮喪。因此,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在操作前澄清有關的概念、進行操作程序的介紹及有關的演示,這對激發和促進他們提高自我內驅力以及喚起操作欲望都是非常有益的。
操作欲望的維持
(一)操作的成效性
操作活功本身的成效將使操作者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反過來影響操作者的操作欲望。因為操作欲望是引起積極操作的原因,又是操作的結果,操作欲望與操作的成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互為因果。因此,我們在實習教學中要時刻注意這兩方面的關系,利用二者的關系來維持、調節和升華個體的操作欲望。
(二)明確而具體的操作作業目標
作業目標是衡量操作活動成功與否和成就水平的客觀依據,它對操作欲望起著強化作用。尤其是那些屬于基本功訓練的作業,除指出掌握這種技能的重要性以及與其他訓練課題的關系之外,還必須明確而具體地指出全部練習的各個子目標,以避免單調的操作活動所帶來的心理疲勞對操作欲望維持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三)喚起求知的好奇心
用吸引注意的材料進行氣氛渲染,以引起探求操作奧妙的好奇心。例如,進行刃磨車刀課題的訓練,不妨可以先介紹“刀具大王”的事跡,以激發學生對操作技術的探索欲望。
(四)安排適合于個體能力水平的作業
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避免失敗或挫折。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基礎,能力的個別差異是存在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失敗往往是學習積極性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按照不同的能力水平安排不同難度的作業,恰恰是保護、維持和提高操作欲望的良好措施之一。
(五)不斷修正和提出新的目標
這是對系列操作訓練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使目標及時符合個體發展水平。它本身既是對個體在系列操作訓練中過去成就的反饋,又是引起后繼活動的刺激。
總之,操作欲望是影響實習教學活動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對學生技能的形成以及培養他們對學習和未來工作的積極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必須考慮到個體操作欲望的發展變化和個別差異,正確地引導他們的操作欲望,使他們能更自覺、更積極地進行學習和訓練。
參考文獻:
[1]劉德恩.職業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張愛卿.現代教育心理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李建國(1965—),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省機械工業學校講師,安徽師范大學物電學院教育專業在讀碩士。
(本文責任編輯: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