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性學習法引導學生“邊繪邊學、邊學邊繪、邊學邊識、邊識邊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持續的學習行為和習慣。
關鍵詞:中職;行動導向性學習法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文化課基礎普遍薄弱。上課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且易受外界干擾。為什么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是不是我們沒有找到開啟他們智慧的鑰匙?初中階段的應試教育造成他們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的不統一:一方面他們因為有對自身職業行為能力的需求而渴望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他們對學習習慣性地采用應試的態度來應付或逃避。在課堂上,他們時而這種心理占上風,時而另一種心理占上風,造成情緒波動,成績下降,久而久之,當他們想學的時候,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行動導向性學習法是德國職業教育強制采用的教學方法。所謂“行動導向性學習”,就是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加以導向,利用學生的基本能力增加其職業行為能力。那么,如何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對中職生進行行動導向性學習引導,把學生想學的想法轉化為持續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呢?應針對學生容易接受和喜歡游戲的特點,將教學內容與益智游戲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游戲”,將學習寓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機械制圖》的主要教學任務,我們以“邊繪邊學、邊學邊繪、邊學邊識、邊識邊學”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導向,即以教師為主導,針對學生基礎薄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根據認知規律、記憶規律,把所學引伸到所用,把所用聯系到所學,降低記憶干擾,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學生所能接受的幾個階段,減少學生認知難度,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學生的基本能力(比如騎車、游泳、寫漢字等),以語言為教學載體把認知、練習、記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有節奏、有效果的教學互動,形成對《機械制圖》學習過程的全程導向。不同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導向的內容應有所變化,具體為:
第一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導向是“繪圖”。中職生基礎較薄弱,層次各不相同,形成原因也不一樣。為了減小這種差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此階段,利用學生擁有的對圖形的記憶和繪圖的基本能力來組織教學,師生之間以“繪圖”為平臺展開教學互動,采用舉重若輕的心理暗示方法:要求學生畫好和畫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勝心。從最簡單的線段的平分→線段的任意等分→圓的等分→……→平面圖形。在繪圖過程中,掌握繪圖工具的正確使用、圖線知識、幾何作圖技巧等相關繪圖知識和技能,把對知識鞏固、應用能力的要求隱藏在對繪圖熟練度的要求當中,從初學乍練到駕輕就熟再到融會貫通。在此階段,隨著學生精力和情感的投入,繪圖知識的增加和能力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漸提高,自信心也會逐漸增強。學生的制圖能力是以圖的形式來表達的,繪圖能力將成為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瓶頸。想得到,繪得出,繪得既快又好,必將對該門課程及其他專業課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此階段,教師的親自演示比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更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習。
第二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導向是“學”。學生的繪圖能力此時成為學生學習新知和鞏固新知的工具,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新知識向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進行導向,做好向“識圖”的知識及記憶鏈接。
第三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導向是“識圖”。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一張零件圖或裝配圖中的信息識讀起來會覺得多而且有難度。所以,“識圖”的過程還是要把它當作再學習及鞏固、應用的過程來加以導向。
在第二、三階段,適當地使用實物投影和AutoCAD等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下面以王幼龍主編的《機械制圖》、《機械制圖習題集》為教材,舉例說明“基本視圖及向視圖”的講授。
“基本視圖及向視圖”教學內容應該屬于第二個階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導“學”為主,以“零件圖”和“裝配圖”進行知識及記憶鏈接導向為輔,具體過程為:(1)以教室的空間形態來說明基本投影面;(2)以AutoCAD的實體模型(圖2),進行空間視點轉換演示,來說明觀察者、物體、投影之間的關系轉換與基本視圖的生成;(3)以AutoCAD的平面圖形(圖1)來說明基本視圖的配置關系;(4)利用圖1對圖中的圖形進行位置轉換,來說明向視圖配置的靈活性;(5)利用圖2的視點轉換來說明主視圖與后視圖、左視圖與右視圖、俯視圖與仰視圖之間的鏡像關系,輔導學生繪圖;(6)聯系教材200頁“蝸桿減速器箱體零件圖”,來說明向視圖在零件圖中的應用;聯系該頁“虎鉗裝配圖”,來說明向視圖在裝配圖中的應用;(7)應用實物投影,對習題集79頁的學生作業進行集中輔導,用實體模型對還未完全理解的學生進行可見性判斷輔導。

第四階段,進行測繪,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導向。
為了體現行動導向性學習法應用的一致性,鞏固成效,強化學習過程,考試和成績評定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1)考試的內容以繪圖和識圖為主,細節問題盡量淡化,以突出學生對圖形的應用能力;(2)平時的繪圖練習(作業和課堂練習)以“(質量+分值)/每份”直接計入總分,以強化學習過程。
綜上所述,“邊學邊繪、邊繪邊學、邊學邊識、邊識邊學”是基于培養學生職業行為能力的行動導向性學習,著眼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再學習的需求,以輕松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導向,實現了對話與互動式教學的師生關系,做到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統一,符合以學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本文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