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對發達國家及地區與我國就高等職業教育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概括性地提出了可能有助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以下從管理體制、辦學形式、層次定位、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些建議。
盡快建立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互銜接與溝通的“立交網絡”,解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不暢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間能相互銜接與溝通,多數國家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間建立了相互轉換或等價關系,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在不斷向高一級延伸。而我國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相互銜接不緊、溝通渠道單調,職業資格培訓與高等職業學歷教育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畢業文憑與資格證書之間脫鉤。據此,應該盡快建立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間銜接與溝通的“立交網絡”;解決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管理體制不暢問題,構建起畢業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間的有效轉換機制,使兩者之間有序協調發展;完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廢除阻礙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家標準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省級地方政府的優勢,使地方職業院校辦出特色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國家在管理體制、學制、入學要求與資格、專業設置、課程開發等方面沒有硬性的“國家標準”,而是各個州甚至學院之間各具差異,形成了不同特色。如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德國等視實際情況確定學制長短,美國、加拿大各州(?。┑慕逃w制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各個學院根據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社會和科技文化變化來制定管理、教學計劃、課程大綱與課程內容等,連比較保守的德國、英國和瑞士也是如此。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單一、沒有地方特色,由于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不盡相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極大,舉辦高等職業教育應注意因地制宜。因此,必須廢除阻礙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有關“國家標準類”規章制度,如學校名稱、層次、學制、入學考試與入學時間、教學內容、學生管理、新生入學與畢業生注冊時間等,相應地,國家應出臺有關法規,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優勢,提倡地方政府制定不同的高等職業教育政策,鼓勵地方政府開辦各具特色的職業院校,地方政府可根據本地實際需要,確定招生計劃、招生辦法、專業設置、收費標準、戶籍管理、指導畢業生就業、生均教育事業費補貼標準等,以保證教育質量、規范辦學秩序和改善辦學條件。
將“高等職業教育”改稱為“高等技術教育”,更加符合國際高等教育發展史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從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史看,最先出現的是“學術型教育”,隨后從“學術型教育”中分離出“工程型教育”,20世紀50年代又從“工程型教育”中分離出“技術教育”,即高等教育具有三種基本類型,相應地有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三種高級人才基本類型。學術型教育培養從事理論研究規劃型的高級人才;工程型教育培養開發與設計型人才;技術型教育培養將工程設計、技術規范、管理法則轉化為實際生產、經營管理與服務的人才。三者彼此相互補充、相互依存。還有傳統的以農業、工商業、家政業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教育課程出現技術化(技術性),以及傳統的職業崗位對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或者說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是技術化越來越濃厚。在國際上,一般將培養工程師的稱“工程教育”,培養技術工人的稱“職業教育”,培養技術員的則稱“技術教育”,如美國招收2年制技術員培養“技術師”,法國培養“高級技術員”的短期技術學院,英國培養“技術工程師”的多科技術學院,德國培養“應用型工程師”的??聘叩葘W校和技術學院等,這表明高等職業教育實質上是高等“技術教育”。因此,中國將技術型教育稱之為“高等職業教育”是不妥當的,應將“高等職業教育”改稱為“高等技術教育”,實質上也是對該類型教育的一個明確的屬性定位。
積極開展高等職業教育規律的探索及其教育理論、教學方法、課程模式的研究,盡快建立高等職業教育學無論是學術型教育、工程型教育還是技術型教育都應該存在自身的教育規律,具有各自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學術型、工程型教育與技術型教育在學術性與職業性的選擇、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專業和課程的設置、培養條件的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著質的差異??梢?,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并不一定比長期從事技術型教育的職業院校好,而這些學校所培養的人才既不像研究型又不像技術型。如此一來,我國把高等職業教育的本科、研究生層次及其學位授予權置于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可能并不恰當,反之,應該支持職業院校積極探索與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大力研究專業領域、職業崗位(群)的發生發展規律,盡快建立高等職業教育學;對于研究水平高、師資力量強、儀器設備先進的成熟職業院校在??茖哟位A上,可開展本科甚至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經過國家學位委員會的審核同樣具有學位授予權。目前,我國的技術型教育無論是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還是辦學模式、課程體系,要么是過多地受到學術型、工程型教育的影響,要么是顯著存在中等專業學校甚至技工學校的痕跡,絕大多數沒有建立自身的特色,存在著水平不高、效益不高、特色不明的缺陷。因此,如何創建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教學方法、課程模式以及如何辦出特色等是亟待解決的一系列學術問題,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學中的重要課題。
高等職業教育的學制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應該由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術含量決定事實上,學制長短主要取決于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又取決于該專業所需知識、技術含量的多少,而不是事先硬性地規定學制長短。雖然,不少專業的確只需要2~3年的教育就可以達到培養目標,但有些專業如知識、技術含量較高的臨床醫學、數控技術以及復合型較強的專業如城市規劃與建設等完全需要實施4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教育才能實現培養目標。因此,制定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依據技術型人才的特點、專業(職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術含量多寡、教育層次等因素,以此再確定學制的長短,只要達到了培養目標其學制多短或多長都可以,絕不能一刀切。
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實施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應采取統合型課程模式,課程體系應考慮文化課程、專業課程、職業課程、學術課程等的有機結合,注重職業資格考核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等有機結合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存在“雙元制”、“三明治”、CBE、培訓包等教學模式,其共性是“習而學”。首先,德國和英國的課程理論深度處于中等、有利于人才培養,德國的課程與職業崗位的匹配程度很高、高等職業教育發揮的經濟效益最好,英國的理論課與實踐課整合度比較理想,教學效果最好。其次,從課程模式來看,現有單位職業型(如CBE)、職業群集型(如培訓包)、階梯型(如三段式)以及統合型(如雙元制)等四種常見類型。再次,20世紀末期職業教育由終結性演變為終身性,由狹義技能拓展到綜合素質,由單一滿足上崗走向適應社會發展,導致要求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乃至課程模式的多樣化,很多國家的課程體系由普通課程、職業課程與學術課程組成,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因此,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應建立一個包括文化課程、專業課程、職業課程、學術課程等在內的課程體系,采取統合型課程模式進行課程開發,注重素質課程與知識課程有機結合、文化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學術課程與職業課程有機結合,注重靈活多樣教育和個性化教育有機結合。同時,將職業資格考核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參考書、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密切結合,進一步完善我國職業標準的規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改變提倡學校自己“做大做強”思想,國家加大資金投入,出臺有利于社會、學校、企業三者發展的產學研政策,對實施產學研結合的企業實行費稅優惠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的校內實訓基地規模較大、工程環境好、設備先進、沒有創收要求,實訓基地建設、人員工資、儀器設備和實訓材料等費用均由政府提供資助;政府重視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要求企業必須接受學生實習和技能培訓并可得到政府補貼,真正典型的產學結合。究其根本原因,政府重視實訓基地建設,重視產學結合,對實施產學結合的企業具有優惠的政策待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途徑提倡產學研結合,實質上是松散的結合,在企業實施主要是頂崗實習,企業并非自覺自愿與學校合作;還有些學??此埔劳行袠I辦學,行業卻沒給學校優待,實質上僅僅是行業性質的學校。為了加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切實推進產學研結合,確保高等職業教育對地方經濟建設做出實際效果的貢獻,各級政府必須改變提倡學校自己“做大做強”思想,國家必須加大對教學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和實訓基地的資金投入,國家應出臺有利于社會、學校、企業三者發展的產學研政策,明確主管部門和學校的責任、權力、義務,對主管部門制定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支持措施,規定企業支持學校產學研結合的義務,給實施產學研結合的企業實行費稅優惠。
必須盡快制定《?骉教師法?骍的實施細則》,確定師資準入條件,實行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年檢”,加快教師的培訓,盡快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眾所周知,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提高教師質量,為了盡快縮短與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國家的師資差距,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形勢。根據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特點和我國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現狀,必須盡快制定《?骉教師法?骍的實施細則》,并嚴格貫徹執行,盡快確定高等職業教育師資準入條件,定期考核,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實行“年檢”,對考核和檢查不合格者調離教師崗位,按照教師崗前培訓的具體要求和教學大綱,加強師資培訓;必須加快教師的業務知識和技術能力培訓,積極鼓勵教師攻讀研究生,采取內邀外請的方式開展各種專題講座,使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師盡快變成“雙師型”;必須盡快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經費應該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對受益企業開征高等教育稅或人力資源享受費目前,在高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公立學校教育經費主要是政府撥款;政府對私立學校也有一定的資助,程度不一,且有逐年提高趨勢。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經費嚴重緊缺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有撥款其數目因各地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懸殊,或者有些撥款也只有人員經費,沒有辦公經費和發展經費或有也是杯水車薪。僅僅依靠提高學費來維系學校發展、改善辦學條件是不恰當的,對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必須有賴于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各個方面來解決,尤其是政府撥款和社會捐助。由于“教育產品”很特殊,是社會“公共產品”,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技術素質、科學素質是任何一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的義務就是教育而非籌款,政府對職業院校辦學經費給予撥款是一種義務,按照《職業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規定,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故其辦學經費也應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切實保障職業院校的教育經費。同時,企業由于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加盟使其經濟效益翻番、成倍受益,企業也應是社會捐助的主體,有義務給職業院校捐助經費;或者政府對受益企業開征高等教育稅或人力資源享受費,專門用于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壯大。
盡快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修定現有的法律法規,出臺有關實施細則我國《職業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頒布時,幾乎沒有考慮地方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法律保護、學生頂崗實習傷殘等問題,我們應該借鑒國外教育立法的經驗,盡快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對已有法律進一步修訂,出臺有關實施細則,明確政府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職責、義務、權力,對辦學經費渠道與撥款數目、師資培養經費、專業開發資金、實訓基地建設費用等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
參考文獻:
[1]左家哺,王江青,黃旭,等.國際高等職業教育的比較研究[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0(4):372-379.
[2]左家哺,彭蝶飛,屈中正,等.發達國家及地區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比較研究及啟示[J].高等農業教育,2006,(2):78-85.
作者簡介:
左家哺(1960—),男,湖南醴陵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數學生物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