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分析,并介紹國外的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和政策,通過政府的干預程度,具體融資措施、支持對象側重等,合理地借鑒國外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提出規范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解決或幫助健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不健全的難題。
[關鍵詞] 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啟示
近年來,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最普遍和關鍵的制約因素就是融資問題。在當前我國體制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特殊歷史時期,城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顯得更為復雜,研究和解決這一問題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國內外貿易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創造就業機會、活躍市場以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等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而融資問題顯得越發重要。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卻是極不相稱的。
1.中小企業的融資通道過窄
由于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準入障礙,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的機會比較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門檻較高,使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新開設的中小板塊也只能在短期內解決少數高新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2.獲得信貸支持少
銀行信貸是中小企業賴以融資的主要渠道,但獲得的信貸支持卻很少,據統計我國私營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僅占10%左右。因貸款交易和監控成本高等原因,銀行不愿對中小企業放貸。同時,中小企業因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融資成本高等原因,難以得到銀行資金支持。
3.流動負債所占比例較大,而長期負債則占很少的部分
主要由于銀行一般只會為中小企業提供短期貸款,而由于各種原因一般不會提供長期貸款。
4.中小企業之間互相擔保,申請貸款,缺乏政府擔保機構
中小企業之間互相擔保,一旦一家公司因經營不善而蒙受損失,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若短期內急需資金,中小企業之間會互相拆借,或通過內部融資的方式解決。
5.自有資金缺乏
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內源融資,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
6.銀行信貸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以后,在信貸管理中推行的授權授信制度,以及資信評估制度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制定的,使信貸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和其他大中型企業的意愿得以強化,而且近兩年來,銀行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行業”集中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貸款具有金額小、頻率高、時間急等特點,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二、國外政府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舉措
資金匱乏是世界各國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為此,許多發達國家采取各種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來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政府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紐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融資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又可以通過擔保或監督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其金融支持舉措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
在美國,小企業管理局作為一個永久性的聯邦政府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幫助小企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大多數發達國家除專設主管政府部門外還設有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如日本政府在戰后相繼成立了三家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資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專門向缺乏資金但有市場、有前途的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融資,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德國的中小企業銀行主要有合作銀行、儲蓄銀行和國民銀行等,根據有關法規,年營業額在1億馬克以下的企業,可得到總投資60%的低息貸款,德國政府本身還對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對等基金”直接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2.建立和健全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幫助中小企業獲得商業性融資
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雖然也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但最主要的形式還是提供擔保支持,信用保證制度是發達國家中小企業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種金融支持制度。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對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資金幫助就是擔保貸款;日本官方設立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民間設有52個信貸擔保公司,并在此基礎上設立了全國性的“信貸擔保協會”,他們共同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服務。
3.鼓勵創業投資和風險資本,以促進高新技術對中小企業的培育和發展
政府的作用表現為對中小企業需要的管理制度和市場機會的支持。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創業投資是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劑。美國官方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和民間的風險投資公司是中小企業籌資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美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達300余家,民間的風險投資公司有600余家,他們一方面為那些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無擔保或擔保不充分的貸款,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則對勇于進行創新投資的中小企業投入資金以獲取高額回報。英國則成立了由100多家從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的小型金融公司組成的專設“風險資本協會”(BVCA),為高科技“風險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援助。
4.鼓勵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積極拓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規模小,其股票難以到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場上與眾多的大企業競爭。為解決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問題,一些國家探索開辟“第二板塊”,為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如美國的那斯達克(NASDAQ)市場,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和最成功的第二板市場,其最具成長性的公司中有90%以上的公司在該市場上市。直接融資渠道的開辟與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籌資來源的多元化。
三、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啟示
1.進一步加快現代規范的企業制度建設,還公司制中小企業符合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要求的自然的直接融資權
目前,我國各類公司制企業,雖然盡了上繳公司所得稅的義務,但仍然不能完全享有自由發行債券和股票的權力。如果公司發行債券或股票,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批,符合一定條件者,才能獲得發行權;而且所發行的債券,特別是股票,必須進入公開市場,不允許柜臺交易的存在。這與國外公司制企業直接向社會募集資金的做法是很不一樣的。在西方國家,公司制企業發行債券或股票只需獲得證券監察部門的審核和備案,所發行債券或股票主要通過柜臺交易進行,而通過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的債券或股票只占全部公司債券或股票的極小一部分。而大量的一般公司的債券或股票只能通過柜臺交易來完成。
因此,為保證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還公司制中小企業的基本的直接融資權,建議盡快建立我國正常的債券或股票的柜臺交易市場體系。在此,還有必要指出的是,規范的符合市場機制要求的企業融資體系的建立,將為解決我國部分中小企業“過度”融資問題創造條件。
2.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鼓勵中小企業間建立互助金融組織
隨著我國金融機構專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必將應運而生。實踐證明,金融機構是偏愛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的,特別是大型的金融機構更是主要為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即使它們設有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也往往是一種擺設,并不起什么作用。專門化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則不同,它們的金融實力與中小企業相當,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專門從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從而有利于不斷積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經驗,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質量,促進金融業和中小企業的共同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間也可建立互助金融組織,加強共同發展和風險共擔的能力,并為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打下良好的基礎。
3.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
各國的實踐表明,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問題,需要從多種渠道去解決,單靠一種途徑是不行的。目前,特別重要的是應盡快在進一步鼓勵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機制。
至于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是選擇以美國為代表的信貸擔保為主的模式,還是選擇以日本為代表的直接“優惠”信貸(相對民間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較高的信貸利率而言)模式,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美國的信貸擔保模式資金利用效率高、中小企業受益廣、資金安全系數高,但手續復雜,獲得貸款時間相對較長,對中小企業和經濟的啟動作用相對較慢。日本的直接信貸支持模式需要政府投入的資金量大,資金風險也較大,但手續相對較簡便,獲得貸款時間較短,對中小企業和經濟的啟動作用相對較快。
因此,我國可以充分利用這兩種政府對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模式的特點及長處,根據某一時刻我國中小企業和國民經濟運行的特點,靈活地運用這兩種方式,以取得政府扶持中小企業資金的最大效果。
4.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由于在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是來自銀行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自身應提高其信用度,構建融資信譽。中小企業為取得融資信譽,必須比一些大中企業多付出成本,即可稱為信譽成本,為取得銀行的金融支持而做好自身的努力。同時要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運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創造條件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不僅僅是一種中國現象,也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難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三者之間形成正常的經濟關系,需要政府提供相關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需要中小企業自身健康、快速和完善的發展,提高自身的信用度,適當利用金融產品,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方面都獲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這些經驗與教訓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委編著.中小企業發展與政策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2]吳敬璉:經濟形勢與中小企業的發展[J].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2005年第94期
[3]俞建國主編:中國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4]劉勇:中外中小企業支持政策對比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