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態是影響上海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發展生態經濟是上海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上海的發展定位和生態環境壓力決定了上海必須走生態工業園之路。通過建立生態工業園,實現工業的零污染和少污染,實現物質和能量利用的最優化,信息的高效傳遞與價值增值,提高生態效率,建立循環經濟,是解決上海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 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
一 、前言
當今世界出現的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兩大新趨勢,對上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而作為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的有效結合,生態工業園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通過建立生態工業園,實現工業的零污染和少污染,實現物質和能量利用的最優化,信息的高效傳遞與價值增值,提高生態效率,建立循環經濟,是解決上海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生態工業園的內涵
工業生態學是專門審視工業體系與生態圈關系的,是充分體現綜合性和一體化的一種新思維,它強調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工業生產,把工業生產視為一種類似于自然生態系統的封閉體系,區域內彼此靠近的工業企業就可以形成一個相互依存,類似于生態食物鏈的“工業生態系統”。
工業生態園綜合運用了工業生態學和循環經濟理論,把經濟增長建立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工業園區,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體現了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工業化的特征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
三、上海發展生態工業園的必要性分析
生態是影響上海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發展生態經濟是上海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生態工業園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已經成為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一 ,上海創建國際大都市決定了必須要發展生態工業園。上海提出了要在21世紀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的戰略目標,構建以生態工業園為主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實現產業技術和產業結構升級,從而為建成國際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經濟基礎。
第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決定上海必須發展生態工業園。未來的社會和城市發展更加強調以節能和環保為核心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而上海經濟的發展一直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的束縛。只有最有效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第三,能源和生態壓力決定了上海必須發展生態工業園。一方面,經濟發展的高能耗,導致上海預先感受到了潛在的能源危機。另一方面,上海面臨著巨大的生態壓力,潛在的能源危機和生態壓力迫使上海必須選擇把節能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生態設計等融為一體的生態工業園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手段。
四、上海發展生態工業園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從社會層面來看,作為我國最先把循環經濟納入經濟發展戰略和先行發展循環經濟的城市,其獨具特色的綜合優勢使上海今天的循環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這為我們發展生態工業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良好的循環經濟發展意識和相對完備的法制體系,為上海生態工業園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強烈的能源壓力和環保問題日益突出,這使得政府和民眾發展循環經濟意識得到全面普及和提升,循環經濟意識已經深入人心。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為上海生態工業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上海2005年與研究和更新改造有關的支出為178.97億元,;環保投入資金約243.53億元,占同期本市國內生產總值的6.86%。投資規模和投資比重在國內省級城市同一指標投資中都是最高的。
其次從區域層面來看,上海優越的地理位置為生態工業園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區位條件。西方國家中有些技術和經驗已經成功運用多年,因此實施“引進來”戰略,把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經驗拿來為我所用是非常明智的。在發展生態工業園的問題上,上海市政府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發展生態工業園既要考慮到生態工業園的盈利性,又要考慮到循環性和環保性,生態工業園總體上也是個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集群。因此政府就必須發揮規劃和引導的作用,政府在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中,既要對生態工業園的盈利性進行可行性分析,又要對生態工業園的循環性和環保性進行詳細論證。要尋找盈利性、環保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三者統一的最佳結合點。
最后從企業層面來看,上海有著相對發達的科學技術水平,這為上海生態工業園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上海市具備了科研水平處于前沿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力量,這無疑會使上海生態工業園在技術上處于比較先進的水平。
五 、結束語
生態工業園是生態工業學和循環經濟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由于它較好地解決了環境問題和經濟增長的協調發展問題,因而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且上海的環保技術和能源的多級利用方面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因此完全可以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為中國的循環經濟發展開辟出一條新路。上海未來的發展應進一步發揮已有工業園的基礎優勢,建設吸引國外資源和自主技術開發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 新型生態工業園,為實現“四個率先”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諸大建 循環經濟的崛起和上海的對策[J]上海環境科學,1998,(10)
[2]上海市統計局上海市環境狀況公報[R] 2005
[3]上海市統計局200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R] 2005 1 (20)
[4] 段寧清潔生產、生態工業與循環經濟 [J]環境科學研究2001(6)
[5]中國社科院中國十五產業發展大思路 [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