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外債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匯率風險管理。學者們一直存在進行企業外債風險管理是否能增加企業價值的爭論。但現實的金融狀況表明:現在不是爭論是否需要進行風險管理,而是該如何管理。
[關鍵詞] 動態實時對沖利率和匯率風險二階馬爾科夫鏈交叉套期保值
一、國外關于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的研究
對于外債風險的是否需要管理問題最終還是要轉化市場是否有效的問題,如果市場是完美有效的,那么進行風險的對沖并不會增加公司的價值。雖然有許多的學者證明說匯率風險是不影響公司的價值的,但我們更相信那是因為統計上的無效度量,市場畢竟是不完美的,匯率風險也一定會對公司價值有影響。那么公司是否能夠認識到匯率風險的重要性呢?研究發現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對待風險和風險對沖上有相似的行為模式,而亞洲太平洋地區國家對待匯率風險態度明顯不同。對待匯率風險的行為模式的差異性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各國具體的政策環境決定的。比如研究就發現墨西哥從1992年由固定匯率制向浮動匯率制轉變就導致了整個國家的企業外債結構更合理的情況,因為在浮動匯率狀況下公司對于外債風險更謹慎。
學者們對于外債風險作的研究工作主要分兩個方向:一是研究跨國公司持有外債與公司現有資產及將來現金流的匹配情況,主要把外債作為對沖外幣資產匯率風險的工具,跨國公司的外債持有和外匯衍生工具之間成正負相關關系的研究就證明這樣對待外債的態度。另一個研究方向主要考慮利用金融市場工具對沖企業外債的利率和匯率風險。John C Hull的開創性專著《期權,期貨和衍生證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可資利用來進行風險規避的金融工具的性質,并提供了可利用衍生工具進行金融風險規避和套期保值的理論框架。
早期衍生工具的使用者是一些大銀行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他們一般都利用衍生產品對其利率和匯率風險進行動態的實時對沖。而后才有一些大企業進入風險管理市場,它由于借入,借出外債而具有了利率、匯率風險。這些公司一般會進行各種風險管理策略效果比較研究,研究發現一般在短期內金融衍生產品規避外債風險是有效的,而在長期內則要通過資產-銷售法來解決了。同樣,研究發現能夠用來進行風險對沖的衍生產會受所在地的影響。比如韓國公司就比瑞典公司更少的運用衍生工具,這是由于韓國的金融市場不發達。
二、國內關于企業外債風險管理的研究
國內研究較多的是國家總體外債的風險控制。對于企業微觀層次外債風險管理的研究較少。由于相關數據的難以獲取,因此做的都是一些理論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有對于企業外債的市場風險因子方面的研究。比如認為在中長期內匯率組合預測模型可以很好的預測匯率,而短期內隨機波動率預測模型卻是有效的。對于短期的市場風險因子波動率的方法研究有對于像ARCH,GARCH,EGARCH的有效性預測研究,而更進一步的研究是考慮市場狀態轉換時的市場因子的波動率變化情況,即對波動性狀態轉移的 ARCH(SWARCH )模型對波動性進行研究,而對于波動性轉移模型的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是考慮了狀態的持續時間,即引入了二階馬爾科夫鏈轉換到ARCH波動率研究中。
實務性的風險管理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果。馬永開,唐小我在基于傳統套期保值理論的基礎上,考慮期貨市場上沒有與現貨市場種類上相同或非常相似期貨資產時,套期保值者可以考慮在期貨市場上選擇與現貨市場上資產相關性較強的資產進行套期保值的交叉套期保值。林孝貴在研究馬永開等關于組合套期保值方法的基礎上,把現貨資產價格投影到期貨資產價格所形成的線性子空間上。討論了在組合套期保值中現貨資產價格風險分解的實例,研究了組合套期保值中的套期保值率,套期保值效率等問題。實現了組合套期保值在理論上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唐小我騰穎曾 勇:匯率的組合預測模型及應用.預測,1996年
[2]王佳妮李文浩:GARCH模型是否能提供好的波動率預測.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第6期
[3]龔銳陳仲常楊棟銳:GARCH族模型計算中國股市在險價值( Va R) 風險的比較研究與評述.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第七期:67~81
[4]蔣祥林王春峰:基于 SWARCH的 VaR及壓力測試值的一致性估計.管理科學,2005年2月,第18卷第1期
[5]郭名媛張世英:DDMRS-GARCH模型及其在上海股票市場的實證研究.系統工程學報,2005年8月,第20卷第4期
[6]馬永開唐小我:組合套期保值策略及其理論研究.預測,1999年
[7]林孝貴:組合套期保值的投影分析.預測,2001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