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分析我國競賽表演市場存在的市場整體規模小,市場主體不規范,產權不清,經營內容單一,國內中介發展滯后等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促進競賽表演市場發展的一系列對策。
[關鍵詞] 大武漢體育旅游圈SWOT分析戰略
一、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內涵及特點
經濟學研究認為,市場是商品使用價值讓渡和價值實現的二重化過程中,在當事人之間形成的物質利益交換關系的總和。體育表演市場(在國外也稱職業體育市場),是指為滿足消費觀賞需求而舉辦各類體育競賽、表演的經營活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具有如下特點:市場供給主體主要是職業競技俱樂部,需求主體大多是運動項目的愛好者和俱樂部隊的支持者。市場客體是體育表演服務,除了具有服務的一般特點,諸如無形性、生產即消費、無儲蓄性和質量不穩定性外,還具有競賽表演服務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現為:最終產品即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廣泛的社會關注性;產品的載體及運動員也具有市場價值,產品質量隨載體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而變化;最終產品可衍生新的市場需求等。這些都是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及市場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我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興起的一類新興市場,是體育產業核心市場之一,備受政府、媒體、理論界和大眾關注。體育競賽表演市場自出現以來,從無到有,迅速擴展,初具規模,但由于其市場形成時間短,基礎差,加之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市場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市場整體規模小。能夠真正進入市場運作的項目數量少,可獲利經營的資源相對緊缺。目前,我國初步進入市場運作,走職業化發展道路的主要是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其他運動項目還沒有形成市場,而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約有20個運動項目進入市場,其棒球、籃球、美式橄欖球、冰球和足球5個項目就擁有近800個職業隊,其中參加五大聯賽高水平競賽的商業隊就有131支。意大利“足球產業”這一特殊產業的年產值約有4萬億里拉,排在該國國民經濟10大部門的行列。
第二、市場主體不規范。許多所謂的職業俱樂部實質上是運動隊+企業贊助的模式,規范組建的公司化職業俱樂部太少。就目前而言,廣東宏遠、上海申花、大連實德、首鋼男籃、山東魯能等職業俱樂部充其量也只能算國內比較規范的職業俱樂部,并不能算國際規范組建的職業俱樂部:俱樂部、中介和媒體三者之間的正常商業關系尚未建立,激勵與約束并存的護理機制尚未形成。
第三、產權不清。職業聯賽和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產權不清問題十分突出,地方政府和項目管理中心(協會)行政化干預市場過多,市場管理不規范,俱樂部與項目中心或協會之間關系緊張,項目市場存在進入壁壘,特別當遇到利潤分成或債務分擔時,因產權不清造成雙方利益上的矛盾更加惡劣,甚至導致合作關系的破裂,影響俱樂部的正常經營和續存。例如,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的存在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決定。
第四、職業俱樂部經營內容單一。職業俱樂部經營內容單一,營銷意識薄弱,經營成本過高及資本回報率不高現象十分嚴重,屬于俱樂部主要來源的無形資產的經營受到發展環境的制約,無形資產的開發程度低,俱樂部大多停留在球隊冠名、主場經營權等極其狹窄的經營開發項目上,忽視建立在俱樂部整體基礎上更廣泛的無形資產的開發。
第五、國外中介機構涉足國內商業賽事,國內中介機構滯后,專業化的體育競技公司不僅數量少,規模小,而且經營管理水平低,不具競爭力,許多有商業價值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由國外著名體育競技公司代理或推廣,導致資源外流,賽事收益為人所取。
三、促進體育競賽市場發展的對策
1.改革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障礙
根據各國的經驗發展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其戰略重點應放在社會化、職業化、商業化運行的各類競賽項目的市場開發上,所以要從根本上培育和發展我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就必須下決心改革現行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即以競技體育社會化和產業化為方向,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企業和事業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加快推進適宜產業化的單項運動協會法人實體化的步伐,理順管理體制,健全內部組織機構,實行法人治理結構。同時,配套推進職業體育俱樂部改組改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權制度的要求,對所有名義上的職業體育俱樂部進行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革,通過規范上市,相互參股和中外合資等形式逐步改制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鼓勵有實力的體育中介公司通過兼并、聯合和重組等形式,逐步形成一批能與國際著名體育中介機構競爭的企業或企業集團。
2.提高比賽質量,增強比賽觀賞性
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提供的是體育競賽產品,因此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才有可能促進整個市場的發展。積極培養運動員的敬業精神,使球員養成自我管理、自我訓練的好習慣;打破地域觀念,允許人才流通,通過科學合理的轉會機制和選秀機制使各隊的實力相當;重視后備人才開發,完善梯隊建設,大膽啟用新人;注重引進高水平外援,并可通過改變競賽規則、改變外援上場人數和時間,進一步提高競賽的質量和觀賞性;改進比賽規則,鼓勵運動員個人表演,采用先進的戰術打法,增強比賽的對抗性和精彩性;密集賽程、增加比賽。
3.大力開發媒體轉播權
體育賽事的媒體轉播權經營是整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開發與拓展的基礎。媒體轉播權主要包括電視轉播權、廣播電臺轉播權、互聯網轉播權等。目前媒體轉播權收入現已成為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奧運會的媒體轉播權則更加成為各媒體重點關注的對象。如近幾屆奧運會電視轉播權費用呈遞增趨勢(第二十四屆奧運會為4.01億美元,第二十五屆為6.4億美元,第二十六屆為7億美元,第二十七接為12億美元)。以“I Love This Game”為電視促銷廣告的NBA已成為著名的國際品牌,全球數十億人可以直接觀看NBA比賽現場的實況,每年僅電視轉播權的收入可達5億美元。我國在媒體轉播權方面也獲得過較大成績,獲得可觀收入。如1998年在四川成都舉行的“女飛人大賽”是目前國內賽事電視轉播權商業化運作程度最高,也最成功的例子。該賽事組委會以60萬元價格將賽事轉播權賣給四川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因此項賽事獲得四川沱牌曲酒80萬元贊助,同時又將其買斷的轉播權以10萬元分別賣給國內的11家電視臺聯播局面。四川電視臺不僅進行實況轉播,還獲得100多萬元的收入。
4.培養和造就專門的經營管理人才
競賽表演市場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密集型市場,這一市場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很高。培養和造就一批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經營和管理的專門人才是進一步培育和拓展我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不斷滿足體育消費者的觀看體育競賽表演消費需求的重要前提。這類專門人才可自己培養,如采用請進來或走出去的進修提高,也可以聘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也可以與體育院校聯合培養,以滿足體育經營市場的需求。
5.充分發揮各類中介機構的助推作用
競賽表演市場與體育中介市場之間有著很高的關聯度,培育和發展競賽表演市場必須有充分發揮各類體育中介機構的助推作用,為此,要大力發展體育中介組織,開放國內體育中介市場,允許外資和國內的民營資本投資體育中介、體育經紀公司,建立規范的體育經紀人制度,充分發揮體育經紀人在賽事推廣和人才流動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搞活競賽表演市場,促進專業分工,優化資源配置,規范市場運作,提高市場效益。同時,國家工商總局與國家體育總局要聯合制定并頒布體育經紀人管理辦法,依法加強對體育中介機構市場運作行為的監督與管理。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22~123
[2]蔡俊五趙長杰:體育贊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21~37
[3]柳伯力:有關體育市場的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1):27~31
[4]陳云開:競賽表演產業及其市場構成[J].天津體育學院,2002,17(1):18~20
[5]徐甫根鄧衛紅:我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現狀及對策探析[J].企業經濟,2006,(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