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鄉村旅游的實踐和研究在國內日益興起。 本文主要探討了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提出要實施景點依托型和都市依托型相結合的開發模式。本文的研究可以為國內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的相關研究起到有益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鄉村旅游開發模式
一、鄉村旅游的涵義
目前,鄉村旅游尚無統一認可的概念。國內的觀點一般認為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鄉村旅游就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進行休憩、觀光、體驗及學習等旅游活動。它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鄉村獨特的田園風光和人文景觀;二是各種農事勞動,即與農、林、牧、副、漁各產業相結合的一些參與性強的勞作活動;三是鄉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風土人情。
二、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
1.目前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鄉村旅游在我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數已經達到三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00億元,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
針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很多學者做了研究,綜合目前的國內研究,根據不同的影響因素和劃分標準,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表1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分類
第一類劃分標準主要是從投資、管理的角度考慮發展模式,解決如何實施鄉村旅游開發的問題;第二類劃分標準從游客動機出發,考慮鄉村旅游項目的設計,要設計富有鄉村特色的旅游項目,讓游客真正融入并感受最純樸的鄉村生活情趣;第三類劃分標準實際上概括了目前鄉村旅游的基本形態,主要是從旅游資源的特點和區位分布、特色吸引物來探討開發模式。第四類標準依據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和路徑,指出其發展的動力、成因和方法路徑。從發展路徑來看,我們可以將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歸納為兩種:
(1)景點依托模式(或者稱毗鄰資源模式):是鄉村景觀與旅游景點(區)結合、連動的旅游開發模式。該模式依托已有的旅游景點(區)的吸引力和客源流來開發鄉村旅游項目,使單純的觀光旅游與體驗鄉村風俗有機結合。
(2)都市依托模式(或者稱毗鄰客源模式):此種模式的鄉村旅游主要是依托大城市的市場發展起來的,其客源市場主要是都市里的居民,旅游者出游的目的以放松心情、享受休閑為主。
可以看出,目前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有多種,但依據前三類標準劃分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缺乏可模仿、推廣和借鑒意義,可操作性較差,要實現可借鑒、推廣,必須研究其發展過程和路徑,所以本文將重點研究依據第四類標準劃分的開發模式。,即景點依托型與都市依托型兩種模式。
2.兩種模式——景點依托型與都市依托型
(1)景點依托型。該模式主要是指,在著名旅游風景區周圍發展鄉村旅游,其客源市場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旅游觀光者,針對這些游客,來深度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借助緊鄰城市的區位優勢開發的城市居民旅游(嚴格地說來是對鄉村差異性的資源和對城市市場的相鄰關系的雙依托)。其資源優勢主要是自然環境,其產品要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兼有觀光的體閑;二是與景區旅游相結合的鄉村旅游產品。
(2)都市依托型。都市依托型模式是指借助鄉村自有的或者相鄰的原有名勝地的引力優勢所開發的多樣客源的城鄉居民旅游(嚴格地說來是“搭便車”形成的差異性產品組合,實際上也是雙依托)。其資源優勢是自然環境兼原有名勝,其產品要素是兼有體閑的觀光。
這種模式下,因為客源距離旅游目的地較近,所以重游率高,易形成忠誠客戶,從而向周末度假休閑方向發展演變。旅游者在享受質樸的田園風光時,深入到農戶家庭,同吃同住,體驗真正的農家生活。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開發必須在不同的開發區域,針對不同的旅游客源及旅游需求,采取不同的開發模式,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時,要注意將這兩種開發模式結合起來運用。 詳見表2。
表2都市依托型與景區依托型的開發模式
三、本文的回顧與總結
本文首先研究了鄉村旅游緣起、概念,以及開發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即景點依托型和都市依托型的開發模式。當然,關于旅游開發策略中的產品策略、營銷策略等都未進行考慮,有待于未來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烏恩等:試論鄉村旅游的目標、特色及產品,北京林業大學學報[J],2002.05
[2]唐代劍池靜:中國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M],2005
[3]烏恩:地域文化與旅游規劃.人文地理[J],2001.16
[4]文軍唐代劍:鄉村旅游開發研究.農村經濟[J],2003.10
[5]劉德謙:關于鄉村旅游、農業旅游與民俗旅游的幾點辨析.旅游學刊[J],2006.03
[6]何景明:國內鄉村旅游研究:蓬勃發展而有待深入.旅游學刊[J],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