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術創新聯盟不斷涌現但難以持續發展,其關鍵的原因是聯盟持續發展中存在著機會主義。本文指出信任是應對機會主義最有效的方法,并構建了基于信任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機制來應對機會主義,以確保技術創新聯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技術創新聯盟信任機會主義
在實踐中,應對技術創新聯盟中機會主義主要采用兩種方法:契約和信任。契約可對合作成員的資源投入及其在合作過程中的行為做出詳細的規定,但資源投入和合作行為都具有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規定性,契約只能對可量化的部分進行控制,而對難以量化的部分就無能為力,因而契約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機會主義傾向但不能有效地阻止機會主義行為。為此,有學者指出信任是防范機會主義行為最有效的方法(Arrow,1974年)。如果合作成員之間的信任程度高,這不僅能減少簽訂契約和監督其履行而產生的交易費用,更為重要的是合作成員都能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增加投入的質和量,以便在做大的“蛋糕”上分到更大的一塊。因此,只有建立基于信任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機制,才能有效地防范技術創新聯盟持續發展中的機會主義。
一、信任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西方的學者就已經對于企業間的信任進行了深入地研究。隨著大量聯盟組織的產生和發展,信任成為廣大的學者們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學界有關信任的定義主要有以下的觀點:其一,從信仰的角度,信任就是合作的各方都堅信,沒有一方會利用另一方的脆弱點去獲取自己的利益(Sabel,1993年);其二,從控制的角度,信任就是盡管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但它卻愿意放棄這種能力而相信另一方會自覺自愿地做出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Mayer,DavisSchoorman,1995年)。其三,從意愿的角度,信任是合作雙方都愿意接受短期混亂的程度,混亂的程度越高,它們就越認為混亂會在長期的合作關系中消失(Andersonetal,1990年)。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技術創新聯盟內部的信任是指由于技術創新聯盟各成員對其他成員有信心,愿意放棄控制其它成員而依賴其他成員的意愿和行為。
二、基于信任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機制的框架設計
聯盟的信任是建立在激勵和約束的基礎上的,戰略目標的激勵與機會主義行為損失的約束,促使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加強相互信任,以降低機會主義行為帶來的損失,實現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的技術共享。信任的作用只有在聯盟的合作協議中激勵和約束條款的規范下,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和提高。基于信任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機制框架,如圖所示。
基于信任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機制框架圖
三、基于信任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機制的構建
1.信任的產生機制
信任產生機制的建立是技術創新聯盟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形成的重要保障。祖克爾(Zucker,1986年)指出,在聯盟中,信任的產生存在著三種基礎,即以過程為基礎的信任、以特征為基礎的信任和以制度為基礎的信任。每一種形式都程度不同地在聯盟管理者的控制范疇之中,因而聯盟管理者在管理聯盟的過程中必須鑒別和遴選各種形式的特性和功能,保證信任產生機制與聯盟的屬性和要求相互吻合,相互適應,通過建立信任產生機制來應對聯盟持續發展中的機會主義。過程與特征信任要求聯盟能獲得其成員詳盡的、明確的和不可轉移的信息,而這樣的信息在技術創新聯盟中是不存在的,因而技術創新聯盟就需要采用第三種方式——基于制度的信任。
2.信任的作用
即使技術創新聯盟的合作協議十分完備,也難以約束技術創新聯盟成員所有的機會主義行為,因而要依靠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來補充和規范。在應對技術創新聯盟持續發展中的機會主義方面,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合理的較高程度的信任能夠發揮技術創新聯盟合作協議難以起到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一是改善了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關系。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合理的較高程度的信任促進了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而信息的廣泛交流使得技術創新聯盟成員能更清楚地了解其他成員的行為規則,減少了技術創新聯盟內部機會主義出現的概率。二是降低了防止機會主義行為的監督成本。信任可使已經達成的技術創新聯盟合作協議自我實施和遵守,不需要外部的監督,從而降低了防止技術創新聯盟各成員機會主義行為的監督成本。三是有助于技術創新聯盟成員增加對合作關系的投入。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信任程度越高,技術創新聯盟成員對實現技術創新聯盟戰略目標的信心就越大,更愿意增加對技術創新聯盟合作項目的資源投入,從而降低了技術創新聯盟內部機會主義出現的概率。
3.技術創新聯盟的激勵機制
激勵主要是為了特定的目標而影響人們的內在需求或動機,從而引導、強化和改變人們行為的反復過程(芮明杰,1999年)。此定義包括以下二層涵義:一是激勵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任何激勵行為都有其目的性,這個目的可能是一個結果,也可能是一個過程,但必須是一個明確、現實的目的;二是激勵能引導、強化和改變人們的行為。人們的行為來自于動機,而動機來自于需要,激勵通過影響人們的需要和動機來引導、強化和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因此,激勵所產生的人們的行為是其自身主動、自覺的行為,而不是被動、強迫的行為。
技術創新聯盟的激勵機制就是為了充分發揮信任的功能與作用,使技術創新聯盟與其成員及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達到較高的信任水平,產生協同效應的一套制度,用來反映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的方式。技術創新聯盟激勵機制的目標就是促使技術創新聯盟整體利益與技術創新聯盟成員的個體利益相一致,通過具體的制度來規范技術創新聯盟成員的行為,阻止機會主義行為。
4.技術創新聯盟的約束機制
約束有兩層涵義:一是控制、管束和限制;二是物體的位置及其運動條件所加的限制。本文認為,約束是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與管理目標不相一致的行為的監督和懲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根據管理者的管理目標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手段的總稱。具體運用到企業管理工作中,約束是指對被約束對象的行為加以規范,使其符合企業的戰略目標,不能超越企業所限制的規范。
技術創新聯盟的約束機制主要是為了解決正面激勵所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在道德、法律等方面對技術創新聯盟各成員進行限制。技術創新聯盟約束機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技術創新聯盟各成員的利益,避免機會主義行為的出現。
5.合理的信任水平的確立
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的信任應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既要避免過度的信任,又要避免信任的不足。過度的信任使技術創新聯盟成員易受到其它技術創新聯盟成員機會主義行為的傷害,而信任不足不僅會加大技術創新聯盟的監督成本,還會降低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的合作度。因此,技術創新聯盟可運用信任的評審機制,確定技術創新聯盟對其成員及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合理的信任水平,并據此采用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技術創新聯盟與其成員及技術創新聯盟成員之間達到較高的信任水平,以便充分發揮信任的功能與作用,阻止機會主義行為。
參考文獻:
[1]Arrow, K., The Limits of Organization [M].New York: Norton, 1974:71
[2]Sabel, C., Studied Trust: Building New Forms of Cooperation in a Volatile Economy [J].Human Relations, 1993 (9): 1133~1170
[3]Mayer, R.C., Davis, J.H. Schoorman, D.F.,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3): 709~734
[4]Anderson, J.C. Narus, J.A., 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 [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54):42~58
[5]Zucker L. G., Production of Trust: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986(18): 53~111
[6]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