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大天津濱海新區開放開發的新一輪綜合配套改革,讓位于環渤海經濟圈腹地的保定市面臨著如何在全省“一線兩廂”戰略布局下按照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規劃出產業和諧發展格局。本文就此對如何把握經濟建設北移重大契機提出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 經濟重心北移保定產業和諧發展戰略
2006年為加快環渤海經濟圈建設,繁榮我國北方經濟,黨中央、國務院啟動了由天津濱海新區領銜的新一輪綜合配套改革,環渤海經濟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保定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京津冀地區兩翼中的重要一翼、河北省“一線兩廂”格局中的“一線”城市,如何在區域協調發展原則的指導下,找準保定在區域中的定位,正確選定保定市未來重點發展的支柱和主導產業,規劃出未來發展新格局是能否搶抓濱海新區開放開發契機的關鍵。
目前,保定市把建設“京南近海強市名城”作為目標,提出要加速育強全市成長性產業,形成具有保定特色、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的目標。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要想實現保定經濟和諧、快速發展,就要做到“眼光朝外思維向里,立足市情發揚傳統,重新規劃全市產業,積極對接經濟建設重心北移”的總體規劃。21世紀促進區域經濟競爭優勢升級的基本單位是城市群,保定市的特殊位置與傳統的腹地功能,使她不可能脫離環渤海經濟圈城市鏈條獨立發展。
一、保定市主導產業與優勢產業
近年來,保定市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構成大體圍繞18∶46∶36比例變動。2004年保定市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高達87%。因此,保定市制造業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調研分析表明,保定市主導行業為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塑料制品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械制造業等。在此基礎上,按照經濟總量、資源配置、投入產業比等指標篩選出保定市優勢行業依次為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煙草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塑料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等。
二、保定市成長性產業
對排名前十位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做進一步分析,保定市成長性產業排名第一的是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依據世界著名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的核心思想——產業競爭力是國家或區域競爭優勢形成的源泉,保定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業競爭力。如以長城、長安、中興為龍頭的汽車生產產業群,以風帆、凌云、立中及長城內燃機為核心企業的汽車配套設備或零部件產業群,行業基礎雄厚,發展勢頭很強,具備作為龍頭行業的條件,并已成為保定區域經濟競爭優勢的動力與源泉。今后,加強該行業的產業關聯性,提升其同業競合力度及產業網絡聯盟將有助于發揮這一行業優勢。除此之外,保定市具有成長性的行業還有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塑料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械制造業和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比較優勢明顯,因為產業關聯性不強,所以應在控制其對環境污染的基礎上,給予重點扶持;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在全省市場占有率高達47%,而且研發創新活動排在上游水平,發展優勢明顯,但是產業關聯性較低,應積極開拓省外市場;保定的塑料制品業在研發創新活動中優勢明顯,說明該行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目前省內市場占有率為36%,市場空間很大,應給予政策支持;電氣機械及器械制造業在全省市場占有率為19%,行業科技創新活動位列行業第四,但比較優勢排名11位,依據產業壽命周期理論,該行業正處于產業發展期,應當給予一定的扶持,促進產業成長壯大;紡織業比較優勢明顯,但研發創新活動卻位居18位,表明該行業已進入產業成熟期,若想突破成長上限,就要在研發上下功夫,否則會面臨產業衰退的命運。
三、保定產業的和諧格局
京津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雙核,正在積極進行產業格局的高度優化與無縫對接。保定作為京南重地,在本系統中處于從屬位置,必然接受京津大城市的輻射。因此,在充分發揮腹地功能的基礎上,依據自身優勢,規劃出產業和諧發展格局至關重要。
保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交通便利,工業基礎雄厚,農業基礎較好,域內觀光旅游資源豐富,文化積淀深厚,但開發力度不夠,另外,城市規劃任務很重,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外商投資規模小,產業創新能力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因此,保定產業布局要兼顧和諧發展中的和則與諧則原則,盡快將全市區域經濟調整到可持續發展的和諧軌道上。其中,和則是指區域內京津冀板塊的共生關系,諧則是指區域內京津冀板塊的互惠共贏關系。遵循和諧原則的標準,保定的產業布局才會喚發出新的發展動力與活力。
為實現“和諧保定”標準,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第一,保定市產業新布局中要突出處理好工業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積極推行綠色制造,生態工業等可持續發展模式,力爭在產品設計、原料選取、加工制造、包裝運輸、銷售使用及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和人類危害最小,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二,保定要在加大信息化與工業化結合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保定是工業老城,近年來已在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方向取得了較大進展。目前,擁有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是我國在新能源與能源建設制造領域重要的技術創新和轉化平臺,正在著力打造的“中國電谷”,將對全市信息化水平是一個重大的提升。第三,保定在對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的同時,也要協調好區域內各產業之間的關系,解決好“三農”問題,在經濟轉型期更顯關鍵。另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將對保定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圍繞全市成長性產業統籌科工貿產業發展鏈條,加快現代物流業、新興創意產業、汽車文化產業、古城文化旅游等產業的先導帶動作用,加強保定城市文化的凝聚力增添城市的魅力與活力,將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保定產業結構的良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