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新技術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本文試就如何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建立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創新體系,拓寬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渠道等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作用下,在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不僅獲得了迅猛發展,而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已經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研發投入嚴重不足;適合高新技術產業成長的市場環境尚不健全;高新技術產業區布局過多過濫;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不夠等。帶著對上述問題的思考,筆者想就如何加快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談一點淺顯的看法。
一、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原動力
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而做出的一項重大的戰略部署。在加快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堅持創新能力建設與構建體系內外相互聯系并重的建設方針,優先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的科學家和科學團隊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優先支持一些研究機構和研究型大學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學科支持和動力支持;鼓勵高新技術產業參與國際、國內競爭與合作,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開發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堅持科技創新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新的人才政策,全面提升科技隊伍的整體水平,建設一支既懂高新技術、又善經營管理的世界級科技企業家隊伍。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整體設計,立足深層次改革,進行科技體制的創新制度安排,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把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推向市場,形成能夠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學、研機制,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扶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發展,使業已進入成長期的高新技術產業向成熟期挺進
1.政府應采取重點支持政策,加快建設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當前,我國要特別抓住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因勢利導,全面支持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地區面向全球,建立起包含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軟件開發、信息服務、銷售流通、跨國經營的產業鏈體系。通過建設國家產業基地,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制造能力和集中度,促進我國從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大國向電子信息強國的轉變。
2.繼續實施大公司戰略,加快形成自己的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要協調和落實國家有關融資、稅收方面的政策,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兼并收購、境內外上市等方式,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3.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努力擴大內需和出口。今后要重點組織實施數字電視、移動通信、信息安全產品、新型元器件、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專項,提高為國民經濟提供系統裝備和產品的能力,努力擴大國內電子信息產品消費需求。要進一步完善出口協調機制,認真落實各項出口扶持政策,為產品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在保證大宗出口產品擴大的同時,抓好軟件與集成電路的出口。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激活民間資本,建立規范的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運作模式
1.促使現有風險投資公司與民間投資者共同出資組建風險投資基金。在現有風險投資公司已經有較大發展的前提條件下,其它民間投資者可以與其共同參與和發起設立各種類型的風險投資基金,如綜合風險投資基金、專業風險投資基金、區域風險投資基金等。基金的資金由金融機構負責保管,風險投資公司負責具體運作。在風險投資基金有了一定發展后,國有資本可以逐漸退出,并通過改革風險投資公司內部管理體制,逐步將其轉變為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同時基金逐步過度到有限合伙制的組織形式。
2.組建以境內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有限合伙制基金組織。有限合伙制內部設立兩類法律責任不同的投資主體:一類是有限合伙人,另一類是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提供風險投資基金的基本資金來源,以投資額為限對基金組織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普通合伙人是風險投資家,具體管理風險投資基金的運作,出資一般占基金資本總額的1%,投入的主要是科技知識、管理經驗和金融專長,須對基金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在基金投資收益分配上,普通合伙人除了可以同有限合伙人一樣獲得基金股份收益外,還可以依據投資利潤進行較高比例的分配和獲得管理勞動收人。
3.組建以境內民間資本為主體的契約型風險投資基金形式。這種風險投資基金由民間投資者、作為風險投資家的基金管理者和作為資金保管者的金融機構組成。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信托契約基礎之上,其中民間投資者為委托人,基金管理者和基金保管者為受托人,分別依據信托契約對風險投資基金進行運作和保管。
4.鼓勵民營企業個人和家庭單獨進行風險投資。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國的民營企業除了與其他經濟主體共同參與組建風險投資機構外,還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直接進行風險投資:一是設立企業內部的風險投資部門,具體負責企業在風險投資領域的金融性投資,以及企業與外部機構的合作;二是自身直接對風險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包括并購風險企業;三是民營企業內部進行風險投資。
當然,除了上述三個方面的對策外,我國還可以在社會環境、法律保護、政策支持、制度安排等方面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杜亞斌:大型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選擇[J].集團經濟研究,2004,12
[2]林勇:東南亞華人企業集團在華投資的趨勢分析[J].福建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