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是評價理財活動合理性的標準。正確闡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一個聯系到正確認識財務管理現象,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基本問題。本文通過對利潤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對比分析后,得出利潤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 財務管理目標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在會計學中,成本被分為成本和費用,所以利潤指的是收入減去成本和費用后的余額。在財務管理中,利潤最大化就是“假定在企業的投資額預期收益確定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行為將朝著企業利潤最大的方向發展。”企業價值也就是我們說的“本身多少錢”。企業價值通常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一種是用買賣的方式;二是通過其未來預期實現的現金流量的現實價值來表達。在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假設下,它可以表示為股票價格最大化。
一、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
1.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優點。首先,考慮了現金收益的時間因素,并用貨幣的時間價值來科學的計量,反映了企業潛在的獲利能力,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問題,有利于合理的選擇投資方案,有效的籌措資金,合理的制定股利政策。其次,價值最大化目標能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過去和目前的利潤會影響企業的價值,而且未來利潤的多少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會更大。第三,價值最大化目標科學地考慮了風險和報酬之間的關系;能克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不顧風險的大小,只顧片面追求利潤的錯誤傾向。
2.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不足。
(1)是一個絕對指標,企業價值不但難以具體的估量,而且可操作性不強。若兩年前,HY兩家企業分別投入50萬元和100萬元,現在H企業的價值是15萬元,Y企業的價值是30萬元,如果是投資者,應該選擇哪家企業呢?光靠企業價值最大化來選擇顯然不妥。
(2)企業價值這一指標的使用范圍有限。無論對于哪種類型的企業,利潤都可以直觀的用“收入—成本費用”計算出來。相比之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估量卻要比這復雜許多。因此,對合伙企業或者非上市公司來說,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企業價值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應用。
(3)企業價值受到多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盡管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可以通過股票價格的變動來揭示企業的價值,但是股價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而這些因素很多是企業本身不可控制的。因此,若以價值最大化作為目標的話,可能會使企業只看重股價而偏離實業本身,誤導企業財務決策;還會誘導企業發布有利于股價上升的虛假信息。
二、利潤最大化目標
1.利潤最大化目標是一個絕對指標。利潤最大化目標是一個絕對指標,單從利潤的絕對數額來看,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比較。如果要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做出比較,那么放寬松假設條件,哪怕利潤和投入都不相同,也完全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2.利潤最大化中利潤發生時間的確定問題。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一般來說,利潤最大化中的利潤,指的是當期利潤。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除了利潤的差別以外,包括利潤產生的時間等其他條件完全不同。當然可以根據利潤的大小作出正確判斷。倘若利潤產生的時間不同,那么相應地,只要對不同時期的利潤進行折現再作出正確判斷,那么也完全不會影響理性的判斷。
3.利潤最大化目標中的短期行為問題。利潤最大化是當期指標,這可能使的一些財務人員不會顧及風險的大小去追求最大的利潤。但從長遠來看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短期決策未必是最佳決策,但短期和長期的約束條件不同,我們不能將約束條件不同的選擇進行優劣的比較。
4.利潤最大化目標中的風險問題。如果利潤相同,但獲得利潤的風險不同,由于違背了“其他條件都相同”這一個假設前提,那么根據風險系數把利潤換成同一風險系數條件下再進行數值比較,也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是利潤最大化
1.符合馬克思關于資本運動的基本原理。馬克思認為,資本運動在于增值。馬克思在產業資本循環公式中對資本增值做了精彩的描述:G—W…P…W’-G’。這一公式準確無誤地說明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在于追求最后形成的G’要大于投入的G,就是說,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效從財務角度看,全部反映了在這一撇上了,而且它越大越好。由此可以推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利潤最大化。
2.這一目標符合以下四個原則。
(1)普遍適用性原則。我國目前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既有國有企業,又有非國有企業,在選擇財務管理目標時,我們不能僅以某一類企業作為對象,而必須分析各類企業的共性,在此基礎上做出我們的選擇。
(2)可衡量性原則。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具有可衡量性。如果難以衡量,也就是失去了作為目標的前提。比如說,企業價值管理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但如何衡量企業價值?
(3)實現程度的可控制性。財務管理活動績效的標準,作為一個標準,其實際價值是受管理層次的控制的,若存在較多的不可控制因素,必然會大大減低評價結果的置信度。如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由于股價除受公司自身因素影響外,還受到諸如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利率變動、通貨膨脹、政局、戰爭等其他不可控因素的重大影響。因此,若以股價的高低來評價財務管理績效顯然是不妥的。
(4)利益的均衡性。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既涉及所有者利益,也涉及到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確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能僅考慮某一方的利益,而必須能實現各方面利益的均衡。
四、結束語
由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依賴于企業的存在而存在,因此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服務和服從企業目標,把利潤最大化確定為財務管理目標是更有利于企業達到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葛家澍:《現代西方財務管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