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創新離不開有效的管理,管理會促進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先進的管理理念可以指導一個組織產品設計的創新、服務內容的創新,使創新活動更加適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科學的管理方法可使創新活動如虎添翼,收效顯著;高效的管理機構,使組織的整體創新活動更加有序,進展順利。因之,搞好管理創新工作,是構建創新型國家、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關鍵詞] 管理創新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
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有關創新的論述古已有之。如“日新之謂盛德”《易.系辭》、“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等。講的是人們應該經常保持蓬勃旺盛的精神風貌,積極向上、天天更新,以新的姿態去追求、創造新的生活。今天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與時俱進”的思想,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就是在新時期對創新精神的最好的詮釋和發展。
一、管理創新有著豐富的內容
1.目標創新是前提。任何單位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在調整了內部條件、外部環境、和經營目標三者的動態平衡的基礎上取得的。如果在內部條件確定的基礎上,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就需要對經營目標做出調整,而每一次調整都是一次創新。在現階段,企業組織目標應調整為“通過滿足社會需要來獲取利潤”;學校組織應把“培養合格人材、滿足社會需要、服務祖國建設”定為目標,目標創新關鍵是對市場、人民群眾的需要的滿足。只有選準目標,創新才能獲得成功、才不會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國家有限的資財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2.制度創新是保證。有關制度創新,它涉及到產權制度、經營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這幾個方面關系交錯、相互影響。作為制度,它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但也不是“祖宗之法不可違”,也要隨著社會的變革、改革的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有時這種調整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就像邁克爾·哈默和詹姆斯·錢皮在《企業再造工程》一書中所主張的那樣:徹底變革,注重核心競爭力,打破舊框框、建立新制度。事實上,也只有把管理制度調整到了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上才能保證其他創新目標的實現,創新措施才能落實。
二、管理創新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基本要求
在今年初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代表中央提出了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核心是把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是對江澤民同志“與時俱進”的思想、對胡錦濤總書記“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具體落實和發展。
遵循科學發展觀,加強組織管理,實施創新戰略,共建和諧社會
1.在實施創新戰略的過程中,要注意克服“偽創新”的觀點和“創新難”的情緒。實施創新戰略,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為社會做貢獻的心態去做,不要有虛假成分,不要假借創新之名去做損人利己之事。如當今社會上那些天價醫療、天價月餅、天價房產、天價演出…這些人到處招搖撞騙、大肆宣揚、推銷自己,無一不是借創新之名,去干著利己之實。我們稱其為“偽創新”,這是和創新的觀念格格不入的,是應當受到批判的。
實施創新戰略,還應克服那些認為“創新難”的觀點。目前社會上有人認為創新是“純技術性”的觀點,是科研人員的任務、是專家學者的工作,專業性強、一般人干不了。這是把創新工作簡單化了的觀點,這和當年毛澤東曾經批評過的紅軍中的單純軍事觀點差不多。其實,創新工作涉及到所有人的工作,技術人員要搞技術創新、服務人員要搞服務創新、管理人員要搞管理創新。顯然,這是關系到一個組織所有人員的共同工作,是人人有份的事情,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干出一番成績的,只要在你的崗位上有新的工作業績,就是對創新做出了貢獻。。也有人認為創新需要的投資高、周期長、風險大,只有那些技術實力強、資金雄厚、規模大的企業、科研院所才能進行,一般小企業、小單位是沒有力量進行創新工作的。這種觀點,還是沒有真正理解創新的根本含義。既然每個人都是創新的力量,那么不論單位大小,都是創新的主力軍。社會的分工不同、各單位承擔的任務不同、責任大小也不同,但都是為社會的進步而做出的努力,都是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而進行的奮斗!只要把本單位的事情搞好了,就是為創新型國家做出了貢獻。
2.實施創新戰略,關鍵在于有效的組織管理。對企業來說,不管是構建學習型組織、企業再造、還是從事企業文化建設,都只有走創新之路,才能實現。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要有開拓精神、新思路、新辦法,在已有業績的基礎上擴大發展,是資產增值、是管理上水平、是質量上臺階。
要有效的實施創新戰略,搞好本單位的創新活動,還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作為基層組織的創新活動,首要的工作是選準目標。工作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開始,目標選擇宜近不宜遠、項目選擇宜小不宜大。這樣目標容易實現、項目容易成功,其結果必然是減少了項目承擔者的挫折感、增強了自信心,有利于激發創新者進一步投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
(2)組建精干的創新團隊,以自由組合為主,宜精不宜濫。組織應以必要的指導為主,不干涉具體事務;也可以與外單位專家相結合組成聯合團隊,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共同攻關。要注意發揮創新團隊中骨干、領軍人物的作用,通過檢查、詢問等經常性的關心、鼓勵,激勵創新者以更大的工作熱情投身于創新事業。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北京,[J].2006.1.9
[2]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M].
[3]周三多:管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
[4]王緒君:管理學基礎[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