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族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組織形式,格外引人注目。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家族企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主力軍,并為我國國民經濟總體實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鍵詞] 家族企業成長歷程特色
新中國成立后,直至“一五”時期,中國政府允許私營經濟的發展,并鼓勵私人資本向國家資本主義方向過渡。以民族工商業為代表的中國家族企業,有著三五年左右與新興國營工業和平共處、競爭發展的時期。但好景不長,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使得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達到了空前之高,私營經濟被國營國有企業所取締。1957年~1978年間家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空白。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的路線,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同時并存、共同發展。家族企業順應形勢,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了。筆者將1978年以后的家族企業被稱之為轉軌時期的家族企業,依據我國憲法對私營經濟的地位的逐步的確立。將轉軌時期中國的家族企業劃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一、轉軌時期中國的家族企業發展歷程
1.黨的第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到一九九二年小平同志南巡:家族企業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復興與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家族企業制度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復興”。國家首先承認了個體經濟的合法地位,這就給家族企業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法律基礎。1982年城鄉個體經濟得到法律確認并獲得迅速發展。1982年年底,個體工商戶達到263萬戶,從業人員20萬。緊接著1988年私營經濟取得合法地位并獲得逐步發展。一部分個體工商戶善于經營,逐步發展成為私營企業家。
在此之前,家族企業“嫩芽”只能混跡于或隱形于其他的合法經濟形式中,或頂著鄉鎮集體的帽子,或披上中外合資企業的外殼,“破土”萌發,緩緩起步,艱難發展。家族企業在彌補市場短缺,解決農村和城市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啟蒙市場經濟觀念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平同志南巡到黨的十五大召開:家族企業陷入狂熱的發展時代
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講話,回答了轉軌前進中遇到的一些疑團。中共十五大報告又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突破和政策調整,使得家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快速發展起來。
與第一階段相比,這期間家族企業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并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在以往粗放管理的基礎上,建立了相應的企業管理規章制度,機構健全、分工合理,企業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都較的完善,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業己發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軌最具活力的市場力量。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3.十五大召開至今:理性的第二次創業
在這一階段憲法中明確規定,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族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家族企業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GDP中所占比重已達到61%,擁有的資產占全社會資產的比重已超過20%,家族企業產值以“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步顯露出它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
家族企業發展空間廣闊,產業結構趨向合理;第一產業約占2.34%;第二產業約占41.1%;三產業約占57.26%。家族企業甚至將進軍國有企業退出的空間。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對家族企業來說,將意味著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經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中國家族企業的特色
1.在治理模式上和管理方法上受到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
1949年以后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沖擊,但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很多舊的傳統又被提上日程,融合于企業到了企業的規則當中。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計劃經濟體制規則漸漸失效,健全的市場經濟規則還在逐步的建立之中。因此,家庭與家庭規則自然就成為在夾縫中發展起來的私營企業創建和發展的支撐構件。
2.始于農村的自發行動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并不是改革者的有意安排,而是農民的自發行動。1958年中共在農村實行的人民公社體制,使得農民長期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安徽、四川農村,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其中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村實行的包產到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
3.在創業初期兩者都舉步維艱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首先承認了個體經濟的合法地位;接著,國家又明確規定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雖然家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得到了法律上的認可,但是其社會地位以及影響力還是不能夠實現和國有企業的平等。尤其是在改革的初期,家族企業只能頂上“鄉鎮企業”、“集體企業”的紅帽子。現階段,家族企業較國有企業而言,在融資等方面也是異常艱辛的。
三、結語
無可厚非的家族企業在中國整個歷史長河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甚至可以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說是獨一無二的的地位。通過他們的商業經營和金融活動,促進了地區間的聯系,擴大了國內外貿易市場,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理清轉軌時期我國家族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特色,對于現階段家族企業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尤其是對家族企業的治理結構及其演變形勢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平青:論早期中國家族企業的成長與特色[J],廣東社會科學,2002,05
[2]許慶仆張福記編:近現代中國社會[M],齊魯出版社,2002
[3]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學院合編:中國古代簡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