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并購是主并企業以自身核心競爭優勢為基礎,以發展戰略為導向的并購,即將并購作為企業實現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看待,目的通常不是為了實現投機性收益,而是旨在通過并購獲得或強化企業的核心能力。戰略并購可分為:產業整合型、產業擴展型、新產業構建型。并購對象主要是并購公司的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互補產品和替代品廠商,并購方式有橫向、縱向及斜向混合并購。橫向并購是公司在本地或異地并購某競爭對手,改善和提高流程中某一運營環節,或實現優勢互補,或實現規模經濟;縱向并購是面向供應商及顧客的并購,擴大公司的直接盈利空間;斜向混合并購則是公司利用現有營銷渠道拓展與本行業沒有直接關系或是有替代及互補關系的公司。不相關公司之間的戰略并購往往會使企業處于混亂狀態而使公司陷于困境。
一、步驟
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目標公司不計其數,如何從眾多公司中尋找目標,對并購效果、并購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高低都會產生直接影響。當然,目標公司選擇沒有固定模式和要求,每個并購方可根據自身實力和具體目標來選擇。
選擇目標企業時,遵循科學步驟能確保選擇正確性和縮短選擇時間。筆者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認為目標企業選擇應遵循如下步驟:
1.進行行業分析。判斷該行業目前競爭狀況、未來發展前景及在整個國家產業體系中地位。2.競爭地位分析,確定目標企業行業范圍。通過企業自身實力考察和競爭對手分析得出企業在該產業中競爭地位、企業優劣勢、在該產業內是否還有通過并購方式繼續提高競爭地位可能。3.初選。根據主并企業自身競爭實力分析,選擇確定該行業范圍內的目標企業。以目標企業規模、技術、經營管理、財務狀況等方面與主并企業目前實力是否相配合為原則進行篩選。4.二次篩選。根據核心能力理論,對初選符合條件的目標企業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選擇出能力較強的企業。5.綜合分析。目標企業經過層層篩選之后,主并企業必須進行綜合分析,確認并購是否可行。
二、目標企業選擇
戰略并購整合實質上是一個管理過程,目的在于為社會、股東創造更多價值,實現該目標的要點在于企業通過并購能否提升核心能力。因此,在戰略并購過程中選擇目標企業之前。首先,要清楚自身核心能力,還需要培養什么樣的核心能力,通過并購要獲得怎樣的核心能力。為此,筆者在此結合能力學派的理論構建目標企業選擇的評價標準。
1.初選——模型估計。如何通過適合的模型,識別出目標企業的顯著性特征,篩選出可能發生并購的企業,從而達到縮小目標公司的搜尋范圍、提高搜尋效率和降低搜尋成本,就變成了主并企業的當務之急。
(1)Logistic回歸模型。假設P(i,t)為企業i在時段t內被并購的概率,X(i,t)為描述企業i的一組可測度的列向量,β為未知的待估計系數向量,則有:
P(i,t)=1/[1+е-βΧ(i,t)]
模型表明在存在許多活躍并購者的企業控制權市場內,一家企業是否是目標企業進而被并購取決于其自身的利益特性和對并購者的吸引力。借助該模型,分析被并購企業是否具有顯著性特征,這可減少主并公司的搜尋范圍,節約人財物。因此,主并公司基于自身實力和需要,根據戰略并購要求,選擇出幾家并購可能性大且符合公司戰略方向的企業,是戰略并購起點。
(2)汪氏模型。模型主要描述如何進行價值投資,通過綜合成長性指標和金融健康性指標反映。前者考慮銷售額、盈利和現金流的增長率,能總結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指出未來的增長潛力;后者表明企業的財務是否穩健、現金是否充足,還具有預測風險的能力。將上述兩個指標進行配對,可以將企業分為5類9組,5類指:值得投資的、可以投資的、中性觀望的、謹慎投資的和不可投資的。戰略并購時,主并企業應選擇值得投資的和可以投資的目標企業。我們可以在Logistic回歸模型,利用汪氏模型進一步縮小范圍,鎖定值的并購的企業,減少評價的工作量、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
2.二次篩選。(1)指標體系。構建指標體系必須要符合核心能力特征與內在要求,并要有較強操作性,可滿足企業實際評價需要。根據能力理論:能力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因此,對企業能力評價必須考慮這一特性。為此,選擇如下體系作為二次篩選標準。
①價值指標。嘗試用產品利潤貢獻率,資產利潤率表示。它們標都是可比性指標。②反應指標。主要依據企業對競爭對手反應速度和反應能力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企業發展過程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制定發展戰略時。主要選擇:市場營銷速度和能力、組織適應性速度等。③競爭指標。核心能力是在企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沿著某一特定發展路徑逐步形成,能夠使企業具有長久競爭優勢。④文化凝聚指標。優秀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市場擴張與同化功能。我們知道,并購后的文化沖突是必然的,因此,文化能否有效融合,將對并購效果影響很大。
(2)量化評價。從以上體系可看出其邊界具有模糊性,在這一情況下,我們采用模糊數學方法,因為它是在模糊環境下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某事物做出綜合決策的方法。在這里采用二級模糊綜合評判,依據最大隸屬度原則,為綜合性能評價提供被選目標。
假設一級指標集為:設一級指標有Ki個二級指標,記作,其中Cij表示Ci的第J個二級指標。
①確定權重。權重確定選用AHP分析法,設Ci的權數為,則一級權重集為:0≤ui≤1,
設二級指標Cij的權重為則二級權重集為,
②確定評價結果等級。每個指標評價結果分為n等,則為第k等,這里我們取V=(優、良、中、差)。
③對Ci做一級模糊綜合評價。定出Ci的每一因素Cij的n個評語等級的隸屬度,ki個因素的評價結果可以用ki×n階模糊矩陣Ri表示。我們在這里通過專家評判法獲得ri(總計有個專家),權向量為,專家給Cij評定等級,評價矩陣為kixn,利用公式,得到模糊矩陣:
Ri為Ci的一級模糊綜合評價的單因素評判矩陣,Ri中第j行反映的是Cij對于評價集中各等K級的隸屬度,第K列反映Ci中各因素分別取評價集中第個等級的程度。綜上所述Ci的一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4)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判。二級模糊綜合評判的單因素評判矩陣R由一級模糊評判矩陣構成,即:
其中B表示評判對象按所有各類因素評判時對評判集中第k級隸屬度,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進行判定。
3.綜合評價。企業在具有核心能力的條件下,才能控制外來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因而能力保證和外來資源的匹配性成為并購以及并購后整合的核心,而企業核心能力的提高體現在戰略、組織、文化、資源等方面。因此,從二次篩選中得到的企業與主并企業進行綜合優化,以保證選擇在并購完成后,二者不僅個體有效,而且達到整體上有效性,篩選出最終企業。
根據相關理論,我們挑選如下目標:并購交易成本最低;贏利潛力最高;文化融合性最高。這些目標都可量化為成本表示,顯然,這是個多目標規劃問題,故選擇0~1目標規劃模型解決。
目標函數:
約束條件:
其中,Ui是第i個目標值向成本轉換的轉換因子,Di目標值與最優目標的差值,Xj表示一個目標企業和主并企業組建成的并購企業。Cj表示并購的交易成本,Pj表示并購后潛在的盈利能力,Rj文化的融合度,Cmin表示各方案中的最低成本,Pmax表示各方案中的最大盈利,Rmax表示各方案中的最高文化融合。依據該模型,通過最終結果對比,選擇出最終的目標。
四、結束語
戰略并購中目標企業選擇是整個并購過程中重要一環,能否選到潛在競爭力強、相容性高等企業,將影響并購能否成功。本文給出一個三階段評價過程,通過定性與定量結合,使得整個選擇過程科學、合理,為并購成功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