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各種資源激烈爭奪戰中,其中人才爭奪戰尤為重要,人才資源已成為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要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首先就離不開人才資源,尤其是創新型人才。近年來,雖然沈陽市的市場機制正在逐步完善,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功能正在逐步加強,但大量培養和吸納創新型人才離不開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扶植。
1.加強政府服務職能,為培養和吸納人才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其一,要進行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創新。把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管理機制作為改革的重要環節,減少行政審批權,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把主要精力用在提供服務上,建立“一站式”辦公,實現政策創新、機制創新、體制創新,營造一流的投資環境。其二,要加強法制建設和加大公務員隊伍的建設力度,尤其加強基層公務員隊伍的建設,加快公務員管理手段的創新,增強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建設一支紀律過硬、素質優良、群眾信任、依法行政的公務員隊伍。其三,要用人標準創新。破除學歷、資歷、原有職務、職稱、年齡、籍貫等限制,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既大膽起用勇于創新的年輕人,也敢于聘用確有真才實學、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的離退休專家和技師。
2.加快創新型人才引進方式改革的步伐
首先,對于全國重點院校本科學生和碩士學歷以上人才,可以先到我市落戶,后找單位,先工作,后辦手續。給企業和事業單位自主用人權,可向市政府備案,不需審批。凡本市急需的確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如對方卡著不放,可以先不要戶口,不要檔案材料,不要工資關系,可以重新建立檔案資料,確定新的工資。
其次,嘗試走出國門,開展在境外招聘人才的工作,全面打通面向世界的吸引留學人才的“綠色通道”,積極開發留學人才資源。同時,創造良好、寬松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工作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吸引留學人員來沈,特別是吸引頂尖人才回流。
3.抓好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工作,政府為此應提供資金支助
首先,根據引進不同層次的人才,市政府給與不同的資金支助。
其次,努力為中青年創新型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長創造條件,如優先給予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給予出入境自由權,為他們出國考察和學術交流創造條件,優先給予出國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
最后,對于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及引進的技術拔尖人才,根據不同情況,給予科研津貼,成果轉化創業基金,免所得稅或所得稅優惠政策,國際交流經費,以及全面落實并妥善解決好工資、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生活待遇問題。使各項待遇不低于國內其他城市。
4.加快創業型企業家的引進與培養的步伐
一是直接面向國內外通過公開高薪招聘職業經理人為一些國有企業引進創業型企業家。政府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給與補助。二是建立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資金,與國內外著名企業集團、培訓機構合作,采取集中培訓、案例教學、個性訓練、實戰提高等方式,為我市培養創新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5.充分發揮在沈陽市的中直、省直人才的作用
一是為中直、省直人才到沈陽的企事業單位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技術指導提供條件。二是為中直、省直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提供信息平臺。三是為企業與中直、省直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三結合創造有利的條件。可以組建跨單位、跨行業的“產、學、研”聯合體。四是由沈陽市市科委牽頭,為解決沈陽市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技術課題,由市科委建立專門協調機構,組織協作攻關,建立由眾多中直、省直及市直專家組成的虛擬化團隊,切實解決沈陽市發展的實際技術難題。
6.改革人才資源激勵機制,留住和用好創新型人才
我市應采取國際化的分配模式。在企業的分配制度上。可以對創新型企業經營者試行年薪制、期權、期股激勵等。對創新型技術人才可以以技術入股、期權激勵、利潤提成以及提供優厚的福利待遇等多種分配模式以激勵創新型人才。
7.建立以教育培訓為主導的創新型人才培訓機制
一是要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應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鼓勵每個大學形成自己的學科特點和優勢,高校要適應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市場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及時合理地設置一些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并調整專業結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其次,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鼓勵科研機構與高校合作培養研究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鼓勵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二是要通過對人才培訓積累人才資本。要充分發揮創新型人才的作用,當務之急是將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建立以教育培訓為主導的人才資本積累機制。要加大繼續教育的投入,改進培訓方式,拓展培訓內容,培訓空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培訓手段,打開國門對重點領域、重點學科的專業人才進行培訓。
8.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
一是努力創造條件,使更多的科技骨干人才走出去,進行學習深造、考察訪問、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研究,了解世界學術研究、技術研發的新動向、新成果、新水平,獲取新的信息,以盡快趕上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是建立國外人才資源開發機構。相應建立起沈陽國外創新型人才、留學人員以及科技信息的資源開發機構,建立沈陽地區的海外留學人員檔案庫,通過留學歸國博士聯誼會、專家協會等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科技和人才交流活動,不斷加強科技人才信息的儲備和擴充。利用好一切信息,利用好一切可能的渠道,及時引進沈陽在高新技術領域所稀缺的創新型頂尖人才。
三是支持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在國外建立研發機構,直接利用國外的高科技人才和他們的研究成果。亦可利用“三資企業”大型技術項目的引進、重大外資投資項目及其他重要經濟技術交流項目的實施,配套地從國外引進我市急需的各種人才,還可以針對某些重點建設項目,組團到國外公開招標,聘請國外一流科學家、工程師和華人精英來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