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對策
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政府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中小企業的工作,對中小企業發展問題也缺乏系統的研究,形成了政出多門、管理分散、扶持力度不夠的局面。
2.目前還沒有專門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缺乏完善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法律體系,技術創新的體制環境不完善,技術創新障礙比較大。
3.現行的財政、稅收、金融政策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風險投資和創業板塊遲遲沒有給中小企業打開方便之門,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在資金的投人上嚴重不足。
4.缺乏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機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是以投資為主的外延型擴張。
5.技術創新的基礎薄弱,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在技術創新活動中,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幾乎為零,致使很多基礎性、關鍵性的生產技術問題得不到解決,直接制約了技術創新的速度和進程。另一方面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風險資金市場運作機制。
6.技術創新人才匱乏,勞動力素質偏低。人才缺乏是制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也是中小企業不能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主要原因。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沒有專門地、系統地學習過經營管理,加之中小企業分配激勵機制不健全及社會認識偏差等原因,中小企業難以吸引或留住創新所需要的人才。
7.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大多是需求拉動型的,盡管該模式有很多優點,但模仿性創新較多,自主創新能力較弱,關鍵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使我國中小企業喪失核心競爭優勢。
二、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
1.進一步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改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創造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大環境。如制定稅收鼓勵政策,落實高新技術產業的鼓勵政策和技術創新政策,同時要盡快制訂、完善并出臺與政策相關的配套實施細則,協助企業用好用活企業技術創新政策。
2.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資金不足、技術創新投入低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最大障礙。應該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渠道,加強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應增加技術創新專項貸款的額度,并采取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對技術創新項目給予支持,幫助中小企業減少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尤其對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資本經營服務。
3.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服務機構,促進中小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建立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方式的技術創新體系及運行機制,支持企業建立健全不同形式的技術開發機構,加速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技術進步,推動產業升級。加強面向企業的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技術創新中介服務機構的改革和發展,技術創新服務機構作為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延伸,要協助做好政策指導、項目管理、信息服務等工作并完善技術創新信息網,及時發布技術政策、科技成果、難題招標、新產品介紹和技術人才供求信息,并培育發展技術市場,辦好各種形式的技術成果交易、洽談等活動,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逐步使其規范化、制度化。
4.啟動人才儲備戰略,完善技術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人才。企業應自主培養人才,提高員工素質,可以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進行人才培訓,為企業技術人才提供高層次的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學習掌握市場經濟知識、企業管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等,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不斷擴充研究領域,不斷拓寬、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造就一批懂技術,懂管理,能走向國際經濟舞臺的創新型人才。加強對企業創新人才的激勵,如設立技術創新獎勵基金,股權激勵制度,技術入股、技術成果提成等激勵方式。
5.技術創新要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企業與高校或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創新正好是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目前,一方面企業在人才、規模等方面受到制約,很難憑借自己的力量單獨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機構不了解生產企業和市場需求,只根據自身的興趣、上級的計劃完成科研任務,這種科研成果往往脫離市場或不能大規模生產而束之高閣。因此,利用科研單位人才、研究設備、技術信息的優勢,結合工業企業在市場信息、資金方面的長處,取長補短,結合開發產品是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的一個捷徑。
6.與大企業合作創新。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利用分工協作的優勢,與大企業合作,一方面發揮自身創新機制靈活、市場反應快的優勢;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業的科技、設備資金等優勢,快速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同時由于大企業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必然擺脫大而全的生產體制的束縛,求助于社會分工與協作,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依賴性,為中小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生存空間,因此這種相互依賴關系為生存互補、合作創新奠定了基礎。中小企業在協作生產期間,必須注意技術積累,逐漸擺脫大企業的控制而獨立的面向市場,使企業獲得長期發展。
總之,中小企業要生存、發展、壯大,與時俱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必須不斷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的靈魂,關系到一個企業的前途和命運。政府、企業都要關注企業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瑛:馬全恩:關于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的思考[J].科技與管理,2005,5
[2]龔國平: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現狀和提高措施[J].技術創新,2005,10
[3]馬駿:企業技術創新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