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服務性消費的均衡增長,可有效刺激第三產業發展,但我國服務性消費在區域、城鄉和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論文通過大量數據的對比分析,準確定量地揭示了這種差異的特性,從而為我國制訂擴大和促進服務性消費的相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關鍵詞] 服務消費比重區域結構差異性
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健康發展,依賴于服務消費的均衡增長。西方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達75%左右,而我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截至2004年僅為31.9%。我國第三產業之所以與發達國家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服務消費極不均衡。據此,對我國服務消費的差異性作如下探究。
一、服務消費時序差異
從1995年至2004年,總計十年的服務消費支出、服務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服務消費的年增長率見表1[2]。
表1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服務消費(1995年~2004年)十年時序差異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計算而來
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十年的發展變化,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服務消費支出,由1995年的877.92元,增加到2004年的3294.73元,增加了 3.75倍。
圖1 服務消費時序差異
服務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的24.53%,上升到2004年的45.87%,上升了將近一倍。服務消費的年增長率,由1995年的29.98%,下降到2004年的16.24%,增長速度下降了13.74%。由此可見,從1995年~2004年,十年間城鎮居民家庭服務消費支出和比重在不斷上升,但增長速度雖在某些年分表現出比上年增長得更快,但總的趨勢是逐漸下降。從圖一可以清晰地看到(縱坐標左邊為比重:%,右邊為支出金額:元),1995年~2004年,十年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服務消費的發展脈絡。
可以說,2004年的城鎮居民家庭服務消費與十年前相比,變化是很大的。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服務消費支出和比重還將逐漸上升,但增長速度會逐漸減慢。
二、服務消費區域差異
限于篇幅我們從東、中、西部區域,各選出頗具代表性的五個省區來進行差異性分析。其中,東部區域選的是生活消費總支出較高的五個省區,中部區域選的是生活消費總支出居中間位置的五個省區,西部區域選的是生活消費總支出較低的五個省區,以突出其代表性。
表2 東、中、西部區域(2004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服務消費區域差異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計算而來
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4年人均服務消費支出最高的是東部地區的上海,達到6173.69元,最低的是中部地區的江西,僅2133.50元,江西僅為上海的34.56%。服務消費比重最高的是中部地區的湖南,達到52.94%,最低的是中部地區的江西僅39.97%。
圖2 服務消費區域差異
有些意外的是服務消費支出和比重最低的省區不在西部而在中部,服務消費比重最高的不在東部而在中部。從服務消費支出和比重的平均水平來看,東、中、西部區域呈現高低依次下降的趨勢。在服務消費支出上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東部地區平均為5024.5元,西部地區平均為2610.90元,即西部地區的人均年服務消費支出僅為東部地區的51.96%。中部地區服務消費支出平均為2744.17元,略高于西部,但也僅為東部地區的54.62%。
可見,在服務消費支出上,中、西部區域較大程度的落后于東部區域,全國發展極不均衡。但在服務消費比重上,東、中、西部地區的平均水平依次為47.58%,45.38%,44.16%,區域差異不大(見圖2,縱坐標左邊為比重:%,右邊為支出金額:元)。而中部的不同省區之間在服務消費支出和比重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三、服務消費城鄉差異
城鄉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服務消費支出及服務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見表3。
表3 城鄉居民家庭(2000年~2004年)人均年服務消費差異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計算而來
由以上分析可知,農村居民家庭的服務消費,無論在總量上、比重上,還是在增長速度上,均較大程度的落后于城鎮居民家庭的服務消費。而農村人口又占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因此,如何發展農村居民的服務消費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只要農村居民的服務消費能夠較大幅度的增長,必將刺激第三產業大幅增長,從而有效帶動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
四、服務消費國際差異
由于我國服務消費的總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顯而易見,再則不同國家在統計上存在差異,生活消費總支出中的有些商品性消費難以剝離,所以在此我們僅選擇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化教育娛樂三項主要服務性消費的比重進行國際間的比較。
從表4中可以看出,我國2000年、2001年醫療保健服務支出的比重分別為6.36%、6.47%,除美國16.4%,韓國8.0%,比我國高以外,其他國家均比我國低。而在交通通訊和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的比重上,幾乎所有國家均比我國高。交通通訊服務支出的比重,德國、法國、英國、韓國、加拿大均在16.6%~17.4%之間,是我國的兩倍左右。可見我國在交通通訊和文教娛樂服務消費的比重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而醫療保健服務消費比重又明顯比多數國家高,其中2000年為6.36%,比美國、日本、德國、西班牙、新西蘭五國的平均水平6.08%高出0.28%,2001年為6.47%比法國、英國、韓國、加拿大、意大利五國的平均水平4.08%高出2.39%[4]。在服務消費總量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而某一項服務消費比重較多的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顯然,我國服務消費的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表4服務消費比重的國際差異性單位:%
資料來源:《國際統計年鑒》2004年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發現盡管我國服務消費與過去相比有長足的發展,但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區域發展極不平衡,東、中、西部區域差異很大,中、西部地區大大落后于東部地區。二是城鄉差別過于懸殊,農村遠不如城鎮。三是結構比重不盡合理,其中三大主要服務消費領域中的醫療保健服務消費比重偏高,文化教育娛樂服務消費比重偏低(實際中我國教育服務消費比重并不低,因為與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混在一起,所以總的文化教育娛樂服務消費比重偏低),特別是交通通訊服務消費比重過低。據此,我國在制訂擴大和促進服務消費的相關政策時,應充分考慮這三大問題,以使我國服務消費能健康、持續、均衡地增長,從而有效的刺激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