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頂山市中小企業近年來獲得了很大發展,已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力量。文章在對中小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結合實際提出了加快平頂山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平頂山中小企業發展對策
近年來,平頂山市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總體實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但也存在著外部環境差、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等多方面的問題,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要實現“實施二次創業,打造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勢在必行。
一、平頂山市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總體實力不斷增強
2004年底,全市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單位數已達14.1萬個。從1990年到2004年,非公有制企業單位數和總產值無論其絕對值還是占全市總量的比重,都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而且到2004年,非公有制企業單位數和總產值所占比重都已占據絕對優勢地位。表1顯示了主要年份平頂山市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單位數和總產值的變化情況。
表1 主要年份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單位數(個)、總產值(萬元)及其比重
2.中小企業結構不斷完善
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截至2004年底,全市90%以上的國有中小企業都完成了改組,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以非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小企業結構。
地區、產業分布、產品種類日趨多元化。西部山區的礦產品采掘及加工業,東部平原的種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各具特色;原煤開采及加工業、鐵礦開采及冶煉、種植業及加工業、養殖及畜產品深加工、鹽業、鑄造業、機械制造業、建筑建材業、化工、房地產業等10大支柱產業相互促進; 農加工產品、畜加工產品、耐火材料、磨料磨具、鑄造產品、農機具、建材產品、化工產品、非金屬采選等產品已分別占全市同行業產量的80%以上。
經濟園區和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全市已形成汝州市的汝南、魯山縣的梁洼等各類非公有經濟園區25個,年營業收入62億元,利稅6.4億元;已形成以舞鋼市鋼鐵產業集群為龍頭的各類產業集群十多個,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3.中小企業地位日益提高
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4年,全市中小型工業企業及城鄉個體工業實現總產值474.6億元,占全市的66%;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69.7億元,占全市的68.7%。在全市限額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所實現的47.4億元利稅總額中,有19億元是中小企業實現的,中小企業實現的利稅占全部實現利稅的40.3%。中小企業從業人員54.3萬人,占全市非農從業人數的47%,吸收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約1萬人。中小企業已成為失業人員再就業、新增勞動力就業和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主渠道。
二、平頂山市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主要原因
1.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截至2003年上半年,全市共登記民營企業3200家,注冊資金15億元;個體工商戶12.3萬戶,注冊資金6.3億元。中小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發展規模較小。3200家民營企業中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不到300戶,500萬元以上的不足50戶,1000萬元以上的不到10家。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分布在一般加工業、運輸業、簡單的服務、貿易領域。不少中小企業的設備是大企業替換下來的,產品質量和檔次較低,科技含量較低。
2.地區、行業上分布不平衡
從地區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舞鋼市和汝州市。2004年兩市的中小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和資產總量分別占全市的38.8%和42.3%。從產業分布來看,呈現“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的特點,從事工業和加工業的占10%左右,從事流通和服務業的約占50%,從事農、林、漁業的占0.1%,科技型、外向型的中小企業更少。
3.人才匱乏,人員素質、管理水平較低
2004年,全市國有企業的5402個經營管理人才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077人,占總數的57%;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848人,僅占15.7%,且大多分布在大型國有企業或經濟效益好的壟斷、半壟斷行業,在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中工作的微乎其微。據不完全統計,民營企業就業人員大學學歷的約占5%,中專學歷的不足10%,而民營企業家中中專以上學歷的不足3%。在農林牧漁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這三個行業工作的本科以上學歷人員都只有1人。人才缺乏影響著企業創新能力,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
4.融資渠道狹窄,資金缺乏,科研開發投入嚴重不足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從2001年到2004年,全市金融機構對私營企業和個體貸款額度從4840萬元下降到2004年的1064萬元,下降了近80個百分點。對三資企業的貸款額也從2001年的1772萬元下降到2004年的290萬元,下降了84個百分點。表明平頂山市中小企業從金融部門獲得資金支持的環境越來越狹窄。平頂山市金融機構對三資企業和私營及個體企業貸款的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
由于資金不足,中小企業往往沒有能力購買先進的機器設備來改進生產作業,提高生產效率。多數中小企業的設備是大企業淘汰的產品,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較原始的手工操作, 生產技術落后。
中小企業科研開發投入嚴重不足。2004年,平頂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為32860.7萬元,而其中中小企業的投入為7342.4 萬元,僅占22.3%,占其產品銷售收入202.4億元的比例僅為0.36%。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很多中小企業基本沒有開展什么科技活動。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型工業企業473家中,開展科技活動的為35家,僅占企業總數的7.4%。
三、加快平頂山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完善、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改善法制環境
建議政府設立負責協調政府部門間政策和法規簡化工作的專門機構,該機構由政府不同部門的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責包括對所有企業法規進行評估,分析它們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尤其要關注他們是否給企業造成額外的費用和負擔,或干擾企業的正常競爭,并定期就有關情況向政府或人大匯報,由政府或人大根據評估情況決定是否對相關政策規定進行調整或廢止;通過舉辦培訓班、提供咨詢等方式改變公務員的工作態度和觀念,樹立為企業服務的意識;督促各政府部門就如何減輕企業行政負擔提出各自的行動計劃。
2.加大財政、金融、稅收扶持力度
市、縣各級財政要逐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針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轉移支付數量;建議政府設立“平頂山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由財政注入資金,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重點項目、東西合作、出口創匯企業,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優化升級、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
財稅部門還要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調整不公平的稅負,取消不合理收費。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中小企業盡可能給與更多的稅收優惠。建議由財政部門牽頭設立中小企業創業風險基金,對中小企業進行創業風險投資,提高中小企業在未來經營中的風險防范能力。
3.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拓寬融資渠道
盡快建立全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解決中小企業信貸難題是事關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建議政府設立專門機構或在發改委設立附屬機構專門負責市、縣兩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建立健全工作,從組織上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提供保證。財政、金融部門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建立給與大力支持、指導和幫助,爭取早日建立由政府政策性擔保機構、商業性擔保機構和民間互助性擔保機構組成的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多種形式的形用擔保服務。政府要鼓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之間建立互助性的金融組織,利用市場機制實現企業間的資金余缺調劑。
4.加快人才培養、培訓、提高企業家素質和管理水平
要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引進一批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解決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短缺的問題,改善中小企業企業家隊伍的結構;要制定中小企業家的培訓計劃。政府有關部門要通過政策調整,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踴躍到中小企業就業。中小企業自身也要建立健全各項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各項勞動用工制度,為大中專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提供優厚的工作條件和待遇,為各級各類人才在企業充分施展才華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和發展空間。此外,各中小企業要建立企業員工培訓制度,對本企業員工進行有計劃的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
5.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技術創新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源泉,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提高的源泉。中小企業要特別重視產品創新和生產工藝的創新,要通過加大技改投入實現對傳統技術、傳統工藝的改造與提高,通過產學研、自主開發、購買技術等方式不斷推出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能力。各級政府部門要采取積極措施,引導中小企業努力增加積累,增加技術投入,加快科技進步,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盡快改變裝備落后、工藝技術落后、產品檔次較低的狀況。組織和引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科研支持,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開發、咨詢、產品檢測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6.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平頂山市中小企業大多規模較小、實力較弱、資金短缺、管理水平低下、勞動生產率低,所以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污染減少、循環利用資源的生態化生產流程,對于中小企業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市委、市政府要根據國家、省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生態經營,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政府在資金、稅收、技術、企業用地等方面要給與發展循環經濟的中小企業大力支持,爭取通過循環經濟模式的建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