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運用產業組織理論SCP范式分析框架,對我國建筑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差別化,企業行為及生產率、競爭力等進行考察分析。結果表明,目前整個建筑行業存在著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普遍偏低、利潤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低下、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本文針對問題分析原因,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建筑業集中度差別化競爭力
一、引言
SCP即“結構——行為——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范式,簡稱SCP范式。這一范式認為市場結構決定了產業內的競爭狀態,并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及其戰略,從而最終決定企業的績效。
2004年我國建筑業的發展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572億元,增加值占到GDP的7.1%;建筑業從業人數占到全社會從業人數的5.2%以上。建筑業已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不可忽視的份量,但是建筑行業本身可能還存在諸多問題,阻礙其快速發展。本文就我國建筑業的市場現狀進行SCP分析,試圖找出具體問題并提出建議。
二、建筑業概念的界定
建筑業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本文使用狹義的概念。狹義的建筑業是指國家標準的產業分類中的建筑業,屬于第二產業,產業內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建造、設備、線路、管道安裝、裝飾裝修等活動。
三、建筑行業的SCP分析
1.市場結構
西方現代產業組織理論認為影響市場結構的要素有: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進人壁壘、規模經濟、市場需求的增長率、市場需求的價格彈性等。在研究當中可以用來說明市場結構性態及有關特征的主要是市場集中度、產品差別化和進入壁壘這三個基本要素。
(1)市場集中度分析。市場集中度主要計算表達方法有絕對集中指標和相對集中指標,本文只解釋絕對集中指標。絕對集中度指標指規模最大的前幾位企業有關數值X(X可以是銷售額、增加值、職工人數或資產額等)占整個市場或行業的份額。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n為企業數;Xi表示居于市場第i位企業生產、銷售、資產或職工等的指標數值;CRn表示規模最大的前n家企業的集中度(n通常取3,4,5或8,10),其值介于0和1之間,值越大表示市場越集中。該指標能反映某一產業中規模最大的前幾位企業的市場集中程度,而且是所有指標中最具良好適應性、操作性和經濟性的指標。
根據2002年采用新資質后的數據(即所有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建筑業企業)數據),按營業收入計算2003年、2004年的CR4及CR8。分別得出2003年的CR4為8.1%,CR8為11.8%;2004年的CR4為9.3%,CR8為12.8%,行業集中度非常低。(數據來源:《ENR國際承包商225強企業排名》、《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及《中國統計年鑒2005》)。
(2)產品差別化。就建筑業而言其產品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其質量、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差別上。一般建筑企業的中標單價基本上只能維持很低的利潤,甚至虧本,所以各企業只能在管理和技術上執行差別以降低成本盡量提高利潤率,最終產品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技術上的設計變更,和現場的質量控制來體現建筑企業的個性化和差別化。
(3)進入壁壘。新企業要想進入某產業,就會對該產業的在位企業構成競爭,并會有相對于在位企業較為不利的因素,會成為阻止新企業進入的障礙,這些阻止新企業進入的障礙或因素稱為進入壁壘。可以構成進人壁壘的因素有規模經濟壁壘、費用壁壘、產品差別壁壘、政策和法律壁壘等。綜合分析,我國建筑業主要存在以下壁壘:
第一,規模經濟壁壘。建筑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性行業,在一定的運力情況下,中標越多越能夠體現經濟效益,新進入的建筑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則不能充分享受規模經濟的經濟性,相對己經具備一定規模的在位企業而言其成本可能會較高。
第二,費用、技術壁壘和政策壁壘。首先,企業在新成立時,政府準入就要求有相應的資本和人員資質及辦公場所的限制;再者,企業進行招投標時業主也會參照其業績以衡量企業的技術水平;另外,照目前的建筑市場看,即使中標,大部分工程也是要求企業先墊付部分資金,新進企業經常因為資質及資金問題被拒之門外。
結合以上對市場結構分析及我國建筑業的特點,建筑業的買方情況為:有很多數量的企業,進入較容易;賣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后,中國政府已不是惟一的投資主體(賣方),企業投資和私人投資不斷增加,各種投資主體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因此,建筑業的賣方主體同樣很多;但由于買者和賣者都不只是價格的接受者,資源也不可自由流動,因此建筑業屬于壟斷競爭市場。
2.企業行為
(1)價格競爭。存在以低價中標的行為,很多企業為了奪取市場份額,不擇手段先保證中標。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常由于單價過低難以保證施工質量,最終影響了企業的聲譽。
(2)非價格行為。我國建筑企業在非價格方面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管理模式方面、技術研發方面。目前建筑企業在技術水平開發上競爭行為較激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優化設計降低成本或提高利潤;第二對施工流程進行研究,使損耗達到最小;第三是研究新材料的特性,在同等的質量下使用低成本材料。
3.市場績效
(1)利潤率、生產率水平。中國建筑業未脫離過利潤率低的產業行列。自1988年起,施工企業技術裝備費與法定利潤合并為計劃利潤,利潤率定為 7%,這一制度延續至今。但由于市場已經開放,競爭激烈,企業實際上根本拿不到計劃利潤率規定的取利水平。據調查顯示如中國石油工程建設(集團)公司、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中國機械工業安裝總公司、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等我國骨干企業其某些下屬企業實際產值利潤率不足1%,企業因此無力進行資本積累。
生長率水平不高。中國建筑業從業人員相當于美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和意大利等國建筑業從業人員總和的1.85倍,是美國建筑業從業人員的4.5倍。然而,正常情況下中國建筑業的年產值卻只相當于美國建筑業20%,其勞動生產率在20世紀90年代總體上相當于日本建筑業的1.25%。在中國國內,建筑業的勞動生產率(按總產值計)還不到工業及電力、煤氣業的三分之一。
(2)競爭力。首先,建筑業產業集中度過低,能夠和國際一流承包商抗衡的實力強大、管理技術水平較高的建筑企業數量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強,管理體制落后,運行機制不活,缺乏內部前進動力,加上企業冗員過多又難以精簡,社會負擔沉重、財務狀況不佳;企業管理水平不高,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建筑業還沒有擺脫粗放管理的狀態。
另外,國際建筑市場占有率過低,行業的整體優勢較弱。2004年進入ENR排名前225家國際承包商行列的34家中國內地企業,其國際市場營業額的總和只有48億美元,不及排名第一的美國柏克徳公司74億美元國際承包營業額的65%。同時,在落實“走出去”戰略問題上,扶持、配套政策滯后,不利于企業參加國際市場競爭。
四、結論及建議
按SCP得出的分析,建筑業屬于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目前建筑企業所采取的競爭策略是符合該市場結構要求的。但建筑業行業在企業行為方面還存在不規范的行為,建筑企業傾向于價格競爭,不擇手段低價中標;市場績效方面不盡如意,如利潤率不高、國內國際競爭力不強。本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業主(投資主)行為不規范,嚴重干擾了生產秩序;施工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材料供應單位、監理單位,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二是行業保護、地方保護問題和盲目壓價、拖欠工程款的問題依然嚴重;三是企業內部管理體制落后,運行機制不活。
建筑業不僅是固定資產投資的直接承載者,而且對帶動消費需求增長,加快經濟發展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為使建筑企業能穩步快速發展,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的工程建設法規體系,依法查處建筑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為工程項目提供資金保障。規范建筑業用工合同和工資支付制度,以法律手段來保障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提高農民工從事建筑業生產的積極性。
2.積極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大力提倡中小型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和技術、資金重組,對工程質量高、市場占有率大、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使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同時,企業自身也應該加大創新的力度,壯大企業規模,形成大型企業集團,來帶動全區建筑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能與外地大公司相抗衡,提高國際競爭力。
3.深化建筑業企業改革,提高建筑業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倡非價格競爭。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高級人才的引進,構建穩定的建筑業專業隊伍,提高企業隊伍素質和勞動效率,保持建筑業企業在成本上的優勢,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從政策等方面促進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促進企業和個人的建設投資,改變政府建設投資額絕對要大、要多的格局,促進建筑市場買賣均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