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闡述了體育產業的含義、內涵和國內外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分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發展體育產業應遵守的主要原則,同時指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體育產業發展方面的工作。
[關鍵詞] 市場經濟體育產業健康發展
從十四大開始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這一體制目標的確立,體育作為社會活動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受到了市場經濟的驅動,逐漸走向市場,納入市場經濟的軌道。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體育正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參與社會資源的市場配置,逐漸地實現社會化、商品化、市場化,形成了特有的體育產業市場。
一、體育產業的含義和內涵
1.體育產業的內涵。 體育產業化是指以產業的運作形式開展體育事業的一種需求及實現程度,即體育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形式發展過程?!绑w育產業化”在體育產業發展初期,有必要也可以這樣提,即反映了體育事業的發展過程、程度和方向,具有動態的含義;也反映了體育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定性的靜態涵義,換句話說就是按照市場機制運作。
2.體育產業的含義。 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使體育產品(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進入生產、流通、消費和服務的產業門類。現階段,我國的體育產業主要包括三大類別:第一類為體育本體產業。即發揮體育自身的經濟功能和價值功能的體育活動內容。第二類為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體育相關產業。如體育器械、體育服裝等體育用品。第三類為體育部門開展的旨在彌補和推進體育事業發展的其他各類經營活動。
二、國內、外體育產業發展狀況
據《體育產業指導》統計數據,目前世界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已達4000億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美國堪稱事件上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據臺灣學者程紹同《美國運動產業探實》一文,1999年,美國的體育產業產值超過了石油化工業、汽車業以及航空、金屬和木材加工業等重要工業部門的當年產值。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居第十一位。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年產值達240000億里拉(約182.5億美元),躋身于意大利國民經濟十大部門的行列。目前,意大利體育經濟的發展已經完全不需要政府投資,相反政府還能從體育產業收入中提取巨額稅收。英國建立的龐大的體育產業生產體系,不僅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就業為政府提供了巨額的財政稅收。據1987年統計,體育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為37.6萬個,這個數字相當于整個英國化工業年產值接近70億英鎊,超過汽車制造業和煙草工業的產值。政府從體育產業中提取的稅收近30億英鎊,相當于政府用于體育開支的5倍。
我國體育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規模不大,理論認識還不成熟不完善,在實踐中辦法不多,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市場開發、經營運作、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宏觀管理和有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但市場潛力巨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各類體育經營企業20000多家,總投資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營業額約為6000億元人民幣。從1994年開始,5年內因在全國發行的體育彩票就籌集資金18億元。1998年,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和足協杯的觀眾達500多萬人次,僅占城市總人口的六十分之一左右,卻創造了近60億元的收入。據統計,1996年,全國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達到3.07億元,比1991年的1.58億元增長了94%。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花錢買健康”成為時尚,大眾體育消費正迅速市場化。目前國內開展的體育項目有80多個,只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已基本進入市場,實行俱樂部和聯賽制,其他項目主要還靠國家投入或依托社會發展。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發展體育產業應遵守的主要原則
1.適應社會發展的原則。必須堅持體育產業的發展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原則。
2.全面系統的原則。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社會效益與經濟相結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體育產業的各個主要門類和層次,盡量避免和減少遺漏及不必要的重復。內容上要上下左右銜接一致,力戒矛盾,使之形成一個配套成龍。相互呼應、條序井然、上下統一的完整體系。
3.社會化的原則。堅持國家辦和社會辦相結合的原則,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明晰產權關系,推動體育經營主體朝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方向健康發展。
4.以體為本的原則。堅持“以體為本,全面推進”,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發展道路。
5.因地制宜的原則。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一些地方政策,以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
6.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萍际求w育第一生產力。把提高體育隊伍特別是提高產業隊伍人員素質和依靠科技進步的思想貫徹始終,并落在實處,走內涵發展道路,提高體育產業管理和生產的效益和效率。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體育產業的發展
1.要滿足人們的體育消費,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市場經濟下體育產業的發展,是與市場經濟下體育運行的特點相聯系的,是由體育特有的功能結構所決定的,也是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體育產業的發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分不開的。人民群眾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消費結構的新變化也在體育消費上反映出來。經濟的騰飛激發了人們對體育的需求,而每周5天工作日又為人民群眾提供了體育消費的基本條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將大幅度地增加。由于多種經營方式的出現,人們的收入差距逐漸拉開,人們對體育的消費需求的層次也將逐漸多樣化。 許多人花錢觀賞精彩的體育比賽和表演,以淘冶情操。而更多的人把著眼點轉移到提高勞動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上,花錢買體力和腦力的恢復,花錢買健康。
2.要力促體育產業市場主體多元化。 體育社會化要帶動產權的社會化,要打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界限,鼓勵不同所有制的企事業單位投資興辦體育經營實體,使體育產業市場主體在數量、結構和規模等方面都上一個新臺階,這是體育產業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3.要形成較為完備的體育產業市場體系。 要在完善體育用品市場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和發展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體育競賽市場、體育人才市場、體育技術信息市場和體育無形資產交易市場等。促進各類體育專業市場的發育和成長是體育產業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4.體育產業開發要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化。 要加大對體育競賽轉播權、體育產品專利權、體育廣告制作權、中國奧委會標志,以及全國性綜合運動競賽的會徽、會標、吉祥物等體育無形資產進行商業開發的力度,使體育產業在開發項目上實現本體化、多樣化。
5.要搞好主業和副業的配套經營。 體育產業是體字號的產業,沒有主業的體育產業就不成其為體育產業。但是,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也不能絕對的把主業和副業人為割裂開或只準搞主業不準搞副業,而應根據體育產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搞好主業和副業的配套經營。在體育產業發展的初期,搞好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副業經營對主業的啟動有重要作用,為此,需要主業和副業的配套經營。要辯證地而不是機械地處理主業和副業的關系,對實現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同樣重要。
6.要實現體育產業市場管理的法制化。 體育產業市場管理的法制化是促進體育產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緊制定和出臺與《體育法》相配套的體育產業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明確規范各類體育投資者、體育贊助商、體育俱樂部、運動員、體育協會、體育中介公司、體育經紀人、體育管理者及社會各方面的權利、責任與義務,實行依法治體,確保體育產業市場的健康發展。
做好上述6個方面的工作不僅對實現體育產業全面發展至關重要,而且也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根本上解決體育經費短缺的一個最主動、最積極、最實際的方式。當然,現階段發展體育產業,實現體育事業的產業化運作,其功能更多地表現為促進整個體育體制的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換,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在解決體育經費短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逐步實現市場經濟對體育經費籌措的內在要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